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甘肃藏区僧人成为普及教育的重要推动力

2011年11月29日 14:50
来源:新华网 作者:高健钧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如今已经71岁的桑木智虽然眼花耳背,记忆力开始减退,但他仍不时牵挂麦日村的扫盲工作。

每个月至少三次,这位老“阿克”都要从西仓寺搭顺风车来到三十公里外的麦日村,掌握那里扫盲的情况。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车辆通行受阻,桑木智就拖着年迈的身体,在湿滑泥泞的山路上步行近2公里。

“阿克”在安多藏语里是僧人的意思。20多年前,这位碌曲县西仓乡西仓寺的僧人正是凭借自己“阿克”身份在当地的影响力,把越来越多的群众召集在一起,在西仓乡的麦日村创建了扫盲点,并教他们读书写字。

“以前我亲自教他们,但现在老了,眼睛看不清东西,腿脚不灵活,只能偶尔过来监督他们一下。”桑木智用藏语感叹岁月无情。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像桑木智这样自发帮助当地政府发展教育的僧人并非个例。在被誉为“东方小瑞士”郎木寺镇,僧人宗哲智华虽然没有像桑木智那样事必躬亲进行扫盲,但多年来他一直为当地小学捐资捐物。

半个月前,中央派出“两基”督导检查组对甘肃省进行验收,得到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甘肃省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

“两基”是指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是“两基”攻坚的难点,在甘肃甘南藏区,碌曲县、玛曲县是和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东乡族自治县最后实现 “两基”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如今的麦日村已经基本“脱盲”,但扫盲点宽敞明亮的教室却没有闲着。在桑木智教过的学生里面,有三名具备初中以上学历的村民主动要求继续义务为扫盲点教学。桑木智认为,在这样偏僻的山乡里,扫盲工作绝非一劳永逸,因此不能间断。

记者在麦日村看到,这个村子被湍急洮河水环绕,位于半山腰,周围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宛如世外桃源。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仍然是贩卖自己牧养的牛羊,一年的人均收入仅仅在2000元左右。

“虽然还是落后,麦日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村子里现在有20多台三轮摩托车。有人出去跑运输,有人出去打工,如果没有基本的文化,他们可能还只能以最原始的方式劳作。文化知识带来的变化是点点滴滴的。”桑木智说。由于长期担任西仓寺寺管会的工作,桑木智得以有更多去大城市的机会,因此他也更清楚文化知识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发展藏区经济,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家电下乡补贴、黄河上游生态功能补给区牧民定居点建设项目、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惠牧的政策。

甘南州教育局局长尚学杰说,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一直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现在,甘南藏族僧人、群众自发加入扫盲和助学的行动,尤其是许多僧人,他们在当地居民中间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推动教育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杨成兵] 标签:甘肃 藏区 僧人 成为 普及 教育 重要 推动力 佛教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