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探访“北大清华分校”龙泉寺:大隐隐于寺

2011年08月04日 10:07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他是中国最擅长利用世俗网络的出家人,也是“寺庙现代化”经营道路上走得最具有文艺风范的学者和尚。

在世人眼中,这个顶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学院领导头衔的和尚或许光芒万丈、威风八面;

在媒体眼中,这个24岁执掌名寺,39岁住锡佛指舍利安放寺院、40岁统率“北大清华分校”的方丈神秘莫测、高不可攀;

在信众眼中,这个在寺院中开设四书五经课程、出了数百万字博客书的高僧睿智博学、高风懿行;

在弟子眼中,这个随众上堂、随众出坡,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师父——

亦师亦友亦学人

——专访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学诚法师

身披袈裟,仪容肃穆,礼佛诵经,神情持重。这位看上去与一般出家人无异的大和尚,正是龙泉寺方丈。伴他左右的是一个个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的“高材僧”,他的身后是超过20万的中国汉传佛教僧众和成千上万的信徒,周围还聚集了数以亿计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对于信众来说,“佛”翻译成梵语是“佛陀”,也即是“觉者”——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是少林寺中身怀绝技的武僧,是一炷“迷信”的黄香,是一组神秘的梵文。

当群众以娱乐的心态去消遣“少林寺方丈嫖娼被抓”传闻时,学诚法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

学诚大和尚:信仰如一学修同体

1966年10月3日,学诚法师生于福建仙游一个“佛教世家”,母亲是佛教徒,而祖母已出家。10岁起,他自发茹素,后来更爱上了诵读佛经,在同龄孩子玩耍之际,他总要抽出课余时间入寺观摩佛教典籍。

17岁,学诚法师如愿在莆田广化寺落发为僧,拜于圆拙法师座下,师父给他规定了背诵儒家经典等课程,背不过不许吃饭,还要负责打扫卫生、守夜等工作,“凡身一切苦,回首总尘埃”,苦修一年,学诚法师得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福建佛学院预科班,第二年考取了中国佛学院本科班。

出家僧人可以在佛学院学修,在家之信徒、居士虽有向佛之心,却难入学院深修。“我1984年来到北京时,观察当地居士们的情况,发现不少居士要跑到外地去找道场。那时,我就有个愿望:希望在北京提供给大家一个学佛的场所,提供给大家一个修行的宝地”。学诚法师回忆。但接纳大量居士入寺庙学修实非易事,这一宿愿直到21年后学诚法师正式住持北京龙泉寺时方得实现。

1988年,学诚法师本科毕业,三年后再获硕士学位并兼任福建佛学院副院长、37岁时又成为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社会职务和俗事越来越多,但法师坚持随众,饮食起居与僧团无异,“从来没开过小灶”。在龙泉寺结夏安居期间,他每天往返于北京城郊,“早晨5点多从寺院出发去佛教协会办公,下午5点左右再返回寺内。”回寺之后,他为僧众讲授比丘戒,下课后在方丈室为弟子答疑直至零点,最后才处理公务,第二天四点半准时上殿。在丝竹乱耳之中他从不中断自习,插缝读书或闭关专修,他说:“养成懈怠懒惰的习气,以后不好改”。

法师将一天分为:八小时学修、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劳动及处理事务,并归纳了八个字的处事箴言“总别本末、轻重缓急”。身教先行、言教相随是法师一贯的风范,他教诫弟子,“学修一体,内充外显”,惟有自身备足功德,才可弘法利众生。

一个和尚三座寺:开示僧俗随众同修

1989年,学诚法师在莆田广化寺完成升座典礼,成为了当年中国汉传佛教寺院中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名寺方丈。在他的住持下,广化寺如法如律恢复了佛教传统。尽管寺中僧众单资全国最少,但僧众数量却增加了近两倍,形成了安贫乐道的法门龙象,被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誉为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

2004年,学诚法师荣膺陕西法门寺住持,他将佛教传统与佛学教育结合起来,广泛应用到这座佛指舍利安放的寺院:恢复诵戒制度和结夏安居、振兴法会和开办讲座,尤其是佛法学习班的开设弥补了长期以来僧众以做事为主而缺乏闻思的不足。他说,“先提高寺院内部僧人素质,以后再办佛学院。将来要并弘三大语系、八大宗派,开设多种课程”。

2005年,学诚法师秉承夙愿,住锡已沉寂多年的北京龙泉寺。与其他两寺不同,学诚法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龙泉寺之于他是“白手起家”,一花一树均须重建。2009年,龙泉寺确立了“以教育为中心”,从传统型寺庙转型为现代化寺庙。学诚法师认为,“一座庙,既是道场,也是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才的基地。”他除了像“教授”一样为僧众讲课,还极力促进学术界和佛教界携手,广邀专家学者入寺讲授传统文化,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原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楼宇烈、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杨曾文等均受邀来此开堂授课。

在学诚法师的努力下,一个“新型居士团”也在龙泉寺挂牌了,他少年时欲为北京的在家居士建立学佛道场的梦想成,照进了现实。这些居士们以义工的形式参与寺中弘法、宣教、慈善等事务,也以信徒的身份参加法会、早课、开示,并随僧众出坡劳动。学诚法师说,“大家到庙里面来,做一些善事,发心参与也很好,不一定要出家。”

佛教现代化:大隐于世网开道场

龙泉喷吐甘露水,绿染青山飞鸟旋。寺中光阴日长,学诚法师也更忙了。他辗转于佛教协会、佛学院、三座古刹,迎来送往了国家主席胡锦涛、佛指舍利、十一世班禅大师、亚洲各国总理……并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访海外。入世传播、普惠众生的理想也在他心中生根了。

然入世传播不可避免的是江湖剑雨,被称为“入世最深”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就因此屡遭恶搞,常惹尘埃。学诚法师却不以为惧,他认为佛教走向现代化,就要走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道路:大隐于世。

学诚法师敞开佛门,迎接四方来客。除在他住持的三大寺庙定期举办传统法会和广纳居士入寺学修外,学诚法师还推出了“佛教夏令营”,旨在帮助现代人净化心灵。2006年7月,第一届“法门之光”福慧营在陕西举行,这个以寺院生活体验和寓教于乐课程为主的“夏令营”至今成功举办六届,参加者多为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正因佛门大开,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子们才陆续走进来,龙泉寺也因此获得一个绰号——“清华北大分校”。对此,学诚法师淡然一笑,以“物以类聚”回应。

学诚法师请世人“做客”寺庙,帮助众生获得心灵解脱只是入世传播迈开的第一步,更长的探索在于让僧人和居士走进社会,服务众生,这就是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缘起。佛教的甚深与广博,是慈善文化丰厚的精神资源。基金会于2006年金秋,由学诚法师和众多善心人士发起成立,圆成“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之夙愿,“仁爱助学”、“仁爱救灾”、“仁爱孝德”等项目每年就惠及几十万人。法师说,“佛教的慈善事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慈善,更是精神上的慈善。受到帮助的人,一方面得到物质的援助,同时心灵也得到净化。”

在“释永信嫖娼被抓”传闻轰动网络之时,学诚法师的“和尚博客”点击量已突破七百万。他创立的佛教界“自媒体”——载有网络佛学院的“龙泉之声”与和尚博客及微博,共同在僧俗之间建起“传道、授业、解惑”的网络道场,以佛教为核心,儒道为两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使之放声于世界。作为佛教走向现代化的推动者,学诚法师认为佛教要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在今天,玄奘大师、鸠摩罗什大师、鉴真大师也会开博客。”

【结语】

从汉明帝梦见头顶光明的金人,到两位高僧用白马从西域驮回经书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时间已过两千年。漫漫时光,东西取送佛经之路两行脚印交叠前行,鸠摩罗什自西向东,玄奘由东往西,“望人骨以标行路”的殊死翻越作为文化交流的壮举被永久铭记。

在路上,或者前行,或者后退,或者驻足,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动不动,除了眼睛。他们是同路人,和我们一样,作为此岸的过客,恋恋红尘。有人说,幸福在彼岸,在未来。还有人以为,这是佛陀的千古回音,悉达多笑着,笑出了泪花。

凤凰岭上,龙泉寺内,供香人、小沙弥、老和尚,在暮鼓晨钟起承转合的光阴里,寻摸着觉醒者的时光隧道。他们或许相信,三更的梆子,晨曦的早斋,午后的禅坐,都是那个觉醒者身后的脚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邢彦玲] 标签:龙泉寺 分校 大隐隐于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