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述评:中国佛教“供给侧”改革一触即发

网友评论 () 2016-03-15   058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言(图片来源:龙泉之声)

每年全国两会,我们都会在人民大会堂的恢弘背景之中,看到中国佛教的全国代表们以最古老的服饰行走其间,示现着穿越千年的稳定力量与智慧启迪。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阐述中国的文明史观时,佛教尤其是气象博大的中国化佛教被重点提起,预示着佛教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担当。而今年两会上中国佛教代表团有力度有质量的参政议政,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担当。

中国当前物化文明的转型,正亟待以佛教为代表的心性文明来供给潜能。佛教作为久经检验的古老智慧系统和慈悲行动力量,有能力为转型中的世俗社会、尤其是正当紊乱的网络社会率先供给生命纲领和道义规则——这种“高端供给”无疑就是中国佛教界的“供给侧改革”。为此,中国佛教界应该有充分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以高质量的信仰供给,驱动社会有序健康发展,驱动道场格局提升,驱动信众成长成熟,这不仅是担当,更是生机。令人赞叹的是,今年两年上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佛教在宏观的精神价值领域、具体的民生改善领域以及国家对外交流领域中卓越的供给贡献。

中国佛教可以为国家发展提供有效的精神价值供给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图片来源:资料图)

习近平主席谈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经典表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全面肯定了广义的精神信仰给全社会带来的稳定力量。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新晋会长学诚法师面向媒体总结得非常好:“全国宗教界应积极发掘自身传统中有益社会进步的精神价值,发挥宗教的济世情操、智慧资源、信仰力量,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供价值认同力、实践驱动力和精神原创力。”中国正在形成的僧团思想界在对国家发展的精神价值供给方面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分享经济”新概念,直指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新引擎。实际上,互联网时代群众深处、生活深处所展现出和美互利的人性走向,已经在倒逼各行各业以共享和回馈的思路,来赢得新生代的发展契机。精神信仰的发展,更要走一条分享的、普惠的、平民的群众路线。学诚法师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时建议,要加快宗教与世俗社会相融合方面的研究。而共享、普度、群众路线等思路本身,也正是佛教慈悲智慧的内涵所在,佛教无疑将为物化文明的升级发展供给可观的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而日益勃兴的新媒体,已经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建构力量。从电视媒体的“被动娱乐至死时代”,过渡到互联网新媒体上人人参与的“主动娱乐求活时代”,佛教弘传的背景变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看到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的两会提案《关于鼓励宗教界运用新媒体平台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建议》,已经开始从正面正式回应宗教界在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以积极入世的心态考量新因缘、借助新媒介,来高效高质量地为全社会供给信仰正能量。

同样是精神信仰建设的重要一环,觉醒法师还就对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向两会提交了建议。法师表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者,全面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培育优良品行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文明内核即儒释道三家中率先复兴起来的佛教,无疑有责任更有能力在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阵地上担任旗手。

在今年的《政协工作报告》中,俞正声主席首次提及“培养宗教界中青年代表人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宗教政策逐步恢复落实的过程中出家、成长起来的一批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界的中流砥柱。以学诚法师、十一世班禅大师为代表的佛教领袖正在为推动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社会团结、民族和解与祖国统一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力。此外,圣辉法师、静波法师等教界大德在诊断和整肃佛教世俗化潮流中的乱象、普及宗教常识、推动国家对宗教事务的善治方面,都在起着独当一面的重要作用。包括在为两会建言献策等诸多场合中,静波法师都曾强调当代佛教徒要具备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集中体现了新一代中青年僧才对于时代进步所供给的建设性力量。

中国佛教可以为民生改善力量提供有效供给

2015年10月15日至19日,为打造中国“互联网+佛教慈善”公益推广平台,由凤凰网、凤凰佛教、凤凰公益联合主办的“2015守望悲心——两岸佛教慈善公益形象主题活动”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温暖呈现(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慈善法草案》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审议,标志着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首部立法正式走上前台。“宗教慈善”无疑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中可谓占据半壁江山,近年来在我国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2015年10月,凤凰佛教在厦门举行“守望悲心——两岸佛教慈善公益形象主题活动”,汇总展示了近年来佛教界在慈善领域所作出的卓越努力,对佛门“高调行善”进行了首倡。我们看到两会上,觉醒法师在第一时间提交了题为《依托法治基础弘扬慈善文化关于推进宗教慈善管理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将宗教慈善的定位、规范、管理方式等纳入《慈善法》中,推动宗教慈善的健康有序发展。相信佛教慈善将中国未来慈善事业的未来供给卓著的驱动力。

民生改善无疑是历年全国两会的关键词和高频词,今年更不例外。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心目中的生存安全网。毋庸置疑,中国的未来发展将直面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已经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向社会养老转型,寻求社会化的解决机制。

两会期间,我们看到相关新闻在集中报道寺院举办养老院的成功案例。由佛门的智慧支持和慈悲力量来支持养老,无疑是中国未来养老事业的一个崭新思路和崭新出路。突破生老病死之僵局,本身就是佛教信仰实践题中之义。在大众养老事业上,佛教寺院能够提供的不单单是有限的实体化养老设施,更能够作为一方思想港湾,将慈悲与智慧辐射周边,为老年人提供晚年的精神庇护与心灵慰藉。对于未来庞大的老年群体里说,精神有靠,无疑是异常关键的稳定机制。

有心人还会看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大众化旅游”这个新概念。可以说一直以来,佛教的宗教信仰资源随着世俗的经济洪流,一直被捆绑在旅游资源中加以降格利用。实际上,随着民众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回归信仰本位的佛门、重塑信仰庄严的道场,将更能够为大众繁忙的世俗营生之外,创造和供给有效利用闲暇生命的空间,让大众不但能够寄情山水,还能够真正陶冶情操。

近年来佛教界有识有志者一直在着力推动“免门票运动”,着力寻求扭转各类地方政商借佛敛财乱象,这不但关乎大众旅游的切身体验,更关乎佛教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将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方向。今年妙江法师在全国政协提案中强调要“把文物部门占用寺观归还宗教界”,学诚法师、圣辉法师等教界大德多年来也在全国两会上不断呼吁对于佛教合法权益的维护,以及对于“宗教活动场所法人地位”等维权关键要素的争取等等。我们欣慰地看到,2015年国家六部委联合治理假功德箱乱象,以及将国家宗教事务局撤出“假日办”等顶层动作,都反映了国家层面对于宗教界维权努力的回应

中国佛教可以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积极的国际影响力供给

2015年11月10日,广州佛教界海上丝绸之路巡礼团在神圣的佛教圣地印度菩提伽耶,举办供千僧法会,刷新中国佛教界在菩提伽耶的供僧记录。(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两会期间,我们看到了中国佛教界积极拥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集中表态,觉醒法师、永信法师、湛如法师等纷纷表达了发挥佛教文化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思想纲领和行动计划。

2015年下半年,由广州佛教界牵头发起的“莲开一路”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历时四个月巡礼了七大古代海洋佛国,用实际行动打开了“一带一路”上多元民间交往渠道,给世界各国提供了解我国国情国策以及民族宗教发展现状的窗口,成为“信仰外交”的一大典范活动。今天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待回溯历史,去寻找承载共识的力量、稳定人心的源泉。而回顾佛法在海陆两大丝绸之路上的传承历史,恰恰正展现出一种牧歌式的、润物无声的民心相照与和平交融,这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对丝路精神的最为究竟的解读,值得我们全力传承、再续华章。

伴随中国经济实力如产能和资本对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惠及,文化输出也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输出维度。季羡林先生曾判断,气象博大的中国化大乘佛法,是中国拿得出手的、有实力倒流国外的重大文明成果。今天,正是中国佛教以繁盛之姿回馈世界文明的时代,中国佛教在这个方面同样需要建立起充分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

更进一步,大乘佛法中“众生平等、一体同观”的“众生主义”理念,与习近平主席在众多外交场合所阐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深度契合。在历史上,佛教影响力的覆盖范围内,海陆丝绸之路沿线曾真真切切地演绎了绵延千年的、无尽的“共同体故事”。中国佛教有能力极大地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在“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的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之上,构建“民心相通”的文化共同体与信仰共同体,为中国供给厚重而持久的国际影响力。

毋庸置疑,古典中国的文明内核是以儒释道三家来主要承载的,而在当代传统信仰复兴的过程中,以僧团形式传承的佛教的回归力度与回归成就目前来看是最好的。佛教有责任也有能力,引领三家携手再创传统文化在今日的辉煌,为国家发展供给潜能,为新时代供给物化文明与心性文明和谐共进的发展纲领。衷心为佛教界代表团在全国两会上的卓越担当点赞,为中国佛教的未来祝福!

版权声明:《海潮音》系凤凰佛教原创专栏,所有稿件均为独家原创。若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凤凰佛教”,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明贤法师: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中心副主仼、文促会佛教中心禅林学社总干事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