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区区一间星巴克是亵渎不了佛门清净的

2012年10月22日 08:53
来源:中国评论月刊

编者按:“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开店了”引发网友热议,许多人认为这亵渎了佛门清净,23日星巴克发声明称改名为“灵隐路门店”。新门店是位于灵隐景区而非在灵隐寺内,仅因如此就遭来非议不免有些小题大做,作为商业活动和作为外来文化的星巴克,都不该摊上被抵制被驱逐的命运。

星巴克“灵隐路门店”(图片来源:资料图)

  宗教信仰与商业活动不冲突

灵隐寺附近商业区已经有肯德基、超市、商场,星巴克作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存在是合理的。

《钱江晚报》记者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证实,星巴克所开的分店并不在灵隐寺里面,而是在灵隐寺附近的商业区。灵隐寺本身属宗教场所,而寺院外的灵隐景区则归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理,在《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专门规划有“游客服务区”,而星巴克位置就在服务区内。作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那里已经开设有肯德基、知味观、超市商场等等。这些店家归属杭州灵隐休闲旅游购物中心,也是杭州解百的下属单位,已营业半年之久。商业行为只有合法和非法之分,是否属于外来品牌并不构成存在合理与否的依据。

“若为僧伽,应求利润”,佛教的发展离不开商业活动的促进,这与佛教戒律也并不违背

寺院不是世外桃源,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经济浪潮的影响。佛教从一开始就和商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佛陀成道后,最初供养、皈依的两兄弟提谓、波利,就是北天竺的商主,这二人就是佛教最早的优婆塞。其后,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商人(长者、居士)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僧众的衣食多由他们供养,而且办道修行所居住的阿兰若,也是由商人提供的。

阐释佛教戒律的《十诵律》说:“以佛塔物出息,佛言:听之。”“比来僧尼,或因三宝,出贷私财。”(《四分律行事钞》)佛教三宝物尚可出息取利,其他寺院余财更可出举质贷取利, 可知佛教古律即允许以佛门财物“出息”,获取收益。世尊释迦牟尼明确指出“若为僧伽,应求利润。”唐代开始的禅宗丛林模式,使寺院经济有了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也使得寺院经济能够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经常开展的赈灾济贫、修桥补路、施衣施饭、治病收孤等慈善事业,补救了人民的生活,也为大乘菩萨道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这说明佛教发展离不开商业活动,商业活动能促进佛教发展。

星巴克没有破坏景区氛围
  星巴克的形象本土化,不去破坏原来的建筑物设计,入驻并不会造成视觉污染

星巴克进入新市场前,其创意部门了解了当地民情文化和市民最关切的问题后设计出该城市的个性图案,比如用自由女神喝咖啡的造型来代表纽约,用故宫图案来作为北京的代表。在店面设计上,星巴克强调每栋建筑物都有自己的风格,而让星巴克融入到原来的建筑中去,而不去破坏原来的建筑物设计。所以,星巴克的每一家店,在品牌统一的基础上,又尽量发挥了个性特色。这样下来,星巴克既能与当地建筑文化相融合,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例如中国上海的星巴克,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在拓展新店时,他们费尽心思去找寻具有特色的店址,并结合当地景观进行设计。位于城隍庙商场的星巴克,外观就像座现代化的庙;而濒临黄埔江的滨江分店,则表现花园玻璃帷幕和宫殿般的华丽。

美国墓地教堂在打算开星巴克分店,期望丧家亲属在悲伤的有个歇息的当地

对星巴克入驻灵隐寺引的质疑声中,这样一种声音很有代表性,那就是星巴克会入驻美国的教堂吗?事实上据台湾媒体报道,星巴克咖啡公司将在美国某墓园开出分店,选址在教堂内一处房间,运营面积较少,“期望丧家亲属在悲伤送走亲人的时分,可以有个歇息的当地,放松一下心境……”星巴克咖啡连锁此举无疑为园区上坟、吊唁者供给了交心小憩处——最接近外部社会的当地,离生者富贵地更近一点,又是与死者最接近的温情、暖色地点,但这则音讯在中国网络上几乎没有惹起评论。

为获中国消费者认可,星巴克专门调整了产品口味,店内环境也比美国店舒适宽敞

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大多餐饮店并没有空调的情况下,星巴克提供了优质舒服的环境,这使它成为了许多商业人士会面或者朋友聚会的的首选地点。星巴克专门为中国调整了自己的经营模式,在美国畅销的泡沫冰咖啡并没有被生搬硬套的拿来中国销售,取而代之的是更符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例如绿茶咖啡饮料。星巴克中国推崇人们在舒适宽敞的店内用餐,在中国平均每家星巴克的利润是美国店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文化侵略说是小题大做

  文化侵略的说法是恶意穿侧他人动机,星巴克不具备攻击性,入驻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

不少人把星巴克在中国的流行看做一种文化的入侵,进而认为星巴克入驻故宫和寺庙就是赤裸裸的文化侵略。文化侵略多是借助于战争或暴力手段,比如,改变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语言文字,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变被占领国的风俗习惯、文化传承等等。与侵略不一样,交流不具有攻击性,它是在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自愿接受的情况下“征服”人的心灵、思想意识形态,从而改变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因为传播方式的不同,文化的输入有了“侵略”或“交流”两种不同的名字,相应地,它们在输入国受到的待遇自然是径渭分明的。星巴克入驻中国当然不算是文化侵略。

佛教也是外来文化,甚至一度成为国教,但并没有人因此而感耻辱进行抵制

而且佛教本身也是纯正的“外国货”,它还却一度成为中国的国教,俘获了中国历史上数个朝代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的灵魂,这种文化“征服”至今没有人认为它是一种侵略。印度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佛教正式传来中国是汉朝,经西域传入我国,以后,佛教逐渐与我国儒家的封建宗法思想合流,在我国广泛传播。隋唐以后,便产生了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等许多流派。

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卢浮宫出现中国茶叶是骄傲,故宫出现星巴克就是耻辱?文化焦虑意识作祟

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被公认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2010年宋茗白茶与卢浮宫建立协作关系,成为卢浮宫接待贵宾的礼品茶。安吉白茶代表将这称之为: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终于“梦想成真”。 

从要把星巴克请出故宫,到灵隐寺外开星巴克都虚惊一场,再对比向卢浮宫供应中国茶叶就沾沾自喜,这充分暴露了部分国人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文化身份上的深层焦虑。简单来说就是,既怀虚妄的文化自恋意识,又恨不得紧紧抱住西方的大腿。认为强势文化融入弱势文化就是“破坏”,弱势文化融入强势文化则是“文化多元”。这种文化焦虑意识,其实建立在一个过于狭隘的视域基础上,这不仅无法挽回传统文化的“体面”,还给人一种文化自恋的可笑印象。

结语

  灵隐寺里开个星巴克又怎么了,难得只能卖又贵又难喝大碗茶、老豆汁儿?咖啡店一不荤腥,二不下流,与茶馆并无二致,仅因是外来文化就要抵制,未免过于牵强,而且一不小心还暴露了挥之不去的自卑心态。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星巴克 灵隐寺 佛门 清净 文化侵略 宗教 信仰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