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雷泉:宗教世俗化运动仍占主导地位

2011年07月06日 09:30
来源:中华宗教文化交流网 作者:王雷泉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导语:中国的宗教同我们的国家民族是同命相连。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整个国家风雨飘摇,处于亡国灭族的现实危机之中。为了说明法不归位的现象,我们来考察二十世纪宗教发展的整体脉络,由此梳理出三条矛盾主线。

一、面对民族危机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宗教自身强烈的现代化诉求与经世致用倾向。

宗教当然不能游离于整个国族命运的大方向,这出自我们的大环境一一中华民族与中国宗教的共业所感。面对着亡国灭教的现实,宗教本身必须实现现代化,宗教要对我们的国计民生起作用。所以,二十世纪以来的宗教大师们,都提出了解决社会危机的方法。对佛教来讲,突出表现就是人间佛教思潮,太虚法师、印顺法师是系统阐释人间佛教思想的代表。其实,我们还可以将此思潮追溯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他们把佛教作为改革国民性,建设理想社会的思想资源。包括与太虚、印顺同时代的梁漱溟,都可以视为人间佛教思潮的直接和间接的鼓吹者、推动者、参与者。

二、面对自然科学与马列主义的长足发展,宗教与科学(其极端表现为“科学主义”)和无神论(其极端表现为借助国家权力对宗教的全面摧残)的关系,经历了从对抗、妥协、屈从,到适应、对话的过程。

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进军,宗教面临着科学与无神论的无情挑战。因此,在宗教与科学、无神论的关系上,经历了错综复杂、一波三折的过程。我们先区分二对概念:宗教不等于信仰主义,科学也不等于科学主义。我们尊重科学,发扬科学的精神,但我们不能有科学主义;我们尊重宗教,倡导宗教情操,但不能鼓吹信仰主义。什么叫科学主义?就是把科学看成人类文明、精神活动的唯一标准和归宿。其实,科学与宗教都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方面,它们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不能以偏概全。但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恰恰是科学主义笼罩的时代。对无神论我们应该尊重,因为人有信仰自由。若宗教借助于政治势力对无神论者进行打击,或无神论借助于政治权力对宗教进行全面摧残,都会造成人间悲剧。但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教所面临的两个对手,科学与无神论,恰恰都在这个时候发展到了极端,对宗教产生了难以言说的伤害。现在我们平静地回过头来审视二十世纪,宗教与科学、无神论的关系,经历了从早先的对抗,到屈服与妥协,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重新走向适应与对话的正常轨道。这个过程曲折辛酸,一言难尽。

三、面对世俗社会与世俗文化对宗教的介入与渗透,宗教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主体地位,虽然宗教世俗化运动仍占主导地位,但原教旨主义的潜流日益浮现。

前面分析的两条矛盾主线,使宗教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乃至急功近利的倾向,受科学主义的影响,又使宗教偏向理性化。这二方面的原因使得世俗化成为二十世纪宗教发展的主流。但在这主流之外,依然涌动着原教旨主义的潜流。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后期,宗教开始自觉反省世俗化的弊端,重新审视自己的主体性地位,正本清源、返朴归真的呼声,开始浮出水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王丽君] 标签:宗教 占主导地位 王雷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