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处于不同信仰状态的人是如何信佛、求佛、学佛的?
真信佛者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智信为基础的,他们通过佛法教理的熏陶和实际生活的检验,体验到了佛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由此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认同感和纯粹的信仰意识。另外一种是虽未经过系统教理的熏陶,但却本能地认同因果报应观念,对诸佛菩萨怀有真挚的感恩之情。他(她)们也可能没有文化,但却能毫无障碍地接受佛陀所揭示的关于宇宙人生的道理,并很容易成为自觉地按照佛陀的教诲努力修行的实践者。
这些真正的信仰者也会如理如法地恭敬礼拜佛像,但在他们知道,寺庙中那庄严的佛像只是为了引生出自心中的那份庄严感,因为真正的佛,只存在于自己的心中。他们的求佛是求心中之佛的加持,使自己获得战胜自心中那些邪恶的贪欲,获得广度众生的智慧和勇气,生起真实的清净心和慈悲心。他们的学佛就是学习诸佛菩萨的悲心大愿和普度众生的方便智慧,也就是以六度万行的菩萨道为基础,在广度众生的实践中体证佛道。
假信佛者也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拿佛法当知识贩卖的所谓“佛油子”,他们热衷于谈玄说妙地为别人讲述自己并不相信的佛教故事,类似于专演正面角色的“演员”,并很容易因此而产生笼罩性的“明星效应”,在追星族构成的崇拜氛围中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另一种是靠佛法吃饭的生意人,终日盘算的是如何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他们只满足于形式上的“信佛”,用以提高自己的“可信度”,属于世间法中的所谓“精明人”,其表现特征是对佛法所讲的真实道理不感兴趣,只着迷于所谓佛菩萨的“保佑功能”。
假信者的求佛主要是求佛保佑自己的升官发财,名闻利养,更多的是求佛帮助自己“消灾免难”,而那些灾难又正是由于他们不信因果,肆意妄为所导致的。甚至有的大毒枭在贩毒前也要烧香求佛保佑贩毒成功。他们把所求之佛当作是可以与其做生意的“生意伙伴”,并且只与“灵验”的佛像做生意,在讨价还价的所谓“还愿”中,达成暂时的心理平衡。他们的所谓“学佛”大多只局限于学习佛门中的某些规矩,认为吃几天素,烧几枝香,磕几个头就算是学佛了。
迷信者大多是那些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的已被精神笼罩的“盲从者”,所谓“迷信”可以解释为“毫无根据地迷迷糊糊地相信自己并不清楚的事情”。迷信者一般是有很大贪心的人,他们不满足于过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似赌徒的心态一般,固执地相信所谓的“神迹”一定会幸运地降临在自己身上,因而特别重视所谓“神通”的事情,总觉得学神通最实惠。他们不惜破费家财,东奔西走,寻访神神秘秘的所谓有神通之人,结果大多是落得病魔缠身,痛苦不堪。
迷信者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执着于自己的想象。依据因果律的法则,特定的心态必然招感相应的事物,迷信者终日生活在幻觉般的颠倒妄想之中,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神情恍惚甚至精神异常的现象。不明真相的人很容易把这种不良结果归罪于所谓的学佛,因为这些迷信者往往以坚定的佛教徒自居。其实,这种因过分执着而走火入魔的现象完却是因迷信者的贪心和愚昧所致,正所谓“邪人学正法,正法也邪”。迷信之人,不管学什么,信什么,其结果都是大同小异。
以上所列举的种种现象与心态,都只是所谓学佛圈内诸多现象的一个缩影,从学佛的心路历程上看,许多的困惑、贪欲、迷信等状态也都是本人曾经,甚至是正在经历的,因而也深知受困于此的严重性。之所以探讨这些问题,是希望对和我一样,尚行进在过程中的人们提供一面返观自我真实心态的镜子,以便最大限度地从种种难以自知的危险境地中突围出来。佛陀通过诸多相应性的教法,已把种种的方便留给了我们,就是期待着我们能够自我觉醒啊!
四、对当前有志于学佛之人所提供的几点建议
1.莫把自私的求佛心态误认为是信佛
或许有人会说,正因为我信佛,所以才会去求佛,否则,就不会去求佛了。这就必然牵涉到那所信之佛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如果你认为信佛就是相信自己所礼拜的那尊佛像的话,那自然又会涉及到所谓灵验与否的问题。把求佛心态等同于信佛的人往往是极端的功利主义者,具体表现为,若灵验就信,若不灵验就不再信了。他们分不清佛与鬼神的区别,把讲求因果律的佛当作是可以任意改变现实因果的宇宙之神。应当明确的是,徒有其表的恭敬形式并不是信仰的内涵。
求佛的前提是要具备与佛相应的心态,若是以信仰者的心态求佛加持自己生起真实的清净心、慈悲心,那么自然会与所求之佛心心相应,使自己增强了完善自我、利益众生的信心。如果以邪恶的心理动机求佛保佑自己顺利地做坏事,那么结果一定不会灵验。以这种状态求佛者属于邪信、迷信之类,不管其如何自我标榜,都无济于事。所谓信佛,关键是要相信佛陀所揭示出的带有规律性的道理,它依凭的是理性的智慧而不是道听途说的传闻和朦胧的错觉与想象。
2.莫以执着的状态给佛教形象抹黑
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就是破除人们的执着心理,但许多所谓的学佛之人的行为恰恰表现出非常执着的状态。他们把世俗的习气带到学佛的状态中,由此产生了严重的自赞毁他的宗派意识。与不同宗教徒的观念冲突自不待言,即便是与教内不同宗派的信仰者之间也会产生不共戴天的矛盾冲突。他们根据自己认同的所谓“修行法门”为准绳,动辄斥责修习其他法门的人为“外道”,甚至是魔鬼,把原本是清净的佛教团体搞得很不安宁,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一种现象。
佛教是以理服人为特征的,理性、智信的宗教,是主张“六和敬”的和谐的宗教,即:“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无论何宗何派,最大限度地破除“我、法二执”贯穿于整个佛教的修行过程之中。那些高举着佛教大旗却又严重毁犯佛法教理,执着地相互“打语录仗”的人们,岂不是在给佛教形象抹黑吗?当前,主流的社会舆论都已经导向和谐的理念了,身为佛弟子的人们,难道还不该自我反省吗?
3.避免非理性的宗教狂热
佛陀在遗教经中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导。闻之不行非导过也。”由此可见,佛陀的作用是人的作用,而不是神的作用。那种将佛神化的思想观念属于迷者的错觉。所谓的天堂、地狱,主要不是地理性的方位处所,而是心理空间的处所。在同样的地域中,有些人生活在天堂,有些人生活在地狱,也就是说,天堂、地狱都是心识依据自身的业力所幻化出的影像。学佛不是学教条,而是要认识足以令人触类旁通的规律。
所谓“规律”大多是指对有可能被人们认识的某些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季节的春夏秋冬,生命的生老病死,万物的生住异灭等,都是具有理性思维的人们能够认识到的现象。所谓痛苦与解脱主要表现在能否对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有较清醒的认识。认识正确即能顺应规律,破除非理性的执着,结果自然是解脱。因此,能否认识规律,相信规律,遵循规律,直接决定着人们或痛苦,或解脱的现实命运。
4.只把自己真正受益的东西与他人分享
人们信佛、学佛的原始动机都是为了使自己真正的受益,但对何谓“受益”的问题,不同的人各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贪求之人以满足自己世俗的物质欲望为“受益”的标准,但若以佛教自身的标准来看,基于慈悲心的利他精神及相应的实践活动才是导向最终解脱的正途,身心的大解脱才是真正的受益。那些终日陷在自赞毁他,论是论非的人们,是否能扪心自问,自己通过所谓的“修行”,真的受益了吗?你真的想让别人学习自己那烦恼的状态吗?
某些“修行人”把自己师父的“名气”当作自己学佛信心的基础,他们被笼罩在权威的光环之下,依据凡夫的情识,生硬地肢解、曲解佛经的义理,并由此衍生出许多不如法的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如,迷恋神通,算命打卦,敬神弄鬼,等等。这很容易给初学佛者造成严重的误导,不少人就是把这些佛教斥为糟粕性的东西当作是佛教的“精华”津津乐道地与他人分享。依据正信佛教的标准,利他性的慈悲心才是最值得与他人的分享的无价之宝。还望有缘的读者们三思。
结语
语言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挂一漏万,这也正是许多文化人产生心理执着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所谈及的所谓“真信”、“假信”,“迷信”等现象,也只是大致的分类,其程度、层次、界限等都存在着难以量化的模糊性。迷信者往往并不自知,假信者更是自以为是。严持戒律,精通教理的信仰者也并无可以自我证明的明显标志,因而决不能随意地称他人为假信者,或给他人扣上迷信的帽子。这三种状态像是三面镜子,仅供学佛者自我观照,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学佛及受益与否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也无需在意他人的评判,自己的选择就是自己的命运,那促使自己选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业力。那些叶公好龙式的学佛者,最终将痛苦地发现,他们用宝贵的生命与自己开了一个荒诞的玩笑。学佛靠的是人们的清净心和悟性,与所谓的论辩能力无关。佛教无需以论辨的方式回答为什么要解脱的问题,而是时刻为那些自己寻求解脱的人们提供一切有益的和必要的帮助。这正是所谓的“佛度有缘人”。
相对于真理本身而言,创设开放的、恭敬的、接纳真理的心理氛围更为关键。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而是你是否真正因明白道理而受益了。拨开某些被人为性造成的所谓佛教的神秘面纱,人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佛教是强调理性和智信的,它教导人们认清现实,顺应规律,锁定苦因,拔除之,明晓幸福的法则,遵循之,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在有所作为的领域里完善自己,不断超越,直至解脱成佛。这才是佛教的精华所在。
作者:李音祚 编辑: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