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论促进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2010年02月11日 11:41社会科学论坛 】 【打印共有评论0

三、因果报应论的社会功能

从理论思维的层面去考察,因果报应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1、命自我造,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果报应的思想,强调个人的命运取决于自身的身、语、意三业,即取决于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人世际遇的好坏,也取决于个业与大家共同的业,而不是上帝的主宰,也非是天命的安排。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和命运负责。这从原则上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排除了天命论和宿命论,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劝善止恶,有利于人们的自觉自律。因果报应的必然性,具有很大的扬善止恶的作用。“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不论你的地位、贫富、种族如何,都逃不脱因果律的评判。如果人们能够自觉自律,能够敬畏因果定律,可能要比法律的制裁和监督更有效。一个法治的社会,不仅仅是靠严刑峻法,还要有一个人人自律的社会基础。

3、众生平等,有利于对生命权利的普遍尊重,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因果报应十分重视“众生平等”,将人类与一切生命平等对待,他们互相依存、平等一如,是“依正不二”的关系网;虽然有不同的生命境界,但是,随着因果关系的作用又可以互相转化,并无尊卑高下之分。当今国际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冲突、宗教的纷争、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等等,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藐视其他生命的平等权利,恃强凌弱。佛教因果报应所倡导的平等观、慈悲观、道德观等有助于唤起人们对生命权力的普遍尊重,促进世界和平。

四、佛教因果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佛教因果报应思想有利于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因果报应说的本旨是劝导人们从善弃恶,它倡导社会成员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提倡保护生命、爱护环境,这些都同我们今天提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共通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道德丢之殆尽,道德与物质的进步发生了严重的脱节。面对这种情况,单凭单一的政治思想教育已不奏效,必须借助于佛教的报应思想。因为“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应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德福统一的社会”。

当代社会突出表现为信仰的缺失与信仰的混乱。出现了旧的信仰的缺失与新的信仰尚未确立的断层,同时又存在着现代西方伦理信仰对中国传统伦理信仰冲击的局面,从而造成了伦理选择的困难以至于无所适从的局面。信仰危机的结果就是道德的紊乱与滑落。在以金钱为追求目标的价值定位下,重利轻义,又缺乏行之有效的作为最终价值取向的道德保证,从而出现了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脱节,这是当前社会最大的道德问题之所在,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以及其所根源的伦理信仰危机,却又是由于善恶因果律在人们思想与价值判断中的中断与紊乱引起的。“转型社会的巨大变革,改变了旧有的因果观念,加上经济利益的偏重考量和宗教因素的非公允评价,造成传统因果报应思想的搁置与抛弃。因果报应思想的抛弃必然导致伦理道德的缺失”,造成为恶何惧,为善何益的思想猖狂。为形成一种好的道德风尚,为挽救世道人心,必须重拾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发挥它应有的教化作用。

“因果报应思想影响于社会,不仅限于社会生活方面,对于各种体制的完善和政治生活的人本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的大小制约于主流意识对其合理性的认同程度,同时,其影响性又是社会稳定与民生幸福的有力支柱。善恶赏罚的不到位甚至错位,是最大的社会不公正,最易引起民愤,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因果报应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思想,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理想和愿望”。它是千百年来人们道德理想追求的体现和有力保障,对社会各个阶层起着很好的警策作用和教育作用。因此,包容因果报应思想的宗教性,借鉴其合理性,必能在社会各个层面涤除尘垢、标立风尚,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如果因果报应思想能够得到社会主流意识的认同,因果的观念深入人心,就有助养成自律守法、淳朴诚信的社会风气,实现个人道德、精神境界的升华和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正如太虚所言:“小之可以成为自修之正人君子,大之自觉觉他化社会为良善,化世界为太平,转五浊而为七宝。”

 

编者按:因果报应论是佛教用以解释世界万有关系的基本理论。它认为世间一切存在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的因果链条之中,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对自身的命运发生影响,召感相应的回报,善因生善果,恶因结恶果。佛陀开悟后逆观十二因缘,发现众生陷入生老病死、轮回不息的根源在于众生之无明,由无明而起贪、瞋、痴三毒,造身、口、意三业,由此业、力、轮回三界,生命迁流不息。因此,欲求解脱,应破除无明,奉善行、造善业,行六波罗密。实际上,这是阐发道德与生命的关系的理论,是一种强调由个体行为来改变自我命运的理论,正如方立天教授所言:“这种新型的人生哲学,论及人的道德观、生命观、生死观、命运观和来世观,体现人对现世的关切和终极的关怀,并从理论上把因果律、自然律和道德律统一起来,在中国固有的儒、道、墨等人生哲学理论之外,别树一帜。”

【头条】:除夕夜 峨眉山万人撞钟迎新年

【观点】:佛教因果论促进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禅茶一味】:春节期间你适合喝什么茶

【素食】:春节大餐让我们吃素吧

【朝圣】:圣迹:永恒不败的圣湖——玛旁雍错

【佛艺】:西藏建筑:高原的绝美风景

【一日禅】:不要骄傲与自满 我们与别人其实都差不了多少

【觉悟】:新春开示 求福求慧 做好人生的准备

【众生】:来自任静 付笛声伉俪的新年祝福

【两岸】:闻法华轻烦恼 法鼓山将举办除夕闻钟声祈福法会情

【心灵物语】:保护鸽子就要把它赶出窗外?

【图片】:西藏罗布林卡马厩壁画

【书店】:不进罗汉堂,随手翻书即可数罗汉

【佛教常识】: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法讯】:全国首座藏巴拉千佛殿今年春节期间免费开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袁升祺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