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解密:中国佛教宗派之净土宗篇

2013年01月22日 08:58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菩提

三、对净土的再解读

1、西方净土与净心往生

净土是理想的世界,是相对于娑婆世界的秽恶不净而说的。在净土的思想中,一切都呈现出至善圆满而又清净庄严的景象。土地是平坦的,没有山陵丘阜及江河大海,更没有荆棘沙砾。自然景观也同样是富丽堂皇,七宝行树的齐整,八功德水的净洁,就连飞鸟也都在演说诸法。在生活方面更是衣食住行随心所欲,不必为生产与消费发愁,因为一切都是现成的。如此种种美妙的世界怎不令人神往呢?所以,求生西方净土成为学佛者的一大愿望。

然而,净土的实现不能离却人间的正行;同样的,净土的往生也只有在净心的基础上才有把握。《维摩经·方便品》云:“若菩萨欲得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由此可知,净土是内心净化而呈现的清净庄严,往生也同样是:“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般舟三昧经》云:“佛从何所来?我为到何所?自念:佛无所从来,我亦无所至。自念:欲处、色处、无色处,是三处(三界)意所作耳。(随)我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心是佛,心(是如来)佛,心是我身,(我)心见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为痴,心无想是涅槃。是法无可著者,(皆念所为);设使念,为空耳,无所有也。……偈言:心者不自知,有心不见心;心起想则痴,无心是涅槃。是法无坚固,常立在于念,以解见空者,一切无想愿。”因此,西方净土的往生不外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

2、西方净土与中国佛教

应当说西方净土的信仰,是在中国才广泛地流行起来,进而影响到整个佛教的发展。东晋慧远大师结社念佛是为中国净土宗之嚆矢,慧远大师的净土思想和修持方法是以念佛三昧自力往生西方为重心的,到了昙鸾则力主乘佛愿力而往生净土,提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便可往生极乐国土的思想。隋唐时期,《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净土典籍引起了教内热烈的讨论,疏、钞、演秘等关于净土的论典不断传出,持名念佛在善导大师的极力倡导下,“家家弥陀佛”,几成当时净土法门流行的写照。宋永明延寿原为法眼宗禅师,后倡行禅净双修的念佛思想。《念佛四料简偈》更准确地表达了此一思想:“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跎,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禅净双修的念佛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四大高僧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等皆以念佛即禅观而为修行净土的不二法门。近代之印光大师则主张:“但以信愿持佛名号,如子忆母,常时无间,迨至临终,感应道交,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唯此是赖。”对于业重障深的末法众生来说,唯有仰仗弥陀慈光的接引,才能带业往生,这是净土法门在近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又一新的适应。从净土法门在中国的开展及演变可以看出,简单易行的方便道,是怎样地契合中国人的根性。

3、注重净土的人间性

千百年来,净土法门的修行者,每以信愿持名、往生他方世界为学佛的最终目的。因此,对于现实人间的苦痛表示出极大的厌离心,从而使“净佛国土,成就众生”的菩萨道,隐没不彰。然而,净土的真义决不仅限于往生,净土也只有在净化身心的基础上才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所以,提倡净土又不废弃人间的五戒、十善业道等行,也就是万善同归的净土,才契合于佛法的本义。印光大师对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曾作过这样的开示:“第一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第二须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不使名利及人天福报之心稍萌,则可谓德净。即维摩所谓: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有污秽,何能生净土乎?”由此可知,往生净土的首要条件是人格的完善,假使连做人的根本都不能遵行,那么谈往生净土实有自欺欺人之嫌疑。

人间是丑陋的,却又是难得的,只要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不断地净化社会、净化身心,人间也可成为净土,这点是确确实实的,因为“心净佛土净,心净众生净,佛门无量义,一以净为本。”只有从人间的正行入手,才能达到净土的圆成。但是,“中国净土宗,发展得非常特别。但知发愿往生,求生净土,而净土从何而来,一向少加留意。一般都以为,有阿弥陀佛,有佛就有净土,而不知阿弥陀佛,并不是发愿往生而得净土的。大乘经中,处处都说庄严净土,即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修无量功德,去庄严国土,到成佛时而圆满成就。现在只听说往生净土,而不听说庄严净土,岂非是偏向了!一切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必然的‘摄受大愿无边净土’,《大般若经》说:以种种世界,种种清净,综合为最极清净最极圆满的世界;菩萨发愿修行去实现他。一切大乘经如此说,如弥陀净土,就是这样的好例。《无量寿佛经》说:阿弥陀佛过去为法藏比丘时,有世自在王佛为他说二百一十亿的净土相。法藏听了这各式各样的不同净土,就发大愿,要实现一最清净最圆满的净土。一切菩萨无不如此,所以说‘摄受大愿无边净土’;这是菩萨行必备的内容。菩萨的所以摄取净土:一、一切诸佛成就清净庄严净土,菩萨发心学佛,当然也要实现佛那样的净土。二、为什么要实现此净土?不是为自己受用着想,而是为了教化众生。有净土,就可依净土摄化众生;摄引了众生,即可共同的实现净土。摄取净土以摄化众生,这是净土的要义;净土是从为利益众生而庄严所成,不是从自己想安乐而得来的。”

4、万善同归之净土

持名念佛的净土法门,虽以往生不退成佛为目的,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彼国”是条件。所以修学净土法门的行人,应不以只持一句圣号为所作已办,尚需培植深厚的善根,增长种种福德,如《观无量寿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十住毗婆沙论》也说:“欲得阿鞞跋致(不退转)地者,非但持名忆念礼拜而已。”由此可知,求生极乐净土,不是只凭受持一句名号就可以了。在修持净土法门时首先要着重净土的正因,要知道甚深广大的般若道是难行的,但难行的却又是菩萨修学佛法的正常道。若自己觉得心性怯弱,不堪修习人间的菩萨大行,那么,简单易行的方便道,也确实是善巧的修学法门。可是,一定要多集善法,多修净业,往生才是千稳万当。

结 论

净土法门是信方便的易行道,与大乘佛教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净土原本含有净化国土与清净世界的二重意思,但在净土法门的流行中,前者已被世间淡忘,唯有后者作为众生可往生的极乐国土得到普遍的弘扬。佛教传入中国后,念佛往生净土几乎融摄了所有的修学,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然而,简单易行的念佛法门的流行,却使得佛法的深义大行得不到正常的开展,由是持名念佛在他力增上的作用下,以及佛的本愿功德的摄受下,演变为“万修万人去”的通俗法门。当然,从摄化众生的方便来说,净土法门的妙用是极大的,若以此而认为念佛一法是无事不办,那显然是不知安立方便道的本义。因此万善同归的人间净土,才能契应如来立教的本义。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净土 阿弥陀佛 佛教 中国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