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邛崃石窟:埋藏千年的唐代佛国

2011年09月23日 08:32
来源:成都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石笋山 绝壁上的西方乐土

就在龙兴寺终日香火缭绕之时,邛崃石笋山大佛沟岩壁上,“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已不绝于耳。2010年初春的一个清晨,我来到石笋山时,浓雾在山中上下翻腾,远远望去,岩壁上的佛像似在腾云驾雾一般,在褚红色的岩壁与葱郁的藤条中时隐时现。

石笋山释迦牟尼、毗沙门天王(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摄影:袁蓉荪 刘乾坤)

乡民告诉我,大佛沟过去有座寺庙,从山脚直到山顶,规模大得很,至今山腰、山顶都能找到成片的条石垒成的地基,石笋山就在寺庙后山上。龙兴寺有着深厚的皇家渊源,大佛沟这座无名古庙规模倒一点也不逊色,石笋山5号龛造型为一佛二僧二菩萨,姿态、衣纹、莲台与龙兴寺53号坐佛几乎完全一样,可见它们之间确有着某种关联。

大佛沟现存唐代造像33龛,739尊,雕刻在长120余米、高40多米的绝壁上,错落有致,大者如弥勒佛,高逾7.5米,小者如诸天,只有手指大小。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者胡文和考证,造像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年代稍早于南段,古时开龛大多先在较好的位置开凿大型佛龛,石笋山最早开凿的应当是北段第14龛弥勒佛。弥勒佛手掌早年残损,后世虽有修复,手掌与身体不成比例,早已失去了昔日神韵。

北段第六龛西方净土变,是石笋山颇具代表性的龛窟: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端坐中央,七宝莲池黄金、白银、玛瑙、琥珀遍地,龛内雕刻殿宇塔刹、亭台轩榭,重檐、斗拱、勾栏清晰可见,以回廊相连,一百多位天仙或徒步漫游,或挺腹伸腰;后壁雕有“划船图”,船头高昂,船尾隐入桥洞,三个船夫正拼命划船,为首的仰头蹬腿,中间的弓腰埋头,第三个转身拱背,船上的达官贵人倒是怡然自得,乐得清闲;两边还有敲锣、打鼓、翻跟头等各式杂耍。这幅图景,就是唐人心目中的西方乐土。

玄宗避难 成都佛教造像兴盛

2002年6月,日本早稻田大学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对邛崃境内的石笋山、花置寺、磐陀寺等石窟群进行系统调查、编目,并首次运用三维成像技术对石窟进行测绘。调查从2002年一直持续到2004年,石笋山的诸多细节,也在这次调查中水落石出。

在南段第29龛旁岩壁上,研究人员找到一通题刻:石笋山菩萨、释迦两像龛并铭……大历二年二月十五日。大历是唐代宗李豫年号,大历二年即767年。就在十一年前,安史之乱战火波及长安,唐玄宗避难成都,中原大批官吏、商贾、工匠、画师流亡入蜀,盛唐之后,中原再无力开凿大型石窟,而石窟艺术自金牛道传入四川以后,却如雨后春笋一般,星星点点地出现在四川岷江、嘉陵江、涪江、沱江、青衣江流域的岩壁上,又以广元、巴中、邛崃、安岳最为兴盛。

广元是佛入四川的第一站,安岳则最终点燃了中国宋代石窟的火种,为何在邛崃出现石笋山石窟与规格极高的龙兴寺,也引起了学者诸多关注。

历史上,石窟的流传往往与交通不无关联,比如须弥山石窟、敦煌石窟、天梯山石窟、榆林石窟之于北方丝绸之路,广元千佛崖之于金牛道,巴中南龛之于米仓道,而邛崃地当南方丝绸之路要冲,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经邛崃、雅安、荥经、西昌、德昌、会理进入云南,最晚在汉代就已成为四川联系云南的重要通道;邛崃自古盛产盐、铁、酒、茶叶、天然气,得益于南方丝绸之路的恩赐,各路商贾接踵而至,百姓富裕,有财力进行造像活动。这里成为成都平原最为重要的一处石窟中心。

南段第28龛毗沙门天王造像高约4米,身披甲胄,脚踩夜叉,右手叉腰,左手托塔。唐玄宗天宝年间,吐蕃出兵包围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路途遥远,救兵难至,唐玄宗无奈之下,请不空和尚在皇宫设坛作法,安西都护府后来遣使来报:城东北三十里云雾中看见毗沙门天王现身,三五百神兵尽着金甲,地动山崩,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吐蕃军队不战而败。因为这个渊源,毗沙门天王在唐代兴盛一时,往往被军队视为保护神,在城楼、军营皆建有庙宇,连唐朝军旗上都飘扬着他威武的形象。

花置寺 正在隐去的唐人面庞

毗沙门天王造像在四川巴中、资中、夹江、大足、邛崃等地颇为常见,年代皆在中晚唐时期。在邛崃临邛镇花石山上,研究人员又发现两龛毗沙门天王造型。第二龛毗沙门天王残高150厘米,第十二号龛残高123厘米。千百年的风吹雨淋慢慢隐去了他们威武的脸庞与精致的铠甲,青苔爬满了整个石窟,时间在佛像表面风化成一层青色的外壳,脆弱地仿佛一阵风就要吹掉一般。

花置寺大佛(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摄影:袁蓉荪 刘乾坤)

花置寺石窟造像,一般认为与唐朝高僧马采不无关联。马采早年在长安章敬寺讲习佛法,一时间“声驰上国,名重神都”。唐贞元十四年(798年),马采入邛崃。也就是在这一年,花置寺花石山岩壁上,凿石声再次响起,马采在邛崃开坛讲法几年中,花置寺开凿的石窟据说有“千亿万佛”之巨。

一千多年后,当我在一个黄昏来到花置寺时,当年规模宏大的花石山,如今已是一个水库环绕的孤岛,而唐时的“千亿万佛”,如今仅剩下9龛石窟。第4、5龛合称千佛崖,宽约5.6米,高6米,雕有巴掌大的唐代佛像20排,1745尊。遗憾的是,文革年间,当地村民几乎一夜之间就凿去了一千多个佛头,现在的佛头是几年前才用水泥补上去的。

马采在邛崃一直往来于花置寺、磐陀寺之间,磐陀寺石窟大抵也凿于此时。磐陀寺现存石窟三龛,其中一龛为千佛龛,三面龛壁上雕有一千余尊唐代佛像,佛头同样荡然无存。在安岳毗卢洞,我曾看到过一龛宋代的千佛龛,当年捐资造像的僧、尼、供养人都坐进了神龛,享受着人间烟火,造像也是千姿百态;相比之下,磐陀寺千佛龛佛像几乎千篇一律,身着“U”形领通肩长衣,衣褶之间的过渡颇为生硬,这都是唐代佛像常见特点。

在磐陀寺岩壁上,研究人员找到几龛奇怪的石窟,佛像并未雕琢成形,都是些粗坯子,似乎出了什么变故,工匠未能继续雕琢下去。上世纪80年代,大足宝顶山也发现了几龛未完工的石窟,有学者猜测,南宋末年,蒙军入侵四川,双方鏖战长达五十二年之久,这些未完成的龛窟当与此不无关联。

胡文和认为,磐陀寺这几龛未完成的石窟,应当与南诏大军入侵有关,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邛州沦陷后,惊魂未定的工匠随着百姓四散逃亡,从此再未回到磐陀寺。同样毁于战火的还有龙兴寺,2006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面积的红烧土与瓦砾堆积,夹杂着大量残损的佛像、经版。考古学家猜测,龙兴寺或许毁于一场大火,极可能与南诏入侵不无关联。事实上,磐陀寺、龙兴寺也成了邛崃唐代石窟艺术的终点,此后,邛崃石窟趋于衰落,再无值得一提的佳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邛崃 石窟 兴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