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巴蜀三大佛之禹迹山大佛

2011年08月10日 08:57
来源:南充日报 作者:龙敏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大佛寺(图片来源:南充日报)

禹迹山大佛(图片来源:南充日报)

对南部的向往缘于两个地方,一个是升钟湖,另一个就是禹迹山。升钟湖因为钓鱼而名噪一时,禹迹山则因那尊伫立千年的佛和大禹治水时留下的足迹,以及更多的关于这山这佛的传说令人神往。

走进禹迹山是一个偶然,是在一个刚刚落完雨的夏天的午后。

车在唐巴公路上一路向北,迎面而来的大巴山余脉蜿蜒逶迤,苍松翠柏、群山环合,雨水的冲洗让空气纯净得没有一丁点烦闷与焦灼,禹迹山,用它奢华丰蕴的润绿拥我入怀。

沿石阶向上,脚下发出“吱吱”的水响。两边松柏枝叶间,雨滴三五成群随风洒落。山的高、树的翠、天的蓝,让人对禹迹山多了几分幻想。

或紧或慢的钟声从山上传来,穿过层层苍翠的叶蔓、透过片片灰黄的岩石,在耳膜里深沉幽远开来,祈祷?祝福?进香?拜佛?第一次到这山,很多次听说这佛,却不知这山里、这佛旁还有如此深沉幽远的钟声。

因为是雨后,上山的行人不多,三三两两,稀稀落落,都循着这钟声一步步向上。直至五层重檐斗拱、色彩斑斓的大佛寺凸现在眼前,禹迹山大佛便栖息在寺里,看了世间千年。

大佛高18米,传说凿刻于唐朝末年,是习惯用刀矛的祖先用了大致20多年时间生生地从山体上镂空圆刻出来的信仰。朝代更迭、自然洗礼、外界生物入侵、地质变迁,使得这尊庄严的佛像孤立千年后终于“修炼成仙”。这仙是为中国最大的石刻圆雕立佛而成,是为与乐山坐佛、大足卧佛并称“巴蜀三大佛”而成,是为这精湛的技艺、叹为观止的奇迹而成。

大佛依山而立,其面目需仰视方见,黑白分明的双眼、齐肩的长耳、佛珠般的头发,表情庄严肃穆而不乏慈祥;肥硕的手指、斑驳的躯体昭示年代的久远。绕过大佛身体,在它的脚后石隙间,竟有清澈的泉水潺潺流出,汇成一池甘甜的天然佳酿。因为这佛,因为这寺,雨水便被遮挡在泉水之外,任这一池清澈尽情荡漾。

佛像右侧是禹迹山石窟,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农民起义军为抵御清王朝的围剿而凿,与“五门合围”的禹迹山寨构筑起四川境内至今保存规模最大和最完善的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体系,形成“山是一座堡、堡是一座山”的奇特景观。石窟上通禹迹山顶,下至安溪河源头,即便是在石窟里生活一世也不会有缺水的危险。可惜的是,因年代久远、山体下沉,石窟不得不对外关闭,一道铁栅栏、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将石窟与外界分割开来,透过树叶间张望,能看见石壁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小孔,这些小孔有的是用来透气的,有的用来瞭望,有的则用于攻击敌人。

佛像左侧顺石级而上,经过中寨门可达山顶。禹迹石、七星石、飞来石、合和二仙、金龟朝圣等奇石景观散落于树林间,一路走去,星罗棋布的奇石目不暇接,松林涛涛的奇响不绝于耳。

有山、有佛、有传说,禹迹山才能屹立于大巴山尾,坚守自己终身不变的大气磅礴。雨水洗净了禹迹山,山与佛的传说更应了佛影昭昭、云海蔚蔚、松林涛涛显得神秘莫测。

佛堂钟声还在一下又一下敲响,禹迹山已在身后。那山、那树、那佛、那石窟、那禹迹却清晰地翻拍在记忆的底片上,挥之不去,涂改不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禹迹山 大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