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陶像
陶像,也叫泥像,是用模型压泥而成的小型佛像。在唐代时,有一种特殊泥像,叫作“善业泥像”,是僧人圆寂火化后,用骨灰和泥压制出来的一种佛像,像背后有铭文题“大唐善业”等字样。西藏喇嘛习惯用铜模压泥造成各种佛像以为功德,藏语名为“擦擦”。清代帝后每逢寿辰日时,就要造万尊佛像施献各寺,大都是这种陶像。五台山万佛阁之上层与下层的殿壁上,都设有成排的木制小方格,格内供奉着上万尊高约l0厘米的泥佛像。这是1981年姚善杰先生雇人制造的刷金陶像。现在塔院寺大藏经阁中,憨山大师制造的转轮藏的方格内,也供奉着许多陶像,不过也都上了一层金粉,金光闪闪的。
日喀则夏鲁寺擦擦《金刚》(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八、金鍱像
金鍱像,就是用薄铜板槌打成的尊像。早在西晋时就有了这种造像法。史载东晋太和年间(366—371),沙门竺道一就在嘉禅寺造了金鍱千佛像。在上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之前,五台山的寺庙中,多有这种金鍱佛像,可惜散失不少。现在五台山广仁寺宗大师殿中,不仅在佛坛上供奉着藏式宗喀巴大师和其弟子贾曹杰•达玛仁钦、克主杰•格雷贝桑像,而且在大殿两侧墙面上布满了千佛龛,每个龛内都供奉着宗喀巴大师的小铜像,高15厘米,计949尊。下面还供着十八罗汉,高45厘米。所有这许多铜像都是用铜皮槌打成的,而且表面还镀了金。弥勒殿中供奉的弥勒菩萨,高180厘米,也是金鍱像。广仁寺不大,但保存的佛像皆为镀金的金鍱像,而且大都为清代道光年间(182l—1850)所制,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九、织成像
织成像,也叫纻丝像,是用丝和金线织成的。印度、西域等地自古即有这种佛像,大约在苻秦时代传入我国,至南齐以后,我国也盛行此像,并传入日本.以其用料珍贵,工艺复杂,耗工费时,价值昂贵, 因此,此像鲜见。据五台山万佛阁管家常青喇嘛讲,他六七岁在菩萨顶出家时,曾见过以各种颜色的丝线织成的佛像,有的还以珠玉点缀,这就是织成像,或织珠像。可惜,时移世迁,这些珍贵文物也不知哪里去了。
作者:崔文魁 编辑: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