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华山佛教法事仪轨与音乐
公元前6—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时就使用音乐,以“清静和雅”的吹唱来演说经法。佛教认为,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叫裟婆世界,裟婆世界的众生,一般人是耳根最为明利。《金光明经玄义(二)》云:“此裟婆之国,音声为佛事”。九华山佛事也同样依靠音乐来“宣唱法理”。九华山的佛事活动主要是举办佛忌、祈祷、追福等大型法会和念经、供佛、为人追荐等小型法事。大致可分为修行法事、普济法事、庆典纪念法事等几大类。
僧众习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修行法事主要有朝暮课诵、打七、讲经法会等。“朝暮课诵”,每日早晚两次,其形式与程序基本相同,内容各异。每逢初一、十五,早课要加唱《宝鼎赞》,在佛诞日,则要加唱《戒定真香》、各自佛的赞子,最后加《拜愿》。朝暮课诵在寺院中是每日必做的功课,音乐并不复杂,都是由维那举腔领唱,而后众僧合之。声调平缓,庄严、静穆、柔和、恬远。唱赞时只使用法器钟、鼓、铪、铛、木鱼、磬等。
九华山普济法事有盂兰盆会、水陆法会、瑜珈焰口、为人追荐放焰口等。
盂兰盆会亦称“自恣日”、“盂兰盆斋”、“盂兰盆供”,意为救渡亡灵倒悬之苦。俗称“鬼节”,是超荐历代祖先的一种佛事。原是依据《盂兰盆经》“目连救母”的因缘而起。九华山各个大寺庙在每年夏历七月十五均要举办盂兰盆会,寺僧募化施主钱米为之荐亡。法事全天进行,僧尼念诵《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经典,晚上为施主放焰口、烧法船、烧灵房、放河灯。伴奏以当地居民组成的唢呐乐团为主,由主持僧手持手铃,悦众分别持手鼓、木鱼、铛子、铪子、引磬等。
水陆法会是施饿鬼会之一。全名“法界圣凡水陆普渡大斋胜会”,略称“水陆道场”、“水陆斋”,俗称“打水陆”,以“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渡六道众生为目的,仪式隆重而盛大。自1984年以后,九华山每年都要举行多次水陆法会。内容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全部法事一般以七昼夜为期,时间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参加的僧人众多,内容丰富,念多种经,日夜念诵,伴以法器。连续五个晚上要放焰口,法会第七天,数百名僧人手持佛幡,簇拥一顶绣有“普渡大斋水陆法会”的蓝色绣花宝盖缓缓而行,梵音悠扬,伴以唢呐、铛子、铪子、木鱼、小鼓、铙钹等。九华山水陆法会上使用的曲调有上百首,有大量的散套曲牌,如“一枝梅”、“浪淘沙”、“柳含烟”等。
瑜珈焰口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俗称“放焰口”。九华山各丛林经常举行“放焰口”,凡是重大法会圆满之日或丧事都以焰口施食。开设阴阳两堂,都在黄昏或夜间进行,一般要四个小时以上。作法之前,在殿堂内设立瑜珈坛,中间为主坛,两侧为陪坛,主坛上坐的法师称为“座主”或“金刚上师”。座主头戴五佛冠,身披红色百佛袈裟,正襟危坐在香案前,乐队在其两侧为之伴奏。放焰口以僧众歌唱为主,在仪式开始时,一般由座主唱首句,众僧合唱下句。诵真言时,座主要“手结印契,心存观想”,双手随唱词节奏,不停搓摸,念到最后一句时,即献手诀;在“荐亡灵”仪式时,则由座主振铃拈香,独自唱诵十二则召请文《伏以文》。佛教不准观听歌舞,但做手诀和诵经时,要伴以乐曲,有“八曲九调”之说,不同的唱腔旋律有几十种。有的曲调活泼,有的典雅、严肃,但大多曲调低沉,幽深,节奏徐缓,带有一丝渺茫,全套法事音乐就相当于一部清唱剧。在放焰口时,除座主外,其他僧人都有一件乐器,除了铛、铃、木鱼、鼓、磬等法器外,九华山放焰口还加入了笛子、笙、唢呐、二胡、箫等民族乐器。
作者:唐静 编辑: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