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一角度着眼,它对于现实的音乐创作乃至音乐美学和审美意趣上都有着参考价值。
关于《三宝歌》创作时间问题,一般传记文章和“为纪念弘一法师圆寂45周年”,由黄智隆居士鉴定、闻妙编辑的《音声佛事·梵呗及佛教歌曲集》一书,均定此歌作于“1930年”(没有月份),又称“弘一大师在厦门闽南佛学院时,应大醒、芝峰诸师的礼请,选定曲谱,再由太虚大师依照曲谱作歌词。”但在《弘一法师》一书中的弘一法师书简一目中却发现与芝峰法师的书简有如下记载:“芝峰法师慈鉴:久别,甚念。音今春以来,疾病缠绵,至今犹未复元。故掩室之事,不得不暂从缓。前日到金山寺访幻法师,籍闻座下近况,至用欣慰。音因刘质平居士谆谆劝请,为撰《清凉歌集》第一辑。歌词五首,附录奉上,乞教正,歌词义深奥,非常人所能了解,须撰浅显之注释,详解其义。音多病,精神衰颓,万难执笔构思。且白话文字,亦非音之所长,拟奉恳座下慈愍,为音代撰歌词注释,至用感祷。兹略陈拙意如下,未审当否?谨录之以备参考。此歌为初中二年以上乃至专科学生所用。彼等罕有素信佛法者,乞准此程度,用白话文撰极浅显之注释,并令此等学生阅之,可以一目了然。注释中或有不得已而用佛学专用名词者,亦乞再以小注解之。注释之法,以拙意悬拟:每首宜先释题目,后释歌词。释题目中先述题目之大意,后释题目之字义。释歌词中,先述全首歌词大意,次略为分科,后乃解歌词之字义也。(太)虚大师所撰之《三归依歌》,亦乞撰注释,并曲谱寄下,以便宣布,至为感谢。谨此恳请,顺扣法安。演音和南,九月四日。”信中前段是请芝峰法师注释他的《清凉歌集》,以便让人一目了然,接着就谈《三归依歌》(即《三宝歌》)亦请撰注释之事,并且已经有曲谱了,否则怎么会“并曲谱寄下”呢?因此,创作时间当不会是“1930 年”,而且也未必是“先选定曲谱,再由太虚大师依照曲谱作歌词”。弘一法师是于1928年12月初第一次到厦门,冬天到南安小雪峰寺度岁,所以认定《三宝歌》是1930年冬在南安小雪峰寺创作而成的结论是否有待再核实之处。
以上是就弘一法师自皈依后的音乐作品特别是对《三宝歌》的浅析来领会大师在精神上艺术上升华的另一境界,包括宗教观念与音乐创作上的契合点。在纪念李叔同——弘一法师诞生一百十周年活动之际,又编辑出版了他的音带两盒(即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集》和《李叔同——弘一法师佛教歌曲集》)。这是得到各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士大力支持协助才实现的。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致使出版他的《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全集》也难全,功德也难圆。据说他尚谱写有《夜读》、《飘泊》、《黄昏》等歌曲,至今仍未搜集到。唯有《全集》中付之阙如的一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蒙柳曾符先生将保存多年的旧刊慷慨捐出。此歌词作者是江易园。江易园名江谦,字易园,安徽婺源人,是南通状元张季直(謇)的弟子。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晚年信佛,曾有语音学著作行世。李叔同于1915年曾兼任该校图书音乐教员,应请为该校谱制校歌。此歌是从该校二十周季纪念刊(上册)转载的,发表在“国风”第七卷第二号上,这已经是1935 年9月的版本了。“国风”社长是柳治征先生,他系柳曾符先生的高堂,因此才得以保存。在此谨致感谢。并望各界热心仁者,继续搜集,使李叔同——弘一法师的音乐作品呈现全貌,以飨诸方同仁。
作者:林培安 编辑: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