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绘画
2009年08月17日 09:09《禅》 】 【打印共有评论0

董辰生绘飞天

所谓艺术,不在新旧,唯在“见性”。见性之作则见心,见心之作未必见性。若知心为妄,法、相、笔、墨皆无住于心,见相非相,见非相相,乃见性也。所谓“见性”又不同于一般所谓“个性”,有些有特色有个性的作品未必就能见性。此种个性只流于怪诞的形式,就像挂在架上的衣服,插在瓶子里的花。

行于不可行时才有自己,一有所行便落于理路。得理难,遗理更难。得法难,舍法更难。多少人为理法拘谨一生,而不知有自己。

有我则无真我,真我无我。

有执则无真我,真我无执。

忘相、忘法、忘我乃是最佳的绘画状态。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一有所即,则有所执,一有所执,则收放全无生机,无所执则收放全是。人生本来无执,无奈无始以来的习气,使人生种种执而不可逃离。

写意绘画不像西方的油画那样可以反复涂抹。笔在接触宣纸的刹那间,充满了禅意,不可重复。就像我们对人生的体验一样,只能在当下,不可能在事前和之后。不管你事前有何设想,事后有何思考,毛笔接触宣纸时所留下的痕迹是始料不及的。有人以为中国画的问题是重复太多。其实,再高明的写意画家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地复制自己的作品。此时笔,此时墨,此时纸,此时心,是不是可重复的。写意画就像人生一样,“即此样,无他样”。

中国画不仅绘制与欣赏如同参禅,学习绘画也如参禅,只可意会,难于言传。师无隐乎尔,尔亦无得之于师。只启尔自心也。自心不启者,若有所得,徒见于技术。技术易得,慧眼难成也。

中国的传统绘画,历来十分注重临摹。现在很多人因为强调写生而轻视了临摹,这是因为其不知临摹的真正意义所在。写生只是熟悉物相的造型,临摹才能学到艺术的内含。因为对艺术感觉的了解需要靠体验来获得,不是单靠理论和技法可以解决的。吃过桃子的人无论用多少文字和语言也不可能让别人真正了解桃子的滋味;没有吃过桃子的人,不管学习多少理论与知识也不可能真正知道别人所说桃子的味道。学画者要想了解何为艺术,只有通过临摹,去体验艺术家的体验,去体验艺术品的内涵。语言与文字只是对艺术感受的描述,但它并非就是艺术。真正的艺术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无法言之于人。其虽不可说,但并非无有。艺术是一种实实在在可以调正的自我体验。所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参禅如果只满足于对语言、文字的知解,永远也不可能开悟。学画如果只把对理论和技法的了解误以为究竟,那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艺术为何物。

【头条】:赈济莫拉克风灾——慈悲无界限 用爱弥合心灵创伤

【两岸】:关怀的心不停歇 法鼓山勘灾队伍前往宝来

【禅茶一味】:禅茶文化:正·清·和·雅  

【素食】:素食健康——浅释吃素使人祛病健身的观念

【问道】:雪域萨迦神舞探秘-上—深入解读金刚舞

【一日禅】:在心底装满感激 你的人生就会写满快乐与幸福

【心灵物语】:言行就是你最好的“介绍信”

【众生】: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眼中的佛教

【觉悟】:认识内心 把握内心 美好人生从心做起 

【书店】: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北鱼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