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龙山寺:古寺连闽台 山门分开两世界

2013年07月22日 08:40
来源:东南网 作者:欧阳霆 秦越

龙山寺(图片来源:东南网 摄影:欧阳霆、秦越)

龙山寺,古称“天竺寺”,又名“普现殿”,俗称“观音殿”,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千年风云变幻,龙山寺的时间仿佛凝固了,朱檐红墙,飞檐重叠,与周围陆续建起的现代楼房相比,却也不显突兀,是这尘世喧嚣中的一片“静土”。

龙山寺(图片来源:东南网 摄影:欧阳霆、秦越)

一道门隔出两个世界

来到安海型厝村北,走进一条昏暗不宽的小巷,两侧是各种店面,有卖水果的,有卖杂货的,也有给人算命的,喧闹而有序。巷子不长,走到尽头便是龙山寺的外围门,抬头一看,门眉顶嵌有横写楷书“极乐国土”石刻,而外围门内顶上方则书有“大千世界”四字。一道门隔出了两个世界。

龙山寺是香火庙,几乎每一天都香火鼎盛。在龙山寺的金刚殿、东西廊庑、天坛、圆通宝殿等都是拿着香在拜拜的信众,他们庄重而虔诚地祈求心愿。大殿内梵音袅袅,一些居士正在听课。龙山寺的僧人说,每天清晨四点半他们就要起床诵经弘法,而每天也有一两百个居士早早地来做早课。

大殿内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肃穆清静。千手千眼观音通高4.2米,宽2.5米,身披莲服,两脚微露,跣足立于石雕莲台之上。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上雕众多小佛首,叠作帽状。眉清目秀,耳大嘴小,面丰头圆,显得庄严慈祥。两主手戴镯,垂弯合十于胸前,双侧向上和向前旁生一千零八只手,每只手的掌心都精雕着一只慧眼,手上分别拿着法器、钟鼓书卷、珠宝、花果、乐器等多种多样的物品,姿态各异,形状不一。又塑善财龙女分列于左右,再塑文殊、普贤、护法诸天于两旁。

全国各地寺院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形象,一般是四十手眼或四十八手眼代表千手千眼,而龙山寺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则是一千零八手眼。

千手千眼观音令人啧啧称奇,堪称一绝。而要说“绝”,不得不提到圆通宝殿前的蟠龙石柱。蟠龙石柱共一对,以辉绿岩透雕,呈八角形,左右相峙。两条蟠龙绕柱俯冲而下,头部却昂然翻腾而上,势若翻江倒海,神采飞扬,栩栩如生。鳞甲片片,巨爪劲锐,威武逼人。龙身周围镌刻仙翁、神童驾云盘桓而上,把蟠龙衬托得硕大传神。更称奇的是龙爪抓珠,一双鳞甲相间的龙爪,聚神合拱,分别捧出同一大小石质的一罄一鼓,用细铁条轻敲,罄显罄音,鼓传鼓声,工艺高超,形象逼真,是闽南石雕艺术的绝伦精品,列全国古刹四大龙柱之一。

在寺前墙的两旁有重檐攒顶两层楼阁式的钟楼、鼓楼各一座,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建的。钟楼楼亭顶端悬着一只千斤重的古铜钟。铜钟上镂镌简单图案,腰身铸着“安平镇龙山禅寺长鸣钟”。鼓楼立于寺右侧,与钟楼对峙。楼亭上端装有鼓架,大鼓放于架上。鼓面由牛皮制成,一面书写“法轮常转”,一面书写“佛日生辉”。在晨钟暮鼓中,龙山寺的僧众们度过了平静有序的一天又一天。

在龙山寺内漫步,殿堂内外随处可见石柱、石墙、匾额镌錾着的历代名人高僧墨宝。殿前广场墙上嵌着一块“龙山宝地”大石碑,是明万历进士苏琰所书,为龙山寺最大的石雕文字。殿内有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书的“普现殿”匾额,有明代大书法家、大学士张瑞图所书的“通身手眼”巨匾,有清代进士、翰林庄俊元的楷、草、隶、篆四体楹联,有近代高僧、艺术大师弘一法师的篆书“绍隆佛禅”匾额等,不胜枚举。这些书法或刚健遒劲,或古朴端正,或气势磅礴,或飘逸豪放,各放异彩。

龙山寺(图片来源:东南网 摄影:欧阳霆、秦越)

一棵樟木做出镇寺之宝

关于安海龙山寺的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但都离不开一个传说。《泉州府志》载:“安海龙山寺不知所始。”《晋江县志》载:“安海龙山寺在八都安平,古称普现殿,以大樟树雕千手眼佛祖祀之,座下树根石井尚存,隋皇泰年间建。明天启间苏琰重修,书‘龙山宝地’勒石于山间。”相传隋开皇(581-600)年间(一说为东汉永平年间),天竺僧人一粒沙来到安平,看到有一棵巨大的樟树浓荫盖地,夜发祥光,形似千手千眼佛。他认为这是一棵异树神木,于是请工匠把它雕成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历史沧桑变幻,而龙山寺也几经变迁。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为禁绝郑成功与安海一带人民往来,禁海迁界,“滨海梵宫灰烬,惟龙山寺岿然独存”。因此,龙山寺的千手千眼观音被誉为“镇国佛”。康熙二十三年(1684)复界后,靖海侯施琅捐资整修,“鼎建山门,壮其旧观”。康熙五十七年(1718)扩旧增新。道光十五年(1835)住持僧然信募捐重修。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二十六又动工大修,至光绪五年(1879)告竣……

1980年,龙山寺重开,海内外华侨慷慨捐资,住持僧开慈禅师苦心经营,耗资百余万元,历经十年重修,并重塑主佛千手千眼金身,使千年古刹重现旧日辉煌。1983年,安海龙山寺被列入全国汉传重点佛教寺院,在泉州市仅开元寺和龙山寺两座。

龙山寺现存千手千眼观音、大鼓一个、大门一副,皆为整木(樟木)做成的。它们与一对蟠龙石柱,共为龙山寺镇寺之物。龙山寺的僧人告诉我们,传说千年古樟的一部分做成了千手千眼观音,而古樟的中间部分做成了每扇长2.6米、宽1.1米的大门,古樟的尾端则掏空制成直径1米多的大鼓。在清朝朱溎撰写的《安海镇龙山寺重兴碑记》中就写道:“……即化树为旃檀千手千眼佛祖像,而以其余为门,为鼓,迄今千余年,色相庄严如昔也。”

龙山寺(图片来源:东南网 摄影:欧阳霆、秦越)

一座古寺牵连闽台深情

龙山寺保留至今,它的建筑风格对后人研究古代建筑、古代木雕艺术及闽南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众所周知,在宝岛台湾也有龙山寺,是由安海龙山寺分香过去的,因此龙山寺促进了闽台之间的民间交流,对研究闽台文化也存在重要的价值。

如今,在台湾共有400多座龙山寺,其中最有名的是鹿港龙山寺和台北艋舺龙山寺,它们与安海龙山寺的关系较密切。在台北艋舺龙山寺内,还雕有一副楹联:“分南海支流派接安平普渡慈航超万劫,占东瀛胜地灵钟文甲重修宝刹辟三摩”,可见该寺分灵于晋江,是安海龙山寺的支流。

鹿港龙山寺是台湾最古老的龙山寺。据安海《龙山祖庭释氏传灯录续辑》记载,清顺治十年(1653年),龙山寺僧人肇善塑了一尊观音像,想到普陀山朝圣,不料船在海上遇风失控,漂至台湾鹿港,于是就地草创鹿港龙山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肇善率领百余名僧俗弟子,回安海龙山寺谒祖进香,恭迎观音像分灵鹿港。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晋江移民陈邦光发起扩建鹿港龙山寺。整座庙宇的布局和建筑工样完全仿效安海龙山寺,并由闽南能工巧匠负责施工,直接从晋江运去杉木和红砖,历时30多年才建成。有趣的是,鹿港龙山寺平面布局为坐东向西,以地形看并无按常理背山面水而建,据说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朝向,为的是面向晋江的祖庙。

龙山寺的僧人介绍,安海龙山寺圆通宝殿的蟠龙石柱,在鹿港龙山寺也有,据说是泉州工匠做的,但他对柱子工艺要求高,只做出了三根,“两根立在我们的安海龙山寺,另外一根就在鹿港龙山寺。”

相同的信仰,相似的风俗人情,让闽台两地人们的关系更加密切。龙山寺的僧人说,他们将开展一系列对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佛学、民间习俗、佛教文化等交流,而台湾佛教界与乡亲是最主要的交流对象。

龙山寺(图片来源:东南网 摄影:欧阳霆、秦越)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龙山寺 天竺寺 普现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