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崇法寺塔护中州:融会南北造塔艺术

2013年04月26日 08: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双军

崇法寺塔(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摄影:魏文慧)

在永城市老城的东北角,耸立着一座古代佛塔。它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近千年的风雨剥蚀,丝毫没有磨损它佛家的气度,于淡泊中透出几分威严,这就是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是佛教的圣物

崇法寺塔始建于公元1093年,也就是北宋时期的绍圣元年,到公元1098年全塔落成,历时5年。因建于寺内,故名崇法寺塔。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崇法寺塔仍然高耸挺拔。“宝塔盘云”古为永城八景之一。清代永城人吕永辉曾作诗赞道:“东林古寺迹仍留,七级浮屠踞上游。保障江淮称巨镇,屏藩梁宋护中州。”

崇法寺塔为八角楼阁式9层砖塔,高34.6米,底层直径7.7米,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4部分组成。上为覆钵、相轮、伞盖和宝瓶组成的塔刹。塔体为椎柱形,每层檐下均有仰莲相托。仰望塔身,如9朵莲花竞相开放。塔每层均有东西南北4门。入角皆饰有石龙头,石龙头皆系一铁铃,和风习习,铿锵齐鸣,悦耳动听。塔底层南门下有通向地宫的阶梯。地宫内有棺床、古匣。塔底北门有穿心式青石蹬步行道,可盘旋而上直至塔顶。内壁镶有带黄绿釉的佛像砖651块,构图为一佛两菩萨。登塔眺望,沱河如练,漂流东去;芒砀山脉,石岩叠翠;永城市景,一览无余;清风拂面,更令人心旷神怡。

崇法寺塔是佛教的圣物,佛塔和佛教是紧密相连的。佛教最早产生于印度,在东汉时传入中国。佛塔的建筑艺术随之也传入我国。只有实现了与中国土著文化的巧妙结合,吸收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才能得到发展。我国的古代建筑大师们没完全照搬印度佛塔的风格,而是结合我国民族建筑的形式,创造性地发明了阁楼式建筑加筑一个塔刹,形成了“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风格。

佛教的塔也称作舍利塔,这是因为塔的作用是为了埋葬佛骨或佛经、法器等遗物用的。人们称塔的建筑物为“浮屠”,因此,后世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

早期的寺院以塔为主,塔位于寺的中央,其他建筑物围绕塔进行布局。早期塔的建筑形式是阁楼式或亭阁式。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塔又有了密檐式塔、金刚宝座式塔、花塔等形式。塔多为单层,有3层、5层、7层、9层、11层、13层等。从唐代开始,出现了将塔建于佛殿后面的格局,崇法寺塔就是这种布局的真实写照。据历史记载,崇法寺塔前面不远处应该就是崇法寺,在这里,原来应该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寺院建筑,可惜,这座寺院被毁于历代的兵患水灾,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崇法寺塔在历史上意义特殊

崇法寺塔在中国的建塔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永城市博物馆馆长李俊山告诉记者,崇法寺塔是在中国建塔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座塔。因为它的造型艺术是介于中国造塔艺术的南北两种造塔艺术融合的一种形式。

商丘位于古代南北文化交流的缓冲地带,南北方文化的融合在这里表现得十分明显。崇法寺塔正是这种文化融合的产物。李俊山馆长说,中国南方的造塔艺术多是砖砌,用砖为主的结构,但是角梁、踏步等都用木头制作。北方塔就用砖石代替,石塔比较多,好些地方都使用石头代替,用石头制作。再一个就是塔的内部结构形式有各种变化,如果按照南方塔的造型,它的角梁和踏步本来应该用木头的,但是崇法寺塔是用石质,角梁用龙头,挑出一个角梁,下面一个风铃。

和中国大部分佛塔一样,崇法寺塔整体结构分地宫、塔基、塔身、塔刹4个部分。上世纪80年代对崇法寺塔进行维修时,文物工作者对地宫进行了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一些宋代的铜钱,最晚是南宋的铜钱。因为这个地宫在南宋的时期估计就已被盗。里面当时佛教所用的法器等东西全被劫掠一空,就剩下一个盛佛舍利的石匣。这个石匣上面刻有文字,记载了崇法寺塔建造的过程,从绍圣元年开始建塔到绍圣五年落成,这些过程记载得很详细。塔基是整座塔的下部基础,覆盖在地宫之上,基座呈须弥状。现在,塔基和地宫已经被深埋于地下,我们已经无缘看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了。崇法寺塔的塔身结构为八角形,第一层高5米,直径7.7米。东、南、西三面设有佛龛面门,这里原来应该供有佛像。北面设有登塔的小门,由此可以攀缘而上,直登塔顶。整座佛塔由底向上逐渐收小,远远望去,塔身呈角锥型。每层檐下均有仰莲相托。仰望塔身,如9朵莲花开放。我们从外表可以看出,塔呈八角型,四方各开一门,塔的每个角上都镶一龙头,龙头下垂一风铃,起风的时候,离很远都能听到叮叮当当的风铃声。

崇法寺塔还是一座砖砌阁楼式的佛塔建筑。在每一层塔窗外的平座上,都有这么一些小石槽,这些石槽是干什么用的呢?据李俊山馆长介绍,它原来上面有栏杆。栏杆估计不会太高,也就是五六十厘米,它是一种示意性的,仿楼阁式的。开的有一个槽,这个槽正好把伏地梁。如果安楼阁式围栏的话,正好卡在里面。据专家考证,原来每一层平座上都应该有一圈围栏,但是,这种围栏只是示意性的,像一种古建筑,楼

阁式建筑,由于到上部以后,基于平座和塔檐之间的高度不够了,也许没有行人的功能。

一般认为,崇法寺塔应该是砖石结构,但是,这座塔却是一座罕见的木构砖塔。塔刹,是塔身的最高部分,也是全塔的精华。刹,是梵文“|差多罗”或“制多罗”的音译,意思是土和田,代表国土或者佛国。崇法寺塔的塔刹由相轮、宝瓶、伞盖等组成。为了稳固塔身,还用铁链将塔刹系在塔顶上。塔刹最显眼的标志是套在塔杆上的这个圆环,在佛寺中,这个圆环叫做相轮,也称金盘。古书上称|“人仰视之为相”。起仰视和敬佛礼的作用。

崇法寺塔建筑艺术价值较大

崇法寺和崇法寺塔历来为永城的旅游胜景,春秋两季,云朵冉冉从塔顶绕过,梵钟声声,白云袅袅,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登塔远眺,历来为永城士子们闲暇时的游览项目。这些坚硬的青石踏步,被游塔的人们踏磨得十分光亮,这凹陷下去的青石板见证了历史,见证了崇法寺曾经的辉煌。

崇法寺塔的内部结构和其他地方的佛塔不同。李俊山馆长说,按照中国塔的造型结构形式,像西安的大雁塔,它属于方型,是唐代塔,属于方形壁内折上式,进去以后,从里边来回折转折转,一眼就能看到顶部。另外还有空筒错角式、穿心式,开封繁塔的穿壁绕平座式,各种内部结构基本上是一个塔一种形式,盘旋着,或者穿心着,或者穿壁绕平座就上去了。但是,崇法寺塔的内部结构却是采用了各种方式融合在一起。它1、2层是穿心式,到第3层是穿心带回廊式,又有方形壁内折上式,把各种塔的内部结构融合在一块,把南北方造塔艺术融合在一块。它是中国古塔内部造型结构的一个特殊的例子。专家把崇法寺塔认为是中国南北方造塔艺术的综合性产物,在中国古建筑艺术上价值较大。

走进古塔,犹如走进一座迷宫。第一层是一个回廊,在回廊的两壁上镶嵌着各种带黄绿釉的佛像砖。这些佛像砖大家可以看到,中间一个佛像,两边站两个弟子。这种带黄绿釉的佛像砖全塔共有651块,它们分布在塔内的墙壁上和各个角落。塔里还有塔铭,共有5块,雕刻时间是绍圣二年,也就是公元1095年。这些塔铭记载了当年修筑崇法寺塔的经过和善男信女的名字。中间这些凸起的又是什么东西呢?据了解,这凸起正是当时的黏合剂。这种黏合剂的成分据说是小米汁和石灰相拌而成的。有句俗话说得好,石灰和小米汁,号称万年牢。

崇法寺塔的第2层是一个塔心室。它的面积和第1层不一样。第1层是个转着的回廊,第2层是个塔心室。再往上面第3层又是一种攀爬方式。第4层,又是一个比较小的塔心室。特别到第4层的时候,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感觉塔是不是就这几层了?其实不然,上边还有几层,只是塔门隐藏在塔的墙壁之上,让人难以找到。顺着暗藏的楼梯上去,越往上攀爬,阶梯越是狭窄。到了第9层,就只剩下一个可以向外望的窗口了。极目四望,永城老城尽收眼底。据说,在风清日朗的季节,从这里可以看到30公里以外的芒砀群山。

后记

经历900多年的时代变迁,崇法寺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尘烟中。崇法寺塔也屡遭战火的破坏。至今,崇法寺的塔身上还留有斑斑的弹痕。

上世纪50年代,人民政府曾对崇法寺塔进行了维修。到了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政府又拨专款对崇法寺塔进行了一次全面修缮。1963年,崇法寺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崇法寺塔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崇法寺塔附近已经成了人们休闲游乐的地方。在人们的保护下,这座经历了900多年风雨沧桑的古塔仍然屹立在豫东大地上,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让人们记住流逝的岁月。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崇法寺 崇法寺塔 宝塔盘云 永城八景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