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往生《因明入正理论》译出纪念日

2013年09月10日 10:02
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一、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往生纪念日

慧远大师(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2013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六日,是慧远大师往生纪念日。

慧远大师(334~416),东晋高僧,是净土宗初祖。俗家姓贾,是雁门楼烦人。幼随舅父游学许洛,博综六经,尤善老庄之学。成年后从道安大师出家,二十四岁登坛讲说,颇负盛名。东晋太元三年(378),前秦军陷襄阳,慧远率弟子数十人南下,途经浔阳,因见匡庐清静,于是留住此地。始住庐山龙泉精舍,后住江州刺史桓伊所造之东林寺,影不出山,迹不入市。当时四方道俗靡然从风,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等均系一时之秀,他们辞弃世荣,相从游止,因有东林十八高贤之说。慧远之学内外兼综,于儒精《周易》《毛诗》与“三礼”,于道则擅《老子》《庄子》,于佛则宗般若。著述见于著录者有《大智度论要略》二十卷、《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三卷、《法性论》二卷、文集十卷,现仅存《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改名《大乘大义章》,其余都已散佚,惟《出三藏记集》《弘明集》《广弘明集》《高僧传》收录其部分论、序、赞、书等,其中以《沙门不敬王者论》影响较大。

慧远遁迹庐山,孜孜为道,务在弘法,对佛学发展有五方面贡献:

一、净土。元兴元年,慧远与刘遗民、周续之、张季硕等一百余人于精舍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以来生生西方弥陀净土为期,并提倡以观想为内容之念佛法门。昙鸾以后虽由观想转重称名,形成净土一宗,而后人仍以慧远为净土宗之始祖。

二、中观。隆安五年,鸠摩罗什抵达长安,大弘“三论”,慧远致书通好,并问大乘大义,往返多次,罗什一一作答,现存有十八章,题名为《大乘大义章》。罗什译出《大智度论》,慧远因为此论文繁义隐,不便初学,删繁就简为二十卷,并为作序,以利初学。

三、律学。罽宾律师弗若多罗曾在长安译《十诵律》,未竟而卒;其后慧远闻昙摩流支携此经来华,致书请其补译,遂有《十诵律》全本之问世。

四、禅法。江南一地素阙禅法,慧远曾遣弟子往西域求禅经。义熙六至七年佛陀跋陀罗在长安,因与鸠摩罗什门下不和,于南下庐山,慧远请其译出《达磨多罗禅经》,自此禅法得以流行江南各地。

五、毗昙。晋太元十六年,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南游庐山,慧远请其译出《阿毗昙心论》与《三法度论》并为两论作序,标举宗旨,推重提倡,遂开南方毗昙学之端绪。

关于慧远圆寂之具体年月日,学界多数根据《高僧传》《出三藏记集》等记载,认为慧远卒于义熙十二年之八月六日,世寿八十有三,佛学辞典如《佛光大词典》《中华佛教百科全书》都执此说。也有不同看法:《广弘明集》载谢灵运《远法师诔》,谓慧远卒于义熙十三年,年八十四,汤用彤先生谓“二说末知孰是”。不论卒年,不少作品所记圆寂日期基本一致,皆为八月六日。《广弘明集》载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云:“春秋八十有四,义熙十三年秋八月六日薨。”《高僧传》慧远大师本传谓:“以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动散,至六日困笃,春秋八十三矣。”《庐山记·社主慧远法师传》记载:“晋义熙十二年岁次丙辰八月初六日顺寂,春秋八十三。”为此,我们采用八月六日之说,以此为慧远大师圆寂日。

净土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净土宗,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而又称莲宗(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大师)。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之贡献推戴而来。近代印光大师撰有《莲宗十二祖赞》,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为莲宗前十二祖,前九祖和《莲宗九祖传略》大致相同,其后印光大师被其门下推为第十三祖。

二、《因明入正理论》译出纪念日

印度玄奘大师纪念馆(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2013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六日,是《因明入正理论》译出纪念日。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又称《入正理论》,古印度商羯罗主造,唐玄奘法师译。商羯罗主是陈那论师之弟子,因为陈那论师所著《因明正理门论》深奥难解,故简明综括上书之要旨,并加入自创之论说,以作为后学入于因明正理之阶梯,此即《因明入正理论》。内容分述真能立、似能立、真能破、似能破、真现量、似现量、真比量、似比量八门之义,其中,真能立、似能立二门为本论之主要部分,甚他六门相对简略。真能立一门专门说明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三支,似能立一门则举出三十三过。《因明入正理论》与《因明正理门谕》(略称《正理门论》)相异之处,除略去《正理门论》之“九句因”而举出“因三相”外,更用大半篇幅详解因明三支各种过失,举出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共计三十三过。又本论因主旨简明扼要,自古以来流通较广,较之《正理门论》更易为世人所研究、讲习。本论注释之书较多,玄奘汉译本问世后,神泰、靖迈、窥基等人亦曾为之作注,其中尤以窥基所作《因明入正理论疏》注释最详细,对中国、日本因明学研究影响甚大。据《开元释教录》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八月六日,玄奘法师于弘福寺译出此论,沙门知仁笔受。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俗家姓陈,名袆,是河南偃师人。玄奘法师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西行,跋涉万里,于贞观七年至印度,在印游学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为玄奘法师设大会,敕使诸国义解之徒于曲女城汇集,玄奘法师受请登床,专扬大乘论意,被尊为“大乘天”。贞观十九年回长安,以所获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献于朝,太宗敕命于弘福寺传译。高宗永徽三年,于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显庆四年,高宗以玉华宫为寺,次年法师于该寺译《大般若经》。麟德元年二月,命弟子普光抄录此前所译诸经论,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同月五日示寂,世寿六十有五。玄奘法师一生事迹,详见《大唐西域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佛祖通载》诸书。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因明入正理论 入正理论 商羯罗主 玄奘 弘福寺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