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解释: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2009年04月13日 15:24中国文史出版社 】 【打印共有评论0

解释:

1、 以佛为光:只有把佛的教导当作前进的指路灯,才能为自身佛性带来光明。

2、 以师为长:把菩萨师父当作尊长、首长一样来敬重,就能得到长辈的呵护和指导。

3、 以朋为友:对志同道合的朋友要以诚相待,多看对方长处,并以维护朋友威信为荣。

4、 以亲倍至:对父母至孝,对妻女至亲等都能体贴入微,这是一个人自爱美德的充分表露,家庭中之亲和力是人生的第一大事。

5、 以小人为和:待小人以和善,是炼宽容的关键,对自身的小人见识,心神要以佛性当家去感化之,内心小人归顺了,才证明元神和识神协调统一了。

《阔》是佛陀后加的题目,意思在于画龙点睛:只要能按经文的五句话去做了,必能得获心胸宽广,以诚待人之美德。

佛陀的话语时而深藏哲理,时而浅显明白,时而含意广远,时而情深意笃。且多种层次,玄机无穷,难以捕捉,发人深省。佛陀时而泄露一下自身的天机说:“我悟道的方法是看透一切、包容一切,以喜悦的心情去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这种微妙的法门,是超越文字,是超越数学理论的。不能用逻辑思考,而是要用体会才能了解领悟的。”

佛陀还非常注重修悟“忍辱波罗蜜”,认为行忍辱是拓宽心胸和增长智慧的良方,时常为弟子们讲忍辱的故事,主张“寄人膝下忍为贵,望高得重一切空。”人们常说的“忍为高、和为贵”也是提倡宽容大度,这是符合佛家思想的。

3、情感:佛陀在感情方面也是异常丰富、有血有肉情深意笃的,不能只认为是庙里的泥塑,而是一活生生的慈祥老人。在平时生活中,老人家谦虚和霭平易可亲、待人情深而诚恳。但是对于原则问题却从不轻易放过,若是发起火来菩萨都害怕受不了;往往是一针见血、一语破的,令人或早或晚总得心服口服。佛陀坦坦当当、心宽似海、爱憎分明,从来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就连反对派也无不敬畏佛的凛然正气。在弟子中嗔怪他人的毛病屡屡出现、挥之不去、刨不除根时,佛祖总是不厌其烦的讲解嗔怪的坏处和善待他人的好处,并用《自在歌》教导说:“有嗔怪不自在,无嗔怪就自在,善待他人大自在。”

嗔怪是埋怨、怨气和呆板教训人等,不是说话有理、入情入理的批评教育。而善待既温暖了对方的心,也长养了自己的善心善念。嗔怪与善待,一个是失,一个是得,何等分明,舍得、舍得,只有舍去嗔怪,才能得到自在。在这首小经文《自在歌》里,就生动地体现了佛陀思想性格、文字表达方式的特色:直白、准确、不俗、精巧无瑕,哪有一丝的陈旧苍白和泛泛说教的八股味道?

如来佛还是围棋顶尖高手,无人可匹敌。一位被誉为棋仙的菩萨(也是佛陀的徒弟之一),总想找机会与师父一见高下。但佛家太忙,很难得遇闲暇。一次偶然机会,如来佛反客为主,约徒对奕,双方酣战难解难分互不相让,可如来佛却在紧要关头竟耍起小孩子性,玩赖悔棋两次,结果以二目半取胜。如来佛笑着对徒弟说:“回棋为输,是你赢了。”菩萨擦了擦满脸汗水后告退。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凡夫子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