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大树华盖闻九州 古今名人游天目山

2011年08月02日 09:45
来源:香港佛教 作者:果藏法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西天目禅源寺

钱镠撰《西天目山祭》

在与天目山有关的众多人物中,赫赫有名的吴越王钱镠可是地地道道的本乡本土人,这位创建吴越国的王者,不仅生于斯,长于斯,他发迹后还几次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死后又归葬于故里太庙山。钱谬可说是天目山和苕溪水孕育哺养的一代骄子,他与天目山的关系自然最为密切。钱缪,字具美,出身贫寒。据传,钱缪出生那天。他父亲钱宽曾见一四脚龙盘于屋顶,红光如焰,兵甲之声绕梁。钱谬生有异端,黯面乌发,啼哭之声嘹亮;钱宽怕这个孩子不吉利,就想把他丢入井中溺死。多亏祖母从他父亲手中夺下,连夜用竹篮拎着过溪,送到外婆家收养,这才得以保全这条小生命,因此钱谬得了个小名叫“婆留”。

钱缪年少时喜拳勇任侠,膂力超人。他曾以贩卖私盐为生,后从军,骁勇过人,屡建奇功。官至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受封吴越王,建割据政权吴越国,都抗州,行保境安民之策,传三世五主,享国近百年。当年,他要从军之时,曾被昭宗赐号“法济大师”的天目山主持和尚洪湮召入寺中,法济禅师握住他的双手,示意寺中左右出去。他至诚地对钱缪说;“好自爱,他日贵极,当以佛法为主”钱缪富贵发达后,并没有忘记洪湮禅师所嘱,他在位四十一年,保境安民,发展生产,修建钱塘海堤,疏浚太湖流域水利工程,为人民办过不少好事。他笃信佛教,广建寺院,对洪湮禅师尤尊敬备至,还在他做杭州刺史时,即奏请洪湮禅师为“法济大师”号,见洪湮必跪拜,执弟子礼,馈施也甚丰厚。干化五年(915年),他还奏请梁末帝封西天目山神,撰《西天目山祭》。

袁宏道赞天目“七绝”

在历代到过天目山的文人中,留下诗文比较多的要数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了,袁宏道在西天目不仅留下《西天目山》、《登天目绝顶》和《天目道中和陶石篑韵》诗三首,其中《西天目山》一首,写了诗人高攀天目西峰的所见所闻;万壑雷鸣,堪比庐山,松生玉柱,根进石裂,给人以动态气势、奇崛险怪之感。他还写了一篇《游记》,文中确切地总结了天目山的“七绝”,对西天目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概括。

那是一个久雨初霁的暮春,袁宏道携陶石篑诸好友来天目山,在山脚下的双清庄留宿。山溪的水流声,伴着他登临名山的企盼和激动,竟使他彻夜无眠。第二日一早,他便急急地登山了。正如名作要有一定修养的人来读,名酒要有善饮者来品尝一样,名山亦需识知己者。袁宏道这样酷爱名山大川的大文学家来游山,自有一番深切的感受,体会到天目山独特的魅力,于是他总结出“天目七绝”:其一绝是,山高而壑深,有飞泉淙淙;二绝是石色苍润,无论是蜿蜒曲折的石径,还是高耸的石壁,都显出奇伟幽奥;三绝是座落在幽谷悬岩上的那些寺院庵庙,座座精巧;四绝是天目雷声嘤嘤细语,听之若婴儿语;五绝是晓起看云,洁白的云彩像绵羊,像浪花一般在山际奔涌,山便如浮萍一般飘浮于白云之上;六绝是山中大树华盖,大者可四五围,叹为观止;七绝是天目山出产的茶叶、笋干,头茶香如杭州龙井而远胜龙井,笋干鲜如绍兴破塘而胜过破塘。毕竟是访山名流,文章高手,他对天目七绝钓总结赞美不仅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且今日的游山者仍然可以一一感受到。

袁宏道生于明代隆庆三年(1568年),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在袁氏三兄弟中,以袁宏道的声名最隆,文学成就最高,袁宏道性好游览山川名胜,他自称,“无一日不游,无一游不乐,无一刻不谈,无一谈不畅”,而且因游历名山大川使他“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洞”,如此纵情游览,天目山自然要使他彻夜不眠,乐而忘返了。

禅源寺洗眼池

李时珍天目采药

李时珍,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出身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父亲李言闻对草药还很有研究。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草药,日子一长,他能认得各种草木的名称,还能知道甚么草药治甚么病。但他父亲不愿他做个和自己一样没有社会地位的“郎中”,督促他读书应试,李时珍虽然十四岁上就考了个秀才,但他志不在此,而是穷研医术,所读的全是古代的医书。在读书行医过程中,他发现了前人书中不少谬误,为了考察药物,他便一面行医,一面周游国内的名山大川。

天目山是一座药物宝库。当时山中佛事极盛,山林均归寺院所有,僧众对山林保护得极好,生长着品种繁多的亚热带花草植物,李时珍来到这里,正如一个淘金者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矿,欣喜若狂。他一头扎进山中,流连在原始丛林中,越深涧,攀绝壁,一边采撷一边记录,一边思索……。李时珍在天目山采药踪迹甚广,在天目山脚不远的齐农村,至今仍留有据传为李时珍当年采过药材的药树。

李时珍历时三十年,遍采各种药物,参阅前代医书、药书八百余家,几易其稿,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这本书一共记录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收集了一万多个药方,为祖国的医学科学作出了伟大贡献,在世界医药界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这部辉煌的著作里,有大量天目山药物的记载,其中仅收自天目山的养生之药就达数百种。

这位在我国医学科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名人,他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所怀念。为了纪念他,学习他,一九五六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故事片《李时珍》。主人公李时珍由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饰演。该片的主要外景在西天目山拍摄,“采药者”在倒挂莲花千仞峭壁间攀援,在齐农村的药树上悬木采药,成功地塑造了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药物大师李时珍的形象。

郁达夫两宿禅源寺

一九三四年春,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曾有一次浙西之行,尔后分别写下了《游临安县玲珑山及钱王墓》、《游西天目山》、《游东天目山》三篇日记及《宿西天目禅源寺》等四首诗,详细记载了他这次浙西之行的见闻和感受。

郁达夫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他早年留学日本,这次浙西之行,同行的还有潘光旦、林语堂等文化界名流。他们由杭城西行,游了玲珑山及钱王墓,然后到藻溪乘轿前往西天目。当郁达夫一行越交口岭,过白鹤桥,入大有村时,天色将晚,大树高耸的山中,夜晚显得特别的阴暗,远处的天目山寺传来了几声钟鼓梵音,一种惊畏的、寂灭的、皈依的感觉,阵阵向他们袭来,这真是还未入得灵山,先已受着仙气了,当晚,他们宿于禅源寺。次日清晨,林语堂因为受了风寒不想动弹,便在僧榻上读书消闲,另外几个便开始登山了。沿着蜿蜒小径,从树梢头绕,从山嘴里穿,郁达夫一边翻阅着手中的《天目祖山志》。一边与一路的那些景观一一对证,意兴盎然。来到了开山老殿,南望一片飘渺,巨石小阜,湮树云溪,尽在脚下,禅源寺已缩成了小小的一点。山茶清酽,山气透寒,山僧的谈吐,更是闲逸别致;真叫人乐而忘返。他们出狮子口,过大树王,到了“倒挂莲花”如“四面峰”,在那里远眺溪谷、小山、田地,像一把折扇,次第展开,炊烟人家,白李红桃,山色树木一抹青青,真是一幅极妙极巧的工笔画。郁达夫不禁为到了西天目而没有上山来享受游山之乐的林语堂大为叫屈。

在老殿吃过中饭,郁达夫等人便下山去了,他们折入东坞坪,参拜了玉林国师的塔院,在五里亭回到了上山时的原路。尽管山中积雪尚存,早春的午后,太阳巳有些热力了,行到三里亭,那小石潭的一池清水,飞花溅玉,晶莹清澈,使他们神气清爽。郁达夫捧起一掬清泉,一饮而尽,疲惫顿消。多么令人迷恋的天目山水!当晚,郁达夫赋就五绝一首:

三月春寒雪满山,高峰遥望皖东关。

西来两宿禅源寺,为恋人间水一湾。

郁达夫于一九三八年应邀去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副刊,他的浙西之行文字曾以《屐痕处处》为总题刊出,这些诗文为天目山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古今名人 佛教圣地 天目山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