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丝绸之路 永明寺传戒法会
永明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北京广济寺监院演觉法师是甘肃天水地区甘谷县人,他虽出家入佛门,但仍心系家乡。他与北京的一些乡亲商议,组织首都新闻界的一些记者到家乡考察,宣传家乡,为家乡的经济腾飞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演觉法师打电话给我,请我参加,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7月20日我与首都新闻界的一些同道登上西去的火车,经过24小时的长途旅行,我们一行十余人在天水火车站下了车。
下火车后改乘汽车去甘谷县。“甘谷”,因气候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渭河横穿而过,灌溉条件好,为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故得名于“甘甜之谷”。但是由于生态的破坏,据说甘谷地区已经四年没有下雨了,许多地方连吃水都发生困难,人们要在早上二、三点钟就起床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挑水,挑上一桶水要吃一天,成为“干谷”了。听说我们要去的前两天,当地刚连续下了二天的雨,滋润了万物与生命,人们奔走庆贺,甚至认为这是沾了北京来的“佛”气,无形当中我们的身分被抬高了。
当地人习称群山为“陇”,我们坐的车就行驶在陇上。公路两边是黄色的荞麦花覆盖在黄土地上,象一块块织出的黄地毯,引人注目。苹果树上挂着的苹果映出深红色,虽然不好看,但是很好吃,据说这里出产的苹果还送到过京城获了大奖。但我觉得更引人入胜的是一串串红透透的花椒,走近花椒林,一片特有的麻味沁人心脾,让人感到真的有些麻稣稣的,特别是我这个在四川长大的人本来就对花椒有种特别的偏爱,于是忍不住地伸出手去撸下一颗,放在嘴里,还没来的及嚼,舌头已经发麻,真是够味。其实甘谷县人最为自豪的是辣椒,称之为“辣椒之乡”。这里所产的辣椒角长、肉厚、油丰、味正,有一股淳香的味道,就是不吃辣椒的人闻了甘谷辣椒的香味后也要忍不住地伸出筷子尝一尝,伸伸舌头,不由地发出赞叹,回去时带上一包或一罐辣椒产品。每年外国客商指名要买这里出产的辣椒,可惜我们来到这里已经过了收获辣椒的季节,不然我想那满地都是红红的辣椒,家家树树都挂着鲜红的辣椒串,走在街上,那情景一定会使人终身难忘,我不由想起了小时候曾经一度使人心动的流行话语-红色的海洋。
永明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经过二个多小时的旅行,我们到了甘谷,下榻在县政府招待所。甘谷人向我们谈起甘谷的历史文化,眉色飞舞,滔滔不绝。在中国历史上甘谷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它是历史上最早建县的,从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68)置冀县开始到现在,甘谷县已有2675年的历史了。作为历史古县城,这里人才辈出,较著名的有孔夫子七十二门人之一的石作属,三国时期蜀丞相姜维等,明清时代这里出过翰林、进士、举人100多人,甘谷人为此感到非常骄傲!
甘谷还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一千余年来,东往西来,南去北回的丝绸之路文化,使这里饱受了佛文化的熏陶,至今已经成为甘肃省汉传佛教流传的主要地区,我们甚至可以这样以宗教来划界,再往西去,汉地佛教的影响渐渐减弱,伊始兰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随之加强,因此从宗教和佛教的地域分布而言,甘谷无疑是我国西北地区汉地佛教的最后、最大的集中地了,我们是佛教界的客人,这次来,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参观甘谷的旅游景点,谒拜当地的佛教名胜,同时还采访大象山永明寺举行传戒仪式。
第二天是传戒的日子,早上在宾馆开窗望去,天乌朦朦的,下着小雨,满地积水,我真担心这种天气会影响到传戒仪式的举行,并把这个担心告诉了演觉法师。演觉师听了我的话后,苑尔一笑,很大度、很自信地说,不要担心,这是佛祖的安排,这是洒净。所谓的“洒净”,是佛教的行话,说的是洒香水以净物之意。佛教以印言加持香水散洒清净道场或供具,作为一种净化的方法,在授戒、佛七、拜忏等法会之前,都要用净水散洒道场,作为结界清净之仪式。吃过早饭,天气渐朗,待我们出发时,已经太阳高挂,晴空万里,看来真是老天有眼,佛祖保佑,以天水洒净,今天这场授戒仪式是没问题了。我不由地佩服演觉师的眼力架。
甘肃佛教协会非常重视这次传戒法会。为了办好这次法会,省佛教协会专门延请了当代著名的佛教高僧,江苏佛教协会会长茗山法师、江西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专程来作传戒的三师。江苏扬州宝华山隆昌寺明波法师带队主持司仪。甘肃佛教协会会长云开法师说,甘肃省佛教很少传戒,1947年甘肃传过一次戒后,就没有再传过戒了,所以这次永明寺传戒是解放以来的第一次,意义重大。传戒活动之所以选在永明寺,是因为永明寺的条件具备。这次来授戒的戒子一共274人,最小的20岁,最大的59岁,平均55岁,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他们来自陕西、宁夏、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107个寺院,分属汉、满、蒙、回几个民族。
远望大象山(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据说永明寺历史可以上溯到北魏,鼎盛于唐,后来渐渐衰败。现在的寺院是在“文革”后修建的,寺里住持本逢法师为了修复寺院奔走化缘,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一座壮观的寺院耸立在陇东大地。寺院的一切建筑形式和布置均仿古制,以山门为中轴线,大殿在中间,两边是厢房,按地势走向,由低到高排列,如果从山脚走到大雄宝殿,要化上20分钟。又由于地形的限制,寺院实际上是依山而建,但建筑物却是与山脊平行,脚下长淌不止的弯弯溪水一直流到远方的水库,就象镶在山凹里一颗放光明珠,射出光芒,给群山簇拥的寺院平添了些许妩媚。建造在高处的两座钟鼓楼,雄伟挺拔,晨钟暮鼓,击鼓敲钟,音声悠长,警诫人心。我走在这蜿延的石梯小路,思考着中国佛教二千年的盛盛衰衰,历史上有过多少寺院都是修了再毁,毁了再建;有过多少人都象本逢法师一样,怀着坚定的信仰,不辞辛劳地不停地续转法轮,其实中国佛教就是在不断地毁灭中获得新生,而每次新生,又为它注入了新的血液,重新产生了活力。
永明寺所在地叫做大像山,这是因为山上有尊弥勒大佛像而得名。大佛依山开凿,石胎泥塑,座落在山体中部的一个圆拱形的大窟里,窟高34米,宽14米,深4.5米,佛像高23.3米,肩宽9.5米,气势磅礴,是当今中国保存下来的第四大的佛像。佛像面对山下广阔的田畴,站在佛像的脚下没法看全他的整体轮廓,只有抬起头来高高仰视,才能亲眼目睹他的尊容。这尊佛像与众不同的是佛的脸部有二撇胡子,研究者认为,这与西域胡人的风俗有关系,由是也证明了甘谷地处绸之路通道的重要性。民间传说,清代一位四川来甘谷做生意的商人,在大佛脚下仰视佛脸,看见大佛脸上无光泽。他看佛脸不大,觉得所需的金量不多,于是提出给大佛脸上贴金。等搭上梯子到了佛顶一看,所备的金箔仅够贴大佛的额头,商人已经将贴金的话说出去了,又不能反悔,于是他拿出全部家产用来给佛贴金,但是家产用光后,也只能贴到佛脸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贴,此时商人已经家产耗尽,没有办法了。负责主持贴金工程的人,看见商人满脸愁容,又为他拿出全部家产供佛而感动,于是向他建议,佛是西方人,原有胡须的。只因唐代武则天当皇帝,不让人们将佛画上胡须。现在你可以给佛画上胡须,这样也就可以解决你的金箔不够的问题。商人听后非常高兴,命人给佛画上胡须,代替金箔不够的地方,终于还了自己的心愿。据甘谷县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来全先生介绍,这尊佛像是唐代开凿的,在陇东地区的渭河流域,佛教的石窟不少,但是象这样气势的大佛窟和大佛像,又是唐代佛教文化的产物,仅独此一家,其意义就显的更重要了。隋唐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无与伦比,美仑美焕的大佛都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我们随便举出象乐山大佛、龙门大佛等都是唐代佛教文化的结晶,他们不仅是古人富有创造力的智慧体现,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建造大佛的粉本,象这些年来建造的香港天坛大佛、无锡灵山大佛,设计者无一不是遵循或受到这些举世无双的大佛的启发。我仰视大佛,惊叹古人的深邃智慧,感受盛唐文化的气息,他们给我们留下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使我们这些做后人的从内心里为之自豪, 我们从他们那里汲取了无尽的力量和巨额的财富,然而我们给他们的回报却少之有少,现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在一些地方,老祖宗的遗产每天能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丰厚的收入,仅门票收入一项就非常可观,这些肯定是我们的先人在塑造佛像时所没有想到的。大佛的塑造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一种物质变精神的活动,是一件做功德的事情,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古人以坚刃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代又一代,一日又一日地不计报酬地从事着伟业,造大像山大佛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这种精神何等崇高,何等感人,这才是真正的奉献,彻底的奉献!现在大像山的大佛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把他介绍出来,就是想让人们都去看看,体会大佛的雄伟壮阔,更多地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宝库,但我又希望,未来的大像山旅游景点票价不要定的太高,让每个来这里瞻仰大佛尊容的人,都能够感到经济上能承受的了,心里上认为值得一看。
大象山大佛(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我们在甘谷停留的时间只有两天,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甘谷人文荟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仅只是培育出陇东的佛教名山大像山,更形象地说大像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聚集地,因为在大像山除了佛教寺院殿堂外,这座山脊还依次排列着供养中国人文初祖伏羲的太昊宫,儒家的文昌阁,民间信仰的鲁班殿、梅葛(印染业始祖)殿、关圣殿、天爷殿、地母殿等等,佛道杂居,三教并行。而由大像山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的景观则有天门山、华盖寺、尖山寺、海潭寺、蒋家湾、蔡家寺、觉皇寺、见龙山、姜维墓等几十处,可惜我们的时间太有限了,不能全部参观到这些地方。
甘谷县是甘肃地区经济较好的地区,总人口约55万,工农业年产值约13亿元,人均收入约600元,比起其它地区的大中城市来,这个收入还是比较低的,仅是做到了脱贫而已。我曾经问过当地人,据说四口之家一个月的消费只要250元就够了,而在北京大城市,据统计,仅一个孩子的消费每月就达600元以上,相差够悬殊的了。现在甘谷县政府在解决了人们的脱贫以后,又将发展经济眼光瞄上了丰富的旅游业资源,我认为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符合甘谷的实际情况,只要得当,一定能够吸引不少游人。但对甘谷人来说,开发旅游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硬件上,如交通、宾馆等基本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在软件上也要下功夫,特别是人员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可喜的是这些工作有的已经开展,有的也纳入了计划,也许过不了多久,甘谷将成为我国西部的又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到那时我会再来好好重游故地,补回这次留下的遗憾。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