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佛陀故乡:尼泊尔胜迹巡礼(三)

2011年06月17日 08:33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陈星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蓝毗尼及其周边圣迹巡礼

蓝毗尼圣园中的摩耶夫人庙(右)、阿育王石柱(左)与圣池

2011年3月28日,我们乘坐的包机从加德满都机场起飞,透过舷窗往下看,加德满都谷地尽收眼底。飞机约10时30分抵达派勒瓦市。派勒瓦是旧名,当地政府为了纪念释迦太子悉达多,将该地重新命名为“悉达多讷格尔(Siddharthnagar)”。从派勒瓦市中心到与印度国境边上的苏瑙利只有4公里,到蓝毗尼只有22公里,因而这里是前往蓝毗尼朝圣的门户。

我们乘大巴前往蓝毗尼,住入园区附近的Hokke Hotel。这是一个日本人开的酒店,整洁、宽敞而舒适,环境幽静,绿树成荫。用过午餐,我们先后参拜了中华寺、蓝毗尼圣园、泰国皇家寺院、迦毗罗卫国遗址。

传说佛陀诞生于蓝毗尼园中的无忧树下

蓝毗尼(梵Lumbin),意译为花果等胜妙事具足。该园是善觉王(梵 Suprabuddha)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之花园。根据宋法贤译《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二的记载,善觉王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梵Kapila-vastu)天臂城(梵Devadaha)城主,他的夫人蓝毗尼生有二女,长女名叫摩耶(梵Mahqmqyq)、次女名叫摩诃波阇波提(梵Mahqprajqpat]),二女后来都嫁给了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梵!uddhodana)。摩耶夫人怀孕后临近产期时,按照当地习俗要回到娘家生产,她在途经蓝毗尼园时,腹内阵痛,于是就在一棵娑罗树下生下了悉达多太子,也就是后来出家成道的释迦牟尼佛。

公元前249年,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来到这里参拜,并修建了纪念石柱。中国东晋求法高僧法显(?—约422)于五世纪初就曾到过蓝毗尼园。根据《高僧法显传》记载:“(迦毗罗卫)城东五十里有王园,园名论民(即蓝毗尼)。夫人入池洗浴,出池北岸二十步,举手攀树枝,东向生太子。太子堕地,行七步,二龙王浴太子。身浴处遂作井,及上洗浴池,今众僧常取饮之。”后唐玄奘西行求法时,于公元636年也曾到此朝拜。根据《大唐西域记》卷六〈劫比罗伐窣堵国〉记载:“至腊伐尼(即蓝毗尼)林,有释种浴池,澄清皎镜,杂华弥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华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中略)有大石柱,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无忧王,即阿育王之意译。

圣园以西20多公里外的迦毗罗卫城遗址。佛陀作为王太子,曾在此生活29年

1896年,尼泊尔西部城镇的官员克哈德卡(Gen。Khadga Shumsher)和德国著名考古学家费约赫尔(Dr.A.A.Fuhrer)在蓝毗尼发现了阿育王石柱(A1oka Pillar)。石柱柱头马像已失,柱体有裂缝一道,似为雷击所致。石柱下部有用古印度北部方言普拉克利语铭刻的阿育王敕文:“天爱喜见王(即阿育王)灌顶登基二十年,亲自来此朝拜。因此处乃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释尊于此地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为宗教免税地,仅需缴纳收入的八分之一作为税赋。”后来,他们根据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进行了多次考察发掘,最终确认了佛陀诞生的地点,从此蓝毗尼园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蓝毗尼园的总体规划面积是7.68平方公里。呈南北狭长形,从南面开始分为圣园区、寺院区、新蓝毗尼村三个区。圣园区北侧是被称为和平之火的长明灯。从这里一直向北是一条笔直的运河。目前寺院区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组织在这里兴建了40多座寺院,例如缅甸寺、尼泊尔尼僧院、印度大菩提寺、尼泊尔大乘寺、中华寺、玛南寺、德国寺、泰国寺、日本妙法山寺、越南寺、韩国寺、澳大利亚寺、印度摩诃菩提学会、藏传萨迦派寺院等。还建有蓝毗尼博物馆(Lumbini Museum)和蓝毗尼国际研究所(Lumbin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圣园区是由当地政府用铁栅栏围成的一个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方形地域,主要有佛教建筑遗迹、摩耶夫人祠(Mayadevi Temple)、菩提树、普斯卡里尼水池(圣池)、阿育王石柱等。其中,摩耶夫人庙遗址被一座印度风格的白色庙宇建筑保护起来,内有摩耶夫人分娩之浮雕;旁边之圣池,相传即为佛陀降生后之洗净处,面积约300平方米,这里树影、碧波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摩耶夫人庙旁就矗立着著名的阿育王石柱,石柱为圆柱体,上端直径略小于下端,柱高7.79米,周长2米多,现已被尼泊尔考古部门用水泥封涂保护起来,柱旁围栏上挂有用尼泊尔文和英文撰写的说明牌,内容为:“根据中国古代大旅行家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以及尼泊尔考古局的发掘,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蓝毗尼,坐落在得拉河畔,中央有一圆柱,这根圆形石柱就是孔雀王朝阿育王在蓝毗尼朝圣时所立的尼加里瓦石柱。”圣池南面有一棵巨大的菩提树,树冠参天,浓荫覆地,树两边拉上了许多在藏传佛教寺院常见的经幡,上面写画满了吉祥符号和真言,显得十分喜庆。相传佛陀就是在这棵树下诞生的。大树盘根错节多洞穴,北面的树干穴大如龛,里面供奉释迦牟尼坐像一尊;释迦像前,有释迦太子立姿石像一尊。两尊像都很拙朴,因年代久远,面目已模糊不清。许多朝圣者常常把这棵菩提树误以为是摩耶夫人所攀的无忧树,可惜无忧树在玄奘法师到来时即已枯悴,未能存活至今。不过因为释迦佛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后世佛教徒怀念佛陀,便原地种上这棵菩提树。如今,这棵菩提树已成为无数朝圣者瞻礼的对象。代表团一行也纷纷在此合十礼拜,或绕树三匝,或静坐片刻,或合影留念。

蓝毗尼的周边是广阔的田园,河水清澈,其间分布着一些村庄。这里居住的有塔鲁族、亚达布族等许多民族,他们的生活还深深地保留着以前的传统文化。这与加德满都的道路起伏、人口密集、交通拥堵、污染严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纪念拘留孙佛诞生地的阿育王石柱

乘大巴从蓝毗尼园往西北走30多公里,穿过陶利哈瓦镇(Taulihawa)便到了蒂劳拉堡(Tilaurakot),这里被考证为迦毗罗卫城遗址(见中插三版图5)的所在地。它东西长400米,南北长550米。释迦太子曾在这里生活了29年。释迦族拥有附近80公里见方的领地,领地内共有10座城,是以农耕为主体的,好像村落共同体一样的一座小藩邦国,附属于当时古印度憍萨罗国。中国东晋法显、唐玄奘都曾到过此城,但依《法显传》和《大唐西域记》卷六中之记载,对其位置的记述多有不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座安静的遗址公园,在杧果树林中可以看到猴子在玩耍。

在迦毗罗卫城遗址外不远处,有两座佛塔遗址:大塔直径约52英尺宽,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后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间,经历三次重修;小塔直径约26英尺宽,建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间。据当地人介绍,这一大一小两座佛塔为释迦牟尼佛父亲净饭王与母亲摩耶夫人的舍利塔。

3月29日上午,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首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全体成员和尼泊尔副总统贾阿、教育兼文化部长图拉达尔等尼政界高官一同出席了蓝毗尼中华寺新方丈印顺法师升座庆典。

下午,我们乘车再次经过陶利哈瓦镇,在镇东北约6.4公里处的尼格里哈瓦(Niglihawa,今地名),参观了尼泊尔境内的第二根阿育王石柱。1895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两截石柱,一截较长,约4.5米,仆地,无柱头,一截较短,斜插土里,地面部分约长1.52米。这两截石柱上各有一组铭文,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薛克翘先生的研究:其一组铭文在较短的一截上,是阿育王时期用婆罗谜字体刻写的4行俗文,大意是:“天爱喜见王在灌顶14年后第二次扩大了迦那迦牟尼佛塔,并于灌顶20年后亲自前来礼拜,并树立此柱。”另一组铭文在较长的一截上,是用天城体字母刻写的六字真言和祝愿李布·马拉万岁的字样,共4行,末尾还刻有年份,为尼泊尔沙迦纪年1234年,即1312年。铭文上方有上下两个孔雀图案,而孔雀象征吉祥和胜利。

第一截石柱铭文提到的迦那迦牟尼佛,在汉译佛经又译为拘那含佛(Kanakmuni),是“过去七佛”之一。而《法显传》和《大唐西域记》中也都提到了拘那含牟尼佛诞生地就在此地,难怪石柱旁边还供奉着据说是拘那含佛的塑像。

接着,我们前往陶利哈瓦镇西南约4公里处参观了佛陀的儿子罗睺罗以及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出家的寺院遗址。据说,成道后的佛陀曾经几次回到家乡宣扬佛法。他不便回王宫,于是在迦毗罗卫城外的今寺院遗址处,与罗睺罗和摩诃波阇波提相见,后来度化他们出了家。

印顺法师升任尼泊尔中华寺方丈

最后,我们在离寺院遗址约2公里处的戈提哈瓦村(Gotihawa)边,参观了第三根阿育王石柱。目前,这根石柱残存半截,约3.5米高,无柱头,陷入地下3米,周围有一砖砌方池,内有积水,见不到铭文。据说石柱原有石基,现已陷入地下。当地人本不知这是阿育王石柱,而把它当作湿婆林加崇拜,不时有人往上洒红粉。石柱上虽未见铭文,但尼泊尔学界和政府有关部门都坚定地认为这是玄奘记载的另一根石柱——迦罗迦村驮佛塔前石柱。

《大唐西域记》卷六:“城南行五十余里,至故城,有窣堵波,是贤劫中六万岁时迦罗迦村驮佛本生城也。城南不远,有窣堵波,成正觉已见父处。城东南窣堵波,有彼如来遗身舍利。前建石柱,高三十余尺,上刻狮子之像,旁记寂灭之事,无忧王建焉。”据薛克翘先生的研究:这段文字中的第一个“城”应指迦毗罗卫国的都城,或者是“内宫城”;“故城”应指另一处遗址,石柱在“故城”东南;迦罗迦村驮佛,《法显传》里叫拘楼秦佛,汉译佛经中又译拘留孙佛,亦为“过去佛”之一。

据说目前已在印度和尼泊尔的26个地方发现了刻有铭文的阿育王石柱和摩崖,其中在尼泊尔的阿育王石柱仅有三处。此次我们不仅看到了尼泊尔境内全部的三根阿育王石柱,也有幸参礼了释迦牟尼佛和过去七佛之一的拘那含佛和拘留孙佛,真是意外的惊喜。代表团的法师还高兴地向戈提哈瓦村的儿童们施舍卢比等。

另有佛陀母亲摩耶夫人的故乡等处遗址,因较远,未能一一参拜。

2007年末,我曾从印度来参拜过蓝毗尼圣园,并赋诗一首:“释尊降诞涌金莲,知苦断集示真诠。各国寺院鳞次建,郁郁葱葱蓝毗园”。虽写的时间不同,但心情一样的充满了感动。

据悉,尼泊尔政府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除传统的佛教得以继续发展外,又引入了南传佛教。1944年尼泊尔僧人达摩罗迦、甘露喜和释迦难陀在印度鹿野苑和加德满都的舍利伽寺创建了佛教复兴会,专门从事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宣传工作,在尼泊尔新建南传形式的楞枷寺,翻译和出版了一些巴利语佛经和研究著作。1954年,尼泊尔佛教代表团参加了在缅甸召开的第六次佛教结集。近年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从事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园的修复工作。近十年来,尼泊尔全国建立了不少佛教僧团和佛教组织,如“佛教毗诃罗僧团”、“全尼泊尔大乘佛教委员会”、“尼泊尔佛教妇女协会”、“尼泊尔佛教青年协会”、“悉达多佛教会”、“佛教居士会”等。除此之外,佛教寺庙和比丘人数也不断增加。据“尼泊尔佛教复兴会”在1994年的不完全统计,上座部佛教的比丘和比丘尼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人增加到400人,寺庙由最初的13座增加到80余座。尼泊尔大乘佛教寺庙建设与发展委员会,隶属于尼泊尔政府地方发展部。根据该委员会出版的《喇嘛庙考察手册》统计,1992年尼泊尔已有大乘佛教寺庙3000座。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佛陀故乡 尼泊尔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