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通渭农家人的喝茶之道

2012年04月17日 09:06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亲情随着酽酽的浓茶散发芳香(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通渭农家的罐罐茶则是这条文化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走进通渭农家,招待客人最普通的礼俗是喝罐罐茶。主人热情地招呼客人上炕坐了,端上一个火盆,用树枝和劈柴生起一堆火来,周围放上煮茶的陶瓷小茶罐,里面添上水烧着。这种茶罐通常一人用一个,一盆火一般放三、四个,客人多了就轮流喝。客人围着火坐成一圈,每人面前放一只茶盅,里面加些冰糖。好客的主人拿出上等的好茶叶,再端上一碟子馍馍。水开了,主人招呼客人依自己喝茶的浓度下进茶叶,等再滚起来后,用一根小茶棍把煮开了的、漂起来的茶叶压下去,端起来徐徐倒进茶盅,茶罐里再添上水熬着。这样熬出来的茶,冒着腾腾的热气,颜色浓得红中发黑,味道酽得香中发苦,端起来吹吹热气,轻轻地呷上一口,满口发苦,禁不住咬上一口馍下茶喝,苦味过后的清香沁人心脾、余味无穷。若是加了糖则苦中带甜,便是另一番风味了。主人时不时地在火上加些柴,用一支细竹管对着火吹上几口气,让火着得旺旺的。主、客熬着茶,打开"话匣子"拉家常,家长里短的事,田间农活的事,戏剧故事中的事,家事、国事、天下事,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漫无边际攀谈。孟浩然有诗云:"把酒话桑麻",这里却是"熬茶话桑麻".这样聊着,吃着,喝着,盅子里茶的颜色逐渐由深变浅,味道由浓变淡,约摸喝上十几盅子,茶叶才败了。客人喝完茶后,撤去火盆,收拾完这些"茶家当",主家的饭就端上桌了。

农家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喝茶的时间也不一致。有的人养成了早晨喝茶的习惯,大清早起来,洗漱完毕,生着火,慢条斯理地熬着茶,与其说用馍来下茶,不如说用茶冲着吃馍,当成是吃早餐,喝完茶后下地干活。有的人干完农活回来喝茶,劳碌了半天,太累了,回到家里熬罐罐茶喝,既能解除干渴,又能涤除劳累后的疲乏;既是劳累后的休息,又是农家生活的一种享受。

茶具有清心明目之效,喝茶能提神,但喝罐罐茶时间长了会上瘾,有的人犯了茶瘾,就感到口干舌燥,头晕发昏,四肢无力,喝上一罐茶后,马上精神饱满,干劲十足。通渭农家人就是这样在喝罐罐茶中品尝生活的艰辛,享受田园的乐趣。现在大多数农家人用小电炉熬罐罐茶,冬天则用煤炉熬,方便又卫生,但有一部分上了年纪的老农人不愿用这些新式工具,他就喜欢生上一盆火,木柴燃烧火气布满着整个房间,熏得人眼泪直流,墙壁上的纸被烟熏得发黄,屋顶的椽檩被熏得发黑甚至发亮;用细竹筒吹火时灰烬四处飘飞,落进茶罐里,落进茶盅里,落到碟子里的馍馍上,老人不在乎卫生不卫生,掰上一块,“噗,噗”吹上两气,吹掉灰尘,就着茶吃。他们喜欢这种喝罐罐茶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喝茶,是在享受自己的人生。每逢过年,在外打工或工作的亲人回家团聚,或父子两代,或祖孙三代,或兄弟几个,一家人围着火盆喝起罐罐茶,亲情也随着酽酽的浓茶散发芳香。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的家乡一些小集镇也逐渐兴起了小茶馆,很多老年人在赶集时喜欢到茶馆喝茶。在简易的茶馆里,空气混浊,室内潮湿,环境并不怎么好,但他们喝茶的兴致却出奇地高。在这样的茶馆,环境虽不怎么好,但它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场所,也是庄稼人的娱乐场所。拿着自家的干馍,掏上几毛钱,来自不同山沟旮旯的中老年人聚在一起一喝就是半天,天南地北的说说,人生的光景就有滋有味地过着。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珏] 标签:  茶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