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昌莲法师:虚云和尚悟道的心路历程及悟后行业


来源:

昌莲法师:苏州寒山寺寒山书院讲师 虚云老和尚(1840——1959),自幼业儒,十九岁出家,五十六岁开悟,享年一百二十岁。据岑学吕所编的《虚云和尚年谱》(以简称《年谱》)记载:

 

4学教参禅:据《年谱》则知,虚老出家以来经历了三年的礼忏、四年的为常住任职作务、三年的“不食烟火”,其间虽则观心、念佛,但亦未明悟大事,不得落处。于同治九年(1870)三十一岁时,因受人指点,便至天台华峰顶龙泉庵参谒融镜法师,在参问酬答中则被法师当头棒喝之曰:“你知道古人持身,还知道古人持心否?观你作为,近于外道,皆非正路,枉了十年功夫!岩栖谷饮,寿命万年,亦不过如《楞严》‘十种仙’之一,去道尚远;即进一步,证到初果,亦不过自了汉耳!若菩萨发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间不离世间法,你勉强绝粒,连裤子都不穿,未免显奇立异,又何怪功夫不能成片呢!”老人向最痛处一锥,犹晴空霹雳一般,单刀直入里巷,透彻到底。就这样便赠衫、裤、衣、履,令其剃发沐浴,作务去。并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从此,虚老便试粥试饭,学习天台教观,勤劳作务。同治十年,“在龙泉庵,侍融镜法师,时有启发。法师年已八十余,精严戒律,宗教并通。令予多参讲座,以利游方”。同治十一年,“奉老法师命,往国清寺参学‘禅制’,至方广寺习《法华》”。同治十二、十三年,“在国清寺习经教,时往茅庵,伴镜老人”。光绪元年,“至高明寺,听敏曦法师讲《法华经》毕。辞别镜老法师,不无依恋,谈数夕,珍重而别。下山经雪窦,到岳林寺,听《阿弥陀经》毕,渡海朝普陀山,在后寺度岁。”

这么算来,虚老在天台山整整住了“五冬六夏”,教学天台,禅参临济看话头,经诵《法华》,勤劳作务,百八佛事不令有废。天台山是天台宗的发源地,此宗阐龙树真传、扬《法华》秘髓,其止观法门继承了如来禅的理路。再者,宗门重“参”,教下重“照”。可从融镜老人令虚老看“拖死尸是谁”的话头来论,那时的天台止观的修法,与禅宗的参究已经有了彼此借鉴、相互资补的融合倾向了。敏曦法师是当时的天台大家,亦是谛闲法门的启蒙老师。谛闲法师青年讲经时,因有人说他是“鹦鹉学舌”故,则有后来与印魁法师同去南京赤色山谒法忍禅师的事,及后来住镇江金山江天禅堂参禅的几年参究功夫。所以,后来讲经则亲切自然,妙若悬河。这亦是“禅、教融合”的一例。明朝杰出的佛教改革家,憨山主张“禅、教合一”,蕅益强调“禅、教、律的同源与禅、教、律的统一”。那么,虚云和尚自三十一岁至三十六岁的五年里,学习天台教理,兼习止观,看“拖死尸是谁”的话头,听闻《法华》讲席,精严戒律的心路历程,是虚老真正意义上的“听教参禅”的肇始,这便奠定了他后来的“新禅法”思想的萌芽。这不但开阔了虚老的视野,楷订了禅法的行持,通教而严戒,便杜绝了“蔑经轻教”的疏狂;止观与参究的融合互用,则俾解、行并进,避免了“说食数宝”的不务实修。基于参禅、学教、习律的“三位一体”关系来说,则虚老的“新禅法”亦似强调戒、定、慧三学的次第增上,因为“教为佛语,禅为佛心,律为佛身”故。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