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03月29日 12:52 】 【打印已有评论0

总之,当今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的人)“有益乎?无益乎?”,或者“损乎?得乎?”,现代日本将其称为“实(用)学”并予以高度重视。而且,培养那些一步入社会能够迅速发挥作用的速效型人材,即“人材教育”已经成为主流。因此,与其说人是有个性的、内省型的,不如说更重视人对组织的重要性。这种“人材教育”,由于没有突出人的个性与本质,所以也就产生了人生目的及“生活”意义变得暧昧的人。

日本僧人亲鸾(1173-1262)根据弥陀五劫思惟,言“为亲鸾一人”。亲鸾这句名言,并不是亲鸾一人独享佛陀的本愿、排斥他人的意思。这充分表明了佛之大慈悲及如来本愿,毫无保留而完全惠及亲鸾。这种切身感受就是所说的“亲鸾一人”。得到这种宗教真髓的人,才能教他、育他,这就是佛教教育的根本。

虽然将过去的佛教思想体系作为教理加以学习很重要,但是如果单纯学习过去所信奉的思想,佛教与现代就会脱节。在根据文献解释的基础上学习过去信仰的佛教思想的同时,觉悟到现在真实的自己也非常重要。因此,作为人间宗教的“佛教”与作为学问的“佛教学”结合起来,将过去的佛教思想运用于当今社会并加以展开。

有必要从根本上结合现在和过去,开展佛教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佛教的未来。

                        (李贺敏 译)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木村宣彰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