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03月29日 12:52 】 【打印已有评论0

三、佛教教育的挑战 

曾留学中国并学习佛教的最澄(767-822)着《山家学生式》,指出根据佛教教育,应培养成为“国宝、国师、国用”级的人物。同样,远渡中国学习真言密教、广泛见闻当时中国学校情况的空海(774-835)着《综艺种智院式》,创立了与国立学校不同的“综艺种智院”。在《综艺种智院式》一书中,有“物之兴废必由人,人之升沉定在道”之论述。讲述了事物兴与衰的原因在于与之相关的人。其人之兴衰,必然取决于佛道的实践方面。

鉴于日本佛教教育的这种传统,终于在江户时代孕育出称为“寺子屋”的教育机构。其目的在于根据佛教精神,将人作为人来培育,追求彻底的佛教教育。因此,在拥有这种历史背景的日本,在初、中、高等教育方面存在众多佛教界创办的学校。在高等教育方面,虽有70余所佛教方面的大学,然今后应有何作为、其意义何在,正在受到众人的广泛关注。

日本佛教方面大学的佛教研究以文献学为中心。换言之,佛教的根本在于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实践方面,却难说在这方面的教育与研究必会引起广泛重视,因之被评为“佛教学盛而佛教衰”。

鉴此,必须重新审视佛教研究和佛教教育的存在方式与关系。在佛教方面的大学里,开发佛教知识和见识之“研究”与将其向社会开放的“教育”,必须像车之双轮、鸟之双翼那样同时进行。无论是研究佛教,还是进行佛教教育,不可或缺的就是宗教信念。

所谓宗教信念,就是觉悟到在有限的自己之内与无限绝对之间的关联。也就是对生活并感恩于永远“生命”之中的自觉,或者说对自己置身于永远之光、生活于佛《综艺种智院式》绝对的“自信”。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木村宣彰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