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2008年04月12日 13:43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 【打印共有评论0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良以胜心初发,定力未充,不能同佛随缘安住,故问云何应住,是要求佛说出此心,欲契实相般若之理,有何方法,能令相应而住?又以妄心数起,状如野烧,不能同佛自然降伏,故问云何降伏?是要求佛说出此心,欲起观照般若之时,有何方法,能使任运而降。然此二问,虽分降住,实互相资,如若真心得住,则妄心不降自降;妄心能降,则真心无住而住矣。下文佛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者,即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缘尘分别之心;生心者,即生起修行六度,涉俗利生之心。所修离相,即降心之法,住心亦在其中;所住无住,即住心之法,降心亦在其中,不二而二,二而不二。

昔障蔽魔王,领诸眷属,一千年随金刚齐菩萨,觅起处不得,忽一日得见,乃问曰:’汝依何而住,我一千年,觅汝起处不得?’齐曰:’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为住,如是而住。’斯真能降伏其心者矣!此经前半卷,答降住;后半卷,答发心。一、空生启请竟。

二、如来许示,分二

(一)印赞许说 (二)正为开示

(一)印赞许说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即本师释迦牟尼。’言’者,因问而答。重言善哉者,(一)佛先密示无言般若,空生善能领会;(二)佛欲重示有言般若,空生善能启请。若赞若请,皆善契佛心,故重言善哉,即所谓善而又善者也。故特乎其名而告之曰: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未得住心诸菩萨,善付嘱未得降心诸菩萨,汝今谛实而听,当为汝说。嘱以谛实而闻,谛审而思,从此闻思,而起修慧,自可得证。智度论云: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踊跃闻法心叹喜,如是之人可为说。此而不说,则为失人,故云当为汝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前数句牒空生请词,应如是住降两句,应字平声,当也,有承前约后二解:承前者,善男女既发佛心,应当如我,寻常穿衣吃饭,洗足敷座,一段本地风光,这就是了,以此无住之住,即是安住真心;以此不降而降,即是降伏妄心。

约后者,即指后文,略示广详,降心离相,住心无住,故曰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唯’者,谛信无疑,应诺之词,老子有言: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解曰:礼对曰唯,文雅也;野对曰阿,粗俗也。空生对曰唯然者,已了如是住降之义,一卷无言般若,早已说竟。

再曰:’愿乐欲闻’者,是更请如来,大开方便,以言而言无言之道,令众生,依语言之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得契实相般若。闻有三种:一曰闻言,耳根发识,但闻于言;二曰闻义,意识依言,审察其义;三曰闻意,凝神静虑,寻义会意。说者,依意而现其义,依义而发其言;听者,因言而寻其义,由义而会佛意,果能得意,则言义皆为筌罚,庶几而近于道矣。

华严十地品云:如渴思冷水,如饥思美食,如病思良药,如众蜂依蜜,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即愿乐欲闻之义。(一)印赞许说竟。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圆瑛大师 编辑:梅文惠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