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2008年04月12日 13:43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 【打印共有评论0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此断第六种,严土违于不取疑。上言四圣果位无得,如来因地亦无所得,恐疑菩萨,何以广修万行,庄严佛土,岂非有所取得耶?故举问以验,是否有疑。土字应读去声,度音。空生已知菩萨修行严土,不住于相。故答不也。’何以故’下,征释其义,非严而严,繁兴万行,不违俗谛,故曰庄严佛土;严而非严,泯绝诸相,不违真谛,故曰即非庄严;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双融二谛,全归中道,故曰是名庄严。’是名’者,不落空有二边,真空不碍妙有,是故名曰庄严,妙有不碍真空,是但名曰庄严。

破空论云:土有四种,一常寂光土,即自受用处;二实报土;三方便土;四同居土,即化众生处。而皆不离自心。故净名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非离自心外,别有依报可庄严也。若了达心外无土,净心即是净土,终日庄严,而无庄严之相可取,亦无庄严之相可着。故曰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净名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众生。(A)历明无住竟。

(B)正明无住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故’二字,乃承上结归之词。从空生启请,云何应住,佛则答曰:应如是住。略示文中。又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复于广释文中,验明小乘圣果,不作是念;然灯授记,实无所得;菩萨严土,即非庄严;一一皆明无住之义,故至此结曰:以是无住义故,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应’字平声,’如是’二字,即指上来广略所示无住之法。

生清净心者,即生六度万行无住之心。若心有住,即有取着;既有取着,即便染污,不得名为清净。今清净,而曰生心,即终日繁兴万行,毕竟不染一尘也。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此二句,乃佛自释生清净心之文。生心即生布施等六度之心;清净,即不住布施等六度之相,并非无事为清净也。如上文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字亦平声,此二句正明无住,重申结定其义。应无所住者,真空也,即不住一切有为之相;而生其心者,妙有也,即生起六度妙行之心。正无住,不妨生心;虽生心,依然无住,此即般若理事无碍,真俗圆融,中道第一义谛之行,能修是行者,为菩萨摩诃萨也。

菩萨无住为住,不碍随缘而住,住即非住;不生而生,何妨任运而生,生即非生。正所谓终日无住,终日生心;终日生心,终日无住。

众生之所以为众生者,其病全在一住字。六根对六尘,眼见色而住于色;乃至意对法,而住于法。处处粘住,时时缚着,无由解脱。致令虚灵本性,全为六尘所蔽。果能六根对境,过而不留,如镜照像,一无系着,便是无住工夫,自可转识成智。

二乘之所以为二乘者,其病亦在一住字,虽不住世间诸法,而住着涅槃,所以沉滞化城,不至宝所。

权教菩萨之所为以权教者,其病亦在一住字,虽修六度万行,而住着事相,所以三轮未空,不到彼岸。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圆瑛大师 编辑:梅文惠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