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简单说出礼拜三宝七种的礼仪。若广泛的说,礼仪三百,成仪三千,礼序是非常多的。中国有一部礼经,又叫礼记,专记载种种礼法,如坐时应坐的位置,每个人均有一定的地方。大人有大人坐的地方,小孩子有小孩子坐的地方,男女老幼各有其所坐的位置,不能随便乱坐。如礼记上说:’童子隅坐。’童子应该坐到角落上。讲到礼,我以前还是小孩子时,是很讲礼貌的。怎样讲礼貌呢?我喜欢人家恭敬我,我又喜欢做皇帝,城里所有的小孩子都要听我指挥。我叫他们堆起一个大大的土堆,我便坐在土堆上,叫所有小孩子向我叩头,很奇怪的,他们也都不反对向我叩头,都乖乖的听我招呼,这是十二岁以前的事。十二岁以后当我见到一个死了的小孩子,才知道人是会死的。所以以后便改除这种恶劣习惯,不再叫人向我叩头,而是我向人叩头。开始时,我先向父母叩头,早晚均各向他们叩三个头。后来想世界上,不单有父母亲,又有天地、皇帝、师父,于是也向大地、皇帝、师父叩头了。那时我还不知道谁是我的师父,但我心里想:’将来我一定会有一位师父,我现在虽没有遇到,我也先向我师父叩头。’这便是我向天地君亲师叩头。后来我又想世界上有圣人,于是我又向圣人叩头;又有贤人,我又向贤人叩头;又知道世界上有佛,我又向佛叩头,又向菩萨、声闻、缘觉叩头。我又想世界上有最好的好人,于是又向好人叩头;世界上有最善的人,又向善人叩头。我心里想:’因为他们做善事,帮助穷人。’所以我替穷人感谢他们。后来我又想:’恶人也是很可怜的,我应代表他们向佛叩头,请佛原谅他们,赦免他们的罪过,令他们改恶向善。’于是我又代表世界上有罪的人,向佛叩头忏悔;又代表世界上所有不孝顺父母的人向佛忏悔。我自认是坏人中最坏的一位,我应替一切人拜佛。就这样,每次叩头有八百三十几个头。我一大清早在人还没有醒前,就起来洗脸刷牙,穿好衣服,到外面点香叩头。无论是刮风、下雨,我都叩头,甚至下雪,不管雪是冻,是凉,我的手仍是按在雪上叩头。叩完八百三十几个头,大概需要一个半钟头的时间。在晚上,等人都入睡了,我又到外边去叩头。如是这样,叩了很多年,一直到我在母亲坟上守孝,才改为每天叩九个头。
什么叫敬?敬是循规蹈矩,依照轨范去作,所行所作都合乎礼。如果不守礼,便是不敬。譬如你对这个人恭敬,就在此人面前遵守规矩。假如不恭敬此人,就可以随便放逸。但现在要对佛礼敬,必要翘勤虔诚,毕恭毕敬。
礼敬诸佛,就是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是大觉者,凡夫是醉生梦死,不知三界是苦,也不想出离三界,这就是不觉。二乘在凡夫里,是觉者,觉悟生死无常,非常危险,所以就修行,得到遍空理、悟得四谛法,称声闻。悟得十二因缘法,称缘觉。在凡夫中,不算是觉悟者,但唯独能自觉,而不能觉他;只知自利,而不知利他,这叫自觉。菩萨与罗汉又不同,菩萨既能自觉,又能觉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佛与菩萨又不同,菩萨虽能自觉觉他,可是没有觉满。佛是觉行圆满,觉也圆满,修行也圆满,自觉也圆满,觉他也圆满,所以佛为一位大觉者,也就是’三觉圆,万德备’。所以称为佛。在小乘里,他们认为只有一位佛-释迦牟尼佛,而不承认他方另有其他佛。小乘法,是释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所以这些小乘人只知有释迦牟尼佛,而不知有其他无量诸佛。因不知,就说没有十方佛。那么他们说没有十方佛,是不是就没有呢?不是的,不论他们承认有十方佛,仍有十方佛;他们不承认,还是有十方佛。十方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一体的,所以说’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现在普贤菩萨发这个广大的行愿,修行这种愿有多大呢?这种愿,是不可思议境界的愿,没有办法知道他的愿有多大,所以称普贤菩萨为愿王,他是愿中之王。
’一者礼敬诸佛’:我们不是仅顶礼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而是一礼一切礼,一佛一切佛;礼一佛,即礼一切佛;礼一切佛,也即礼一佛。礼一切佛,而不著一切佛;礼一佛,也不著一佛,行实相平等礼,虽礼一切佛,或者一佛,但不著在相上。不要说:’我功德很大,因为我拜了这么多佛,其他人没有我这样修行。’拜佛不要著相。礼敬诸佛,诸佛是不是需要我们礼敬呢?我们礼佛,佛也是佛;我们不礼佛,佛仍是佛。并不是我礼佛,佛就得多一点好处,就大一点;我不礼佛,佛便得不到好处,也小一点。我们礼佛,是尽上我们众生恭敬之心。在佛的份上是不增不减的,所以礼佛不要执著。
’二者称赞如来’:如来为什么要称赞呢?如来也不需要人称赞。不是像我们人,你称赞他,他就高兴,鼻也笑了,眼睛也笑了。你不称赞他,他的眼睛就发脾气了,鼻子也发脾气了。如果是这样,那佛与人就没有分别,那我们不须拜佛,也不须称赞佛。为什么?他还是与凡失一样,我们又何必拜他,何必要赞他?那么他既不需要人赞叹他,我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这岂不是矛盾吗?这不是矛盾,我们称赞佛,是对我们自己自性上有功德。有什么功德呢?每个人自性上都有光明。你若赞叹佛,你的阳光就现出,照破你的黑暗。你赞叹佛的功德,无形中使自己不会造罪业,不会打妄想。你少打一点妄想,你的智慧光便显露出来多一点。为什么修道人怕打妄想?因为打一个妄想,便把自性染上一层黑柬西。不打妄想,自性的光明就显露出来。赞叹佛的时候,心中欢喜佛,便和佛的智慧光相合,自性的光明也随之显现。
作者:宣化上人 编辑:梅文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