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聚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热议少林寺被“股份制”
2009年12月29日 11:14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2009年12月29日上午,佛教热点问题高层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宗教研究、文物研究等各领域的顶尖级专家,聚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会议室里热议少林寺被“股份制”。著名学者黄心川、方立天、楼宇烈、常大林、温玉成、黄夏年、魏德东、王哲、张新鹰一等2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

少林寺被“股份制”应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上世纪初曾经出现过庙产兴学的风潮,在当时的佛教界引发极大的恐慌,现在出现的庙产被“股份制”的事情,也在整个网络上发出各种声音。庙产兴学实现的后果是整个寺院将成为学校,佛教界赖以生存的空间就不再有了;庙产被“股份制”的后果如何,它对佛教的未来发展有何根本性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严肃考虑的重大现实问题。今日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佛教也在这个时期发生变化,人间佛教是未来佛教发展的方向,但是人间佛教最终是一个什么形式,现在还没有一个共识。庙产被“股份制”的后果是将佛教推进经济浪潮,并把它与市场经济牢牢地捆在了一起,如果说这也是佛教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那么佛教应该去怎样定位,它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该如何去把握,该去怎样从事佛教的弘法利生事业,对每个寺院来说,都应该引起严肃思考。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在论坛致词中指出:“今天来参加研讨的都是各方面的学术权威和专家、内行。这么多高等级、高水平的权威专家聚集一堂,本身就说明少林寺在中国佛教及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太重要了,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冒着严寒,专程前来讨论、关心少林寺的发展。我们今天的论坛讨论,是完全务虚的学术研讨,主要是想听听各位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高见,给我们开开眼界,用你们的智慧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前瞻未来发展,服务当代社会!”卓新平强调:“宗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政界、教界、学界、商界等都有许多思考和探讨,在社会实践层面也有各种各样的尝试、摸索。尤其是著名宗教景观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引起了各界的特别注意。对于这些著名宗教胜地及其景观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显著作用,我们应该客观分析、正确评价,没有必要挫伤宗教界参加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影响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性。不过,宗教与经济毕竟本质有别,属于不同的领域。因此,宗教对经济的参与和卷入应有其分寸、把握一定的尺度,不可与经济完全相融。同理,地方经济与宗教的关联也是相对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漫无边际地发展,在此就必须考虑到宗教的本质、特点和传承,因为宗教毕竟与‘世俗’社会及其事务有别,宗教从其精神关怀、人本关怀和社会关怀的角度应该‘进入世界’,有其‘人间’、‘人生’形象,但宗教仍有其‘信仰’、‘精神’和‘神圣’的领域,有着其信仰的规范和宗教的传统,因此虽能‘入世’却不可‘流俗’,不应在商品经济中沉浮,更不能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被‘商业化’、‘货币化’和‘市场化’。宗教不可以投入或被拖下‘商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邢艳玲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