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无尽思 无尽意 怀赵朴初
2010年05月13日 15:35《人民日报》 ( 2007-11-06 第14版 )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与朴老交往颇多,对朴老仰之弥高,朴老对我关爱有加。朴老虽已离我们远去,却总感音容笑貌宛在,哲人风范长存。他爱国爱教的崇高情怀,谦和淡泊的儒雅气度,博施济众的仁者风范,正直刚毅的铮铮铁骨,勇猛精进的无畏精神,令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朴老的书斋取名“无尽意斋”。他悲愿无尽,智慧无尽,一生行仪,有多少讲不完的动人故事。而言有尽,意无穷,真是说不完的赵朴初啊!

朴老一生爱诗词。我想借与我最有缘、最难忘的朴老的三首诗词,略表对朴老的无尽思,无尽意。

第一首,《诉衷情》1994年初春,我国宗教界的领袖云集海南岛三亚,共同研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讨论之余,我陪朴老游亚龙湾、鹿回头。我对朴老说,这里风景虽美,缺少文化内涵,您老写一首诗留下来如何?朴老不语。第二天,一首《诉衷情》跃然纸上:

踏沙晨作亚龙游,

鸿爪倘能留。

登高夜望奇甸,

美景不胜收。

灯万点,

相辉映,

似川流。

不须逐鹿,

山也回头,

海也回头。

我告朴老,这首词情深意切,似有禅意。朴老沉思片刻说,当年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曾在三亚躲避台风,他把一生都奉献给日本人民了。但后来日本侵略中国,侵略者以鉴真为例,请弘一大师赴日。弘一大师愤言:“当年海水是蓝的,现在被你们染红了!”是啊,那时是山在流泪,海在流血。今天血雨腥风虽已过去,我们要忆念先德,不忘历史,开辟未来。佛教可以为中日人民世代友好多作贡献,可以叫“山也回头,海也回头”。言犹在耳,意蕴无穷。朴老一生为和平奔走呼号,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与和平促进活动,为维护亚洲和平和世界和平做出了丰功伟绩,被尊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和平使者”。他率先通过佛教开展中日两国间的民间对话。60年代,他促成了鉴真铜像回乡探亲,使两国佛教界开始走动,促进中日邦交。他在1993年提出“黄金纽带”的构想,促成了中韩日三国佛教界缔结成连绵不断的友谊。

第二首,朴老的绝笔遗偈

生固欣然,

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

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

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

不劳寻觅。

朴老走了,他的志业就如“花落还开,水流不断”。近年来,我们佛教界没有辜负朴老的遗志和宏愿,做成了一件件护国利民的大事,成就了一桩桩续佛慧命的盛举,从2002年佛指舍利赴台供奉、2004年佛指舍利赴港供奉、2005年“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一直到今年的和平钟声到台湾,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为促进社会和谐、两岸和谐、世界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每做成一大事,总会想起朴老遗偈。德音昭昭,意蕴无穷。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佛教要有大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对自己就要有更高的要求,就应该有更深的忧患意识,更冷静的思考——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能承担得起这个重任吗?当前,佛教面临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既有重大机遇,也有严峻挑战,社会充满活力诱惑,又显躁动不安,佛门也难得清净,戒律松弛,道风不振,财富迅速积累,却无合理运用,缺少规范监督,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难。赵朴老若干年前就曾经大声疾呼:“如何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保持佛教的清净庄严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从而发挥佛教的优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当今佛教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清醒地审视中国佛教自身的现状,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自省自警,自重自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第三首,《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志庆》

信知此土有深缘,

圣教三车独得全。

誓续慧灯无尽际,

时轮再转两千年。

此土之深缘,时轮要再转,就是要践行朴老大力倡导的人间佛教。人间佛教是爱国爱教的佛教,要知恩报恩,护国利民;是甘于奉献的佛教,要慈悲济世,奉献社会;是堪为道德楷模的佛教,要以戒为师,师表人天;是讲求和谐的佛教,要以和为尚,六和为敬。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叶小文 编辑:邢彦玲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