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945年(21岁至38岁)
2010年05月13日 15:30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这段时期中赵朴老住在关絅之(关静之之弟)家。关絅之原是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会审官。1926年会审公廨撤消,在家闲居,投身佛教事业。其住处“觉园”内有一个佛教净业社,是上海佛教界上层人士组织的念佛团体,关为付社长。赵在关家治肺结核病期间关常让赵代写应酬,信札诗文等.并教其养子读书。 后关介绍去黄涵之(也是净业杜付社长)主管的上海市公益局(管理慈善团体的机关)当了三个月的办事员。因机构撤消失业,仍回净业社养病。在此期间南传、汉传、藏传三大语系的高僧大德都与他有过交往,使他与佛教结下了深深的因缘。

1934年至1936年间因与同学梅达君相交,受到启发,对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和工农红军有了认识。期间上海成立了救国会,宗教界有沈均儒、马相伯、吴跃宗等参加。当时救国会领导人被捕之事使赵很愤慨,进一步加强了爱国民主思想,并有掩护进步力量的行动。在此期间他参加了上海各界人士抗日统一战线,组织聚餐会,分析抗日形势,宣传抗日主张。团结宗教及各界爱国人士.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关系。

1937年至1940年任“慈联会”收容所主任,先后设立收容所五十多所,收容难民数十万人,除供给衣食、组织生产自救外,主要向他们进行抗日宣传教育,动员青少年进行抗战。上海战争时,向前线作战部队提供人力物力支援,并将作战中走入租界的士兵收容起来,重新送上前线。还曾协助中佛会成立一支僧侣救护队到前方担任救护伤兵工作。

◎他提倡佛教为众生服务的人间佛教,虽然他充分理解,信众烧香、拜佛、求保佑的因缘,尊重他们的信仰方式,但他并不完全赞同。为此,他常与关綗之等探讨、研究,甚至辩论。他在和梅达君等接触中,理解到民族危机的关键,积极投身抗日救亡;他在净业社读楞严、法华、维摩各种经典,不仅喜爱其文字,也深感其内涵之丰富。这两者结合起来,打下了他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深厚基础。

他和老居士在一起相处得既有原则,又很融洽。因此不到30岁就当了佛教会的主任秘书,相当于秘书长了。《年谱》中谈到他在1936年成立中华佛教护国和平会,将提倡抗日--护国,反对内战--和平的意思都融了进去。他向马相伯、沈钧儒先辈等学习,反映了他既有爱国爱教的思想,又将广大佛教徒联合在一起的行动。作为这一段时间里的工作十分值得学习与研究。同时,在他所说的自己一生所办的几件大事,在这段时间里将难民中的青壮年送往抗日队伍,便是其中之一。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张领栓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