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刘正平:上座部佛教对于傣族社会伦理的影响

2013年11月05日 11:42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刘正平

编者按:2013年11月1日至3日,云南省佛教协会与大理崇圣寺联合举办2013崇圣论坛,全国著名佛教文化专家、大德高僧发表真知灼见,共论云南佛教在中国国际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正平发表了题为《上座部佛教对于傣族社会伦理的影响》的主题演讲,论文全文如下:

一、 傣族先民的伦理思想

云南的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南部中缅边境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据考证,傣族是中国古代濮人的后裔,属于百越民族的一支。《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滇越国可能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傣族先民建立的国家,大概即是今天西双版纳一带,唐、宋称“金齿”、“黑齿”、“白衣”,元、明、清则称作“白夷”、“摆夷”、“百夷”。

傣族先民的伦理思想可以从傣族的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以及法典《芒莱》和道德善书《舒帕西塔》中了解到。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有贝叶刻本和棉纸抄本两种版本,最初大约创作于公元前傣族原始公社时期,一直口传散布在民间。佛经文字传入傣族地区后,僧侣们根据传说整理成韵文15000多行,内容包括宇宙开天辟地、“英叭”神诞生、人类形成以及傣族先民兴起、迁徙、定居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说。在史诗第八章和第九章中阐述了傣族先民对于善恶的伦理解释。在第八章《人类形成》中,萨丽捧问召诺阿世界上什么最黑,召诺阿请教了大神桑嘎西后回答说:“所谓天底下最黑,莫过于人心。人心难猜测,人心难辩明。贪婪与暗算,是人类灾祸,祸根来自黑心肠。心黑是邪恶,邪恶会暗算,暗算最难防。心黑最可怕,心黑藏尖刺,面笑心中恶,人眼看不见,毒心比夜黑。”萨丽捧又问什么最亮,召诺阿回答说:“所谓天底下最亮,莫过于智慧。没智慧的人,有眼也无用。有智慧的眼,能通观万变。智慧胜双眼,天下它最亮”。史诗用譬喻的方式论述了伦理上的善恶分别需要建立在智慧抉择上,用智慧观察人心,就知道邪恶的行为出自黑心,而良善的行为出自智慧。

在第九章《葫芦人的传说》中,傣族先民用神的意志来说明人类为什么需要良善的伦理生活。史诗解释说不纯洁的道德会引起天神的震怒,天神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毁灭大地和人类,最终人类才学会了如何伦理的生活。在本章开篇处有这么一段描述:“从神开天起,从神辟地始,到人类形成,时间久远亿万年。天地毁了又形成,人类灭了又诞生,遭灾数千次,天地才永牢,人类才纯贞。”为什么人类诞生后会遭受多次毁灭呢?史诗中说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诞生和两次毁灭。第一次人类诞生,是因为天神“帝娃达”变成绿蛇诱骗两个“贡曼神”吃了芒果变成了人,绿蛇又诱骗两人吃了生殖果变成了男人和女人,两人结成夫妻繁衍后代。人类偷吃了疾病果而死亡,但蛇却偷吃了生命果而长生不死、爬满大地,神不满意这种状况,用大火、大水把人和蛇一起消灭了。第二次人类诞生,是大神桑嘎西和桑嘎赛创造的。神最后毁灭人类,是因为人类中出现父女乱伦、道德堕落现象,天神说:“这代人不好,美丑都不分,比动物要蠢,他们不是人。”因此就将人类消灭了,把人种保存在葫芦中而产生了第三次人类。

从史诗描述三次人类诞生的顺序看,傣族先民的社会婚姻伦理先后经过了三次变革。最早的婚姻形式大概主要以血亲兄妹婚姻为主,在贡曼神变人和大神桑嘎西和桑嘎赛造人的故事中,婚姻和繁衍都是在兄妹间进行的。傣族民间故事《布桑该•耶桑该》中也记录了一段兄妹婚。布桑该和耶桑该生下一男一女,兄妹结婚后又生有数男数女,兄妹间又互相通婚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第二阶段婚姻形式出现过杂婚,血亲父母子女可以相互通婚。《葫芦人的传说》中出现的是父亲和女儿通婚,在民间故事《朗京布》中说人类的祖先是猴子,一只猴子和自己的母亲通婚,繁衍子孙组成了国家,后来分居各地形成101个部族。这阶段属于杂婚。第三阶段傣族的伦理受到佛教文化影响,开始排斥兄妹婚和父母子女杂婚,提倡一夫一妻制。在史诗的《迁徙篇》中,傣族的首领帕雅桑木底说:“就从今日起,人类要配偶,配偶成夫妻,夫妻要同住,觅食两人去,共同养儿育女……生下儿女后,等他们长大,也要像长辈,男女相配偶,结为好夫妻,永远不分离。”帕雅桑木底带领傣族先民开始了在有水的坝子安居生活,但婚姻也不完全是一夫一妻制,大概是不同部族婚姻形式不同,并没有象汉民族一样形成整个民族统一的伦理道德。此后傣族出现了两个女王,一个叫萨丽捧,另一个叫约相。这段故事说明帕雅桑木底之后,或者是其他傣族部落进入了一段母系社会,女人在社会中拥有极大权力。另一部叙事诗《兰嘎西贺》中也记述了一群姊妹共同占有一个或多个丈夫的婚姻形式。傣族后来发展出妇女财产继承权,家庭喜欢生女孩,并实行“娶夫”制度,都和傣族先民的母系制度有关。在新中国前,傣族婚姻习俗还保留着男人到女家上门两三年才回父母家,婚后根据家庭劳动力情况,谁家缺少劳力就住谁家的习俗。傣族婚后夫妻的经济地位也较平等,这和汉民族男尊女卑的习俗有很大不同。

在傣族封建领主时期,逐渐出现了一批伦理道德书籍,如《舒帕西塔》、《土司对百姓的训条》、《祖父对孙子的教导》、《教训儿子处事的道理》、《教训妇女做媳妇的礼节》、《妇人戒77则》等。其中《舒帕西塔》是成年人伦理道德教育的一本重要书籍,共有84条格言。《舒帕西塔》建立的善恶观念源于《巴塔麻嘎捧尚罗》,傣族人用乌东巴拉树的果譬喻那些外表美内心恶的人,用牛肚子果譬喻那些外表不好内心善良的人,教育人们要勤学知识做善良的人。对行善去恶的要求可以看得出傣族的伦理道德受到佛教伦理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舒帕西塔》要求人们尊敬爹妈、医生、官员、僧侣、教师、商人等。《舒帕西塔》并没有多少伦理道德本原的哲学探讨,而是把伦理和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部日常实用的伦理书。

[责任编辑:李保华] 标签:云南大理 崇圣寺 傣族;上座部佛教;伦理道德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