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佛耶对话之思想火花:宗教本怀 人生真谛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人参与 评论

基督教和佛教两大世界性宗教,能够在两千多年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与佛教与基督教所倡导的超越民族、种族和阶层的普世价值具有密切的关系,并在保持宗教基本信仰前提下,不断更新丰富神学思想,对某些教义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阐释。因此两大宗教的教义改革革命,不是简单的否定传统教义或复古原教旨,而是恰当地抓住了宗教关怀的根本精神,在不断的“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着古老宗教的不断新生。

“成佛与称义”——第五届佛教与基督教比较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和重庆佛学院举行。图为与会专家学者、佛教法师、神学专家及主办方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重庆华严寺、北美基督教学会代表、凤凰网佛教频道主编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流火)

刘康乐:基督教和佛教两大世界性宗教,能够在两千多年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与佛教与基督教所倡导的超越民族、种族和阶层的普世价值具有密切的关系,并在保持宗教基本信仰前提下,不断更新丰富神学思想,对某些教义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阐释。因此两大宗教的教义改革革命,不是简单的否定传统教义或复古原教旨,而是恰当地抓住了宗教关怀的根本精神,在不断的“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着古老宗教的不断新生。比较来说,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革命,具有以下的特点:1、否定宗教权威神学家垄断对经典和教义的解释;2、否定善功得救论,强调自我内心信仰的力量;3、简化宗教信仰的繁琐仪式,倡导直指心灵的内修方式;4、世俗化倾向和往下看的教义传播路线。(刘康乐,长安大学,选自其第五届佛耶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因信称义与见性成佛——基督教与佛教的教义革命》)

邓子美、周菲菲:成佛与称义的决定性因素至少有三大方面的异同:即1、主要靠个人努力还是上帝拣选:对佛教而言,即主要靠自力还是他力;对基督教而言,虽然主要靠全能的上帝力量已毫无疑问,但也至少存在个人努力与神力是否相悖的问题;2、信仰在所要达致的目标中的地位孰轻孰重;3、针对性:成佛针对众生的无明,而称义针对人的原罪。(邓子美、周菲菲,江南大学宗教社会学研究所,选自其第五届佛耶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成佛与成义——基于宗教社会学的比较》)

何方耀:“原罪”(Original Sin)和“业力”(Karma)分别是基督宗教和佛教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石。按照两个宗教的教义,每个人的“原罪”和“业力”都是与生俱来、无法逃避的。因为“原罪”才有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并以钉死十字架为整个人类赎罪;因为“业力”才有众生的六道轮回,也才有佛法的苦集灭道,止惑消业,解脱生死。可以说,原罪和业力的特定内涵分别决定了两个宗教不同的拯救途径。(何方耀,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选自其第五届佛耶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从原罪与业力之比较看称义和成佛路径之异同》)

杨雪梅:释迦牟尼佛悟道之后,如何让门徒门也能觉悟,佛教给出了印证真理的三个条件——‘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而这种印证的给出,不仅成为真理的条件,而且后来的转化成为一种境界论的修行,在觉悟成佛的道理上,似乎有一个可以抓住的标准,有一个终极的境界需要达成。这样佛教便开除了很多方便的法门。有渐修和顿悟的分别。有理入和行证的方法。对比来看,基督教没有印证真理的这种法印或者真理条件。(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基督徒会通过寻找神迹暗示来猜测神的旨意。此种方法有失偏颇)。没有人从天父那边过来,在真理上面缺乏判断的知识,只能通过相信耶稣的独子身份,在信心中接受,因此,基督教强调一切从信心出发,因信称义,在相信耶稣、跟随耶稣的道路中,真理就已经开始彰显出来。这条道路是相信、跟随、得到。耶稣用道路、真理、生命来表达。在这一道路中真理就通过神的恩典不断里给出,人就在接受中获得了永生。(杨雪梅,南阳师范学院,选自其第五届佛耶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试比较释迦牟尼的觉悟成佛与基督教的因信称义在生存中的共通与差异》)

杨玉辉:成佛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是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和戒定慧三学。称义的途径与方法:信仰耶稣基督,并通过基督向上帝靠拢,与上帝沟通,领会上帝的旨意,建立信心,按上帝对他的要求去做,使灵魂得到拯救,赎去人的各种罪恶,得到神的悦纳,上升天国,永享幸福。由此,成佛与称义的途径方法的相同点:学习掌握真理,觉悟人生真谛;坚定信仰,认同神圣真理;学修一体、知行合一,走向神圣。成佛与称义实现的途径和方法的不同点:第一,身心修炼与德性修持的着重点不同:第二,自身修持与神灵关照不同:第三,个人觉悟与神灵启示的不同:第四,成就体现不同。(杨玉辉,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选自其第五届佛耶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成佛与称义:佛教与基督教人生理想比较》)

张爱林:位格(Person)是现代宗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位格神的信仰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件,没有位格的神只是泛神论的哲学神。基督教上帝位格表现为圣父、圣子、圣灵之“三位一体”,而佛陀的位格则表现为清净无相之法身,德相圆满之报身,千百亿之化身,法报化以法身为本体“三身相即”,举一即三,全三是一。佛陀位格之三身相即与与基督三位一体虽有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内涵却是不同的。(张爱林,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选自其第五届佛耶对话研讨会论文《佛身的位格性初探——兼与基督教三位一体之比较》)

张云江:唐君毅认为,首先,基督教与佛教是两种不同的“宗教心灵所向往方向”:一为纵观,一为横观;其次,基督教为凸显上帝的实存性,过分强调有情生命与世界的偶然存在性,由此忽视有情生命自身的人生愿欲、目的,只是强调“宇宙的大目的”,因而缺乏对世界有情苦痛烦恼的同情共感,这就不像佛教对现实有情生命与世界有一慈悲救度之情;第三,基督教是以神灵之“大我”破除主观小我及其所对世界的沾恋贪着;佛教则是对一切法如实观之“空慧”,破人对一切法的虚妄分别执著。唐君毅比较基督教、佛教之宗教形态,本质上仍是以一己所见之哲学观念进退基督教、佛教思想,其中多有不如理之处。(张云江,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选自其第五届佛耶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唐君毅心灵九境中的佛耶比较论》)

赵琦:从教义而言,大体来说佛教和基督教有很大的差异,佛教是内心的觉悟,主要依靠个体修证成佛,基督教则依靠外在的神,需要由神圣的恩宠才能获得拯救(称义)。但是,在修行直到最终获得觉悟或永福的路途中,修行人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也需要外在力量的指引。首先,无论佛耶,修行都需要将“小爱”转变为“大爱”。其次,修行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善知识有“信”,并且尽可能与之建立亲密的关系。最后,尽管佛耶信仰的内容和戒律有很多不同,但是都以道德实践为其行为的核心:如基督教徒其行为应该达到善的结果,佛教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修行的根本。(赵琦,上海社科院,选自其第五届佛耶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称义”的辨析与佛耶修行之路的相似性》)

相关专题: 佛教基督教对话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付鹏]

标签:佛耶对话 佛教 基督教 比较 学术 成佛 称义 宗教 重庆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