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慈济视频:1997香港回归慈济建香港分会

2013年10月31日 09:21
来源:慈济基金会

'正在加载中...'

慈济香港分会,今年成立满二十周年,二十年来,志工落实小区,也关怀国际,不过其实香港慈济志工,以妇女居多,1990年代初期,这一群香港家庭主妇,连国语都不太懂,却有心在地小人稠的居住地,推动慈济志业。像一开始的联络处,就是志工唐丽蓉,捐出湾仔区的住家后,克难成立的。二十年来,志工走过艰困的草创时期,在稳定中不断成长,也大步向前,迈向下一个二十年。 

香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面积虽然只有新北市的一半,但人口却是新北市人口的近两倍,地小人稠,慈济在香港,就从志工的家起的头。 

慈济志工周玉莲:“我们非常感念唐丽蓉师姊,当初如果没有她非常的喜舍,把她湾仔的一个小小的,那个地方捐出来,我们的那分的喜悦好像是,比我们自己有一个家更喜欢。”

1993年八月,慈济香港联络处,就从湾仔区唐丽蓉捐住家,克难成立,一群地道的香港妇女,即便连国语都听不太懂,却有心推动慈善工作。

1992年11月,接手首位居家关怀个案;1993年6月,元朗盲人老人院开始机构关怀;1994年10月,沙田医院定期慰访,院方订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为“慈济日”;2000年,马鞍山矿工关怀。 

草创时期,志工边做边整队,到1997年8月搬进九龙塘,升格为香港分会,才成了名正言顺的大家庭,不过当时因为建筑物老旧,所以进行整修,这段期间,由长年护持慈济的瑞融老法师,捐赠慈航幼儿园给慈济,作为整修期间会所之用,也让慈济人多了一个家,大围联络处。 

虽然会所的建设一波三折,但香港慈济志工推展志业的脚步没有停歇,不论是走上街头,为大陆水灾或台湾921灾后重建募款,还是响应国际赈灾,发起一人一善的运动,香港志工都不遗余力。 

2006年5月,九龙塘旧会所重建完成,香港静思堂正式启用(NS)从此志工爱的步伐走得更踏实,志工的组成也不再只限于家庭主妇。 

慈济人从小区环保开始带动,除了在全港有22个移动式的环保点外,2011年12月,香港分会更投标取得九龙湾回收物料转运中心的营运权,期待透过志工的绿足迹,让东方之珠,摆脱垃圾岛的命运。 

二十年来,历经寻觅会所的艰辛,东方之珠,依旧地小人稠,但志工人数已一年比一年多。 

慈济志工唐慧龄:“我每一次每一年受证的时候,我自己都有哭,香港这个地方呢,有这个福分,有慈济在香港来推动。”

有福之地,能做的都是有福之人,下一个二十年,小如香港,也能爱心密集。 

[责任编辑:张虓] 标签:慈济 慈善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