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人文真善美:拉孩子一把 助学子筑梦


来源:慈济基金会

人参与 评论

四十六位北京慈济志工周末不休,前往河北省涞源一中进行助学家访。(摄影者:刘丽丽) 暑假已经开始,城市孩童憧憬着各式各样的游玩计划,家长也倾其所能,为亲子活动买单,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完美假日。然而,

四十六位北京慈济志工周末不休,前往河北省涞源一中进行助学家访。(摄影者:刘丽丽)

暑假已经开始,城市孩童憧憬着各式各样的游玩计划,家长也倾其所能,为亲子活动买单,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完美假日。然而,四十六位北京慈济志工周末不休,前往河北省涞源一中进行助学家访,此次相伴同行的,还有二十位资助者,亲眼看、亲手做,见苦知福,共同助力学子的追梦之路。

单亲家庭父爱深厚

沿着蜿蜒狭窄的山路,王艳辉带着志工进入家中。石头砌的地基,土坯垒的墙壁,这间老旧破损的房屋已不能为父女俩遮风挡雨。艳辉家里没有电冰箱,也没有洗衣机,只有是一台黑白小电视,现代家庭中普及的计算机,对艳辉而言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王艳辉尚在襁褓中时,母亲就因癌症往生,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五十九岁的父亲王自起腿部患有关节炎,无法承担重体力活,只能养羊勉强维持生计,收入很不稳定。王爸爸父兼母职,家庭经济上的困窘并未减少他深深的父爱,志工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眼前的王爸爸衣着简朴破旧,却把女儿王艳辉打理得整洁干净;自己床褥单薄,给女儿铺的却格外厚实温暖。常言道,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有着爸爸的疼爱,王艳辉既孝顺又用功。

志工鼓励王艳辉要感恩父亲从小含辛茹苦把她抚养长大,王艳辉鼓足勇气拥抱父亲。(摄影者:刘恒宇)

就读涞源一中志鸿班的王艳辉让爸爸既欣喜,又忧虑。喜的是女儿学业有前途,忧的是自己恐怕无法承担将来昂贵的学费,因而断送女儿的前途。志工刘毅握着王爸爸的手,赞叹他教出一个优秀的女儿,更鼓励他,有大家帮忙,一定能克服暂时的困难。

感恩父母女儿贴心

王雅芳的家位在距离涞源县城约一小时车程的乌龙沟乡大庄村黄安岭。十年前,王雅芳在原居地的房屋失修倒塌,不得已搬来此处的姨妈家,仅靠租种的两亩薄田维持生活所需。

除了必须的生活用品,王雅芳家中清贫如洗。家有四姊弟虽是热闹,父母却因此无法承担生活重压,大姊初中毕业就去县城打工补贴家用,三妹被送到亲戚家抚养,只有雅芳和小弟还在读书。妈妈任翠霞欢喜地告诉志工:“孩子很懂事,知道家里经济不太好,她平时生活节俭,放学后还能帮家里做家务。”

对于难得的求学机会,王雅芳一直很珍惜,更是感恩父母的全力支持。美术特长生学费较高,高三时还将承担昂贵的实习费用,为使她学业顺利,父母不忍她落下暑期美术培训班的课程,“这一千元的学费,还是向邻居借来的。”

“孩子懂事,学习用功,做父母的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完成学业。”王爸爸心念坚定。“贫穷并不可怕,我们要有信心,时时祝福自己,更要孝敬父母。”志工陈霞叮咛王雅芳,“多些信心少点压力,读好书做好人,让父母安心。”

志向高远千里跬步

赵晨晨义务帮村里初三的孩子补习功课,有的家长甚至把上小学的孩子送来学习。(摄影者:陈豪情)

在距县城最偏远的银坊镇,志工走进赵晨晨的房间,即刻被墙上一张张红色的励志标语吸引,“胸怀天下,心系国家。”、“勤学好问、乐学善思。”、“与人为善、以学为乐。”门框上还贴着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是赵晨晨特意请村里很有学识的一位老爷爷写的,鼓励自己为家人、为将来奋力一博。梅花香自苦寒来,平日的积极不懈怠,使他顺利考取文科精品班第二名的好成绩。

赵爸爸患有骨质增生的毛病,在临近的山西省阳泉市打工,最多只有三千元的月收入是全家仅有的经济来源。不稳定的收入除去看病吃药,还要供读高一的赵晨晨和读初一的妹妹读书。赵妈妈务农持家,将略显清寒的院落收拾得干净整洁,不乏温馨。晨晨和妹妹明白父母持家不易,从小懂得体谅、孝顺父母。

家里沿墙边摆放着几张课桌,桌面整齐地排列着初中到高中的课业参考书,以及些许课外读物。屋子中间还有两张课桌,让志工感到好奇。一问才知,这是赵晨晨义务辅导初中学生的小讲堂。

小讲堂不仅吸引了初三学生来补课,还有乡亲把读小学的孩子也送来,每天固定有十多位同学前来。“小赵老师”认真严谨地为不同年级安排课业,制定作息时间及制度默契,一切井然有序。原来,赵晨晨的高考志愿是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系,暑假开办家庭补习班,正是要锻炼自己,累积管理经验。

已投入助学访视多年的志工王海宁,看到赵晨晨目标明确,如此踏实坚定,实为不易,不禁啧啧称赞,王海宁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样虽身处贫寒,却已能热心帮助别人,受人尊敬的孩子。

来自合生创展集团青年基金会的张昊,第一次以慈济志工的身份参加助学访视,也深深地被赵晨晨感动:“一个高一的学生,尽其所能在做的事情竟然跟我们今天做的很类似,形式虽不一样,其实都是一种慈善行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慈善是无处不在的。”

家和解忧心宽无虑

樊彦云平时生活特别节俭,伙食简单,十岁的弟弟平时都会从生活费里省钱要给哥哥用。志工告诉他要平时要把饭菜吃好,顾好身体。(摄影者:刘丽丽)

涞源城郊的一处小平房,月租仅一百元。志工一进门就看到后墙上弯曲的黄色胶条,从屋顶延伸到墙的中部,走近才发现,胶条覆盖的是墙体的裂缝。

樊家四口人住在这个小房子里,十岁的弟弟省下五毛钱,也会拿回来给妈妈,贴心地说:“给哥哥用吧。”言语不多的樊彦云掀起上衣,上身长长的手术伤疤让志工看了疼在心里。彦云今年(2014年)十八周岁,九岁和十六岁时做了两次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因此每月都要验血,也需终身服药调养身体。

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却在做工时脚趾受伤断裂,现正住院就医。彦云是家中长子,从小就医花销不菲,又不能帮家里做重体力活,谦恭善良的他把对父母的感恩和对家的责任都默默放在心里。在父亲住院让承受生活重压的妈妈满面愁云,彦云利用假日在医院照顾父亲,尽力多帮妈妈分担一些,希望妈妈能稍稍休息一下。

正在长身体的樊彦云,身体状况本来就更需要营养,每月伙食费却仅四百元左右。四百元,也许只是城市里一餐自助餐的费用,对这个小伙子来说,却是家人承担自己学费、医疗费之外,不能再随意增加的奢侈。“孩子,你要吃得有营养一点,养好身体,才不需要多吃药。”志工张国芳劝说彦云以身体为考虑,健康才能真正让父母放心,将来也能更好地反哺父母的养育之恩。

志工结缘两件短袖给彦云,彦云九十度鞠躬,感谢的声音深沉有礼。妈妈丁桂芝心疼儿子,忍不住说,“身上的衣服也是人家给的,唉,也不能给孩子买新衣服穿。”志工们一起跟妈妈分享,爱物惜物续物命并不羞耻,反而是值得鼓励的好做法,慈济志工也一样穿二手衣、用二手物,也都是满心欢喜。

父母疼惜孩子,即便自己肩负生活重压,也用尽心力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即便如此,还总为孩子受的委屈而深深自责。彦云和弟弟彦哲彼此谦让懂事,相互疼惜照顾,因病耽误学业的彦云也一直努力读书,这就是樊爸爸、樊妈妈最欣慰的事,和睦也是这个家最大财富。

感同身受为梦筑路

志工任俊霞(中)将《静思语》与王颖结缘,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祝福她考上理想的学校。(摄影者:陈双)

半日多的走访,使得第一次参加访视的志工们深受触动。从农村走出来的志工张夫,深深为孩子的坚强感动,“我今天认识了慈济和一群真心助人的热心人,有机会一起做有意义的事,让我非常感恩,以后我一定要把慈善作为终身事业来做!”

第一次参加志工活动的孙娜女士,由丈夫黎逸咏陪同前来。黎逸咏是马来西亚慈济志工,常与妻子分享做慈济的欢喜,孙娜女士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这群人究竟有什么好,究竟做了什么好事,让先生这么不厌其烦地谈起。

这次有机会参加助学亲身体验,彻底颠覆了孙娜对“布施”的理解。孙娜也曾很虔诚地参与施食等各种活动,慈济人这样身体力行,让人人见苦知福,却是超过了自己对慈善的认知,也终于理解丈夫的欢喜源自何处。

听着志工们分享一日的满满收获,志工张国芳非常欣慰,“六年的助学没有白做,此行让大家看到,真的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也希望大家都有机会投入进来,一起成就孩子的未来。”

(文:赵非苏、任俊霞、张海京、何晓航、王海宁、张谦、任琳河北涞源报导2014/07/12)

相关专题: 台湾慈济视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慈济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