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慈济:静思入课堂 严师亦有爱
“行善就是这么快乐,对不对!但以前的我不是这样的我,以前的我对行善有点迷思。”来自台湾慈济教联会的老师吴秀莹坦言,年轻的时候她觉得行善是有钱人的专利,直到接触慈济后,这个想法才有了改观。 一位亲切仁慈
“行善就是这么快乐,对不对!但以前的我不是这样的我,以前的我对行善有点迷思。”来自台湾慈济教联会的老师吴秀莹坦言,年轻的时候她觉得行善是有钱人的专利,直到接触慈济后,这个想法才有了改观。
一位亲切仁慈、一位真诚热情,两位来自台湾教联会的老师吴秀莹和苏月菊带着她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人生故事,为厦门静思书轩的会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静思教育,在讲座中启发大家对工作、对生活的思考。
观念有迷思无常触佛法
吴秀莹说她从小就是个乖乖牌,循规蹈矩又多愁善感,而且拘谨又不善人际交往的个性让她自己的都觉得,最适合的职业就是老师了。果不其然,老师成为她至今都在用心投入的职业,在任职的过程中,她曾陷入过如何改变自己的困惑。幸运的是,她不仅找到了答案,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门,自己的人生亦从此发生了改变。
当了老师,吴秀莹有了铁肩担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严于律己,对学生同样要求很高,因此对学生板着脸、碎碎念。学生对她襟若寒蝉,敢怒不敢言,私下里都称她为“武则天”。即便如此,那时的她还是一直相信“严师出高徒”,从没想过要改变。
直到吴秀莹遭遇人生的重大考验——丈夫毫无征兆地突然往生,让她一度无所适从。她说自己无法相信,像丈夫这么善良的人,怎么会好人没有好报?她开始自责、封闭自己,甚至用工作来麻痹自己。为了不让孩子和父母担心,在他们面前会刻意压抑住这种悲伤的情绪……家庭的变故和心灵的变化让她体会到人生无常,开始对学生有所宽容,但还是无法从失夫的伤痛中走出来。
学校的校长看到了吴秀莹的变化,便用佛法开导她,还推荐她去看证严上人的书《静.智慧.爱》。她说,自己从小到大一路都很顺遂,从没碰到什么逆境。但看完了这本书,才领悟到人在顺境的时候要有无常观,在逆境的时候要有因缘观。“所有的一切都是唯心造,所有的想法,再生气再恨,都没有意义了,因为我失去的已经失去了。”她不再执着于过往,学会转念,学会放下。
吴秀莹的丈夫突然往生,让她体会到人生无常,接触慈济让她醒悟:人生最重要的是把私爱变成大爱。她不再执着于过往,学会转念,学会放下。(摄影者:庄景新)
“人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人生是无常的,所以要及时行善。”这一句句的静思语让吴秀莹醒悟:人生最重要的是把私爱变成大爱,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她慢慢释怀,重新振作起来。
活用静思语兼顾工作生活
辛勤的耕耘,让吴秀莹的教育工作备受认可,还获得了台湾教育界的最高荣誉——师铎奖。吴秀莹直言,获奖并没有觉得很开心,“获奖对我来说是肯定,也是负担。”她开始反思,既然已经了悟一些人生的道理,工作上又得到这么高的荣誉,自己的学生却还是每天都要面对严厉的要求,身处教室如同身处严寒的冬天里。该如何改变,才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自己的身心灵都平衡?
“静思语教学”给了吴秀莹答案。她开始自学慈济歌曲,先陶冶自己,然后再运用到课堂上,结合手语来代替言语表达,并配合到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有非常不一样的感受。就好像一泉活水,这样的教学给了吴秀莹更大的力量,不仅获得许多心灵上的智慧,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
“把我们的心思都放在美好的事物上,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变得快快乐乐。”吴秀莹的经验是,每天多涂慈济面霜(微笑),改变生活态度,多喝慈济四神汤,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来对待生活,用慈济四物汤“合心、和气、互爱、协力”来对待他人,就会很快乐。
“因为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爱你呀!”吴秀莹笑说,自己改变了之后,教室里就有了春天。她在班级里推广口说好话,鼓励学生每天去祝福别人,让班级氛围变得和乐融融。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吴秀莹用鼓励代替责骂。“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用啊!”“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同样的字眼,用不同的排列组合后说出来的话,对孩子而言则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吴秀莹认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鼓励出来的孩子会充满勇气和信任,自发自动的前进;而被责骂的孩子则会变得挫败,遇事会畏缩,停滞不前。
尊重、信任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吴秀莹不再是那个当年冷若冰霜的严厉老师,通过静思语中的智慧,让她找到了工作、家庭和心灵成长的最佳答案。(摄影者:庄景新)
尊重和信任孩子,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沟通,让吴秀莹不再是那个当年冷若冰霜的严厉老师,班上的学生也都变得不会乱发脾气,还懂得惜物爱物,注重生活中的环保。就连她的孩子,看到她拍照时比出的剪刀手和可爱姿势,也惊讶于妈妈的活泼转变。吴秀莹说,“那时的我,是心没打开。”放下家长架子后的她,很享受这样亲近又自在的天伦之乐。
是静思语中的智慧,让吴秀莹找到了工作、家庭和心灵成长的最佳答案。现在的吴秀莹自从生命中有了慈济之后,会将行善认为是除了自己的本分事以外,应该做的事,而且是付出无所求的;行善是福慧双修的事,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更重要的是,她不再认为行善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一分虔诚的爱心足矣。
静思花道化严为爱
既是教师也是志工的苏月菊现在是退而不休,依然在职业和志业上发挥良能。她回忆自己从业这三十多年来,严厉的作风一直都没改,但是做了慈济后,严厉变成了“严而有爱”,也让她有了不同的体悟:有时候不一定是孩子的错,大人也有错,换个角度想想和孩子的互动,回头望一望是不是该转弯。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无论专业课还是其他课业,小至学生的个人卫生、着装打扮,大至各类兴趣比赛,以前的苏月菊事事都求第一,现在她说会要求“品格第一,学问第二”。
因为教的班级全是男生,所以苏月菊打学生的时候也都是毫不留情的:学生说她打巴掌两下比别人一百下还痛,她说自己那时是“一下,两下,又痛又快,是痛痛快快!”也让学生蹲过马步、学兔子跳,后来自己练太极去蹲马步后才知道很累,这才发觉自己当年对学生太残忍了。
用苏月菊的话说,当时的她“这辈子是一点女人味都没有了!”所以她去研习花道,甚至还拿到了日本的花道教授资格证书。她说,那时候还没进慈济,要不然她的学生会快乐许多。后来,她将花道用到教学中,在班上开插花课程,鼓励学生参加,让他们陶冶心性的同时,还能缓解升学带来的压力。
分别智平等爱
在工作中,苏月菊老师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勤奋与爱的付出,让她与学校老师结下家人般的深厚感情。(摄影者:谢煜汀)
“母亲的泪水、加上父亲的薪水、换来老师的汗水,才有孩子的成长。”苏月菊的形象比喻让大家会意一笑。她说自己是用妈妈的爱心去爱别人的孩子,用清净的智慧来教自己的孩子。因为太爱自己的学生了,最好的东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学生,绝不会想到孩子。直到有天自己的孩子对她说:“妈妈,我愿意当你的学生,我不喜欢当你的孩子。”让她省思,这样的方式或许真的不对。
“别人都是从小爱升华成大爱,我是要从大爱回归到小爱。”学生三年一换,孩子却是跟自己一辈子的家人。苏月菊说,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用心的老师,不用心的父母亲。“当我们脸上有笑容,心中有包容,讲的话才会有内容。就像上人说的,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
对人真诚,才会得到信任,对学生关怀,亦是很重要的地方。大家普遍认为有问题的都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但是苏月菊认为,其实成绩好的学生也是需要去关怀的,因为这些孩子也有潜在危机:心里上受到的创伤,因为没有跟他们良好地沟通,有时会让他们在求学的过程,遇到狠多的挫折没办法迎刃而解。她曾经成功关怀过一个成绩优异但是想要退学的孩子,后来那个学生评价她是“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教而不斥,严而不苛”的老师,可见她的教育方式与以往有多么不同。
“老师教学生就是本分事。”苏月菊说自己是九十九分的老师,但只是五十九分的妈妈。关怀学生可以用心到班上的学生衣服扣子掉了,她都会一针一针地帮他缝起来,连自己的先生都不舍得让她帮自己缝扣子,连隔壁的老师都觉得她过于认真。但是,当她说这个孩子是单亲孩子,没有妈妈,只有经常酗酒的爸爸,她只不过是扮演了妈妈的角色,弥补了孩子缺失的母爱时,大家才领会到她前面讲到的那分“妈妈的充分的温暖的心”,对每个孩子来说有多重要了。
推掉了高薪的校长职位,来到慈济中学当起了老师后,苏月菊从前的“爱之深,责之切”的作风也慢慢变成了“爱之深,教之切”。她说,“给孩子的教育,不只是交给学校,而是我们的生活给予孩子不一样的教育和引导。”所以,她会带着学生去监狱体验,让他们从体悟到生活中的行为不能有偏差;也会带领亲善大使的同学们去印度尼西亚红溪河,让他们在对红溪河的赈灾与扶持中培养国际观;还让学生担任活动记者,去报导他们参加的每一场有意义的活动。
会众陆光芬退休在家帮忙照看小孙子,听到老师讲要用鼓励代替责骂,豁然开朗。反思自己对孙子太严厉,希望回去用鼓励、亲和的方法来对待孙子,多一些爱的陪伴。(摄影者:庄景新)
“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不是他的专业知识,而是他对生活的态度。”苏月菊希望这样的教育能给学生的人生当中写下辉煌的一页。
启发思考智慧应事
志工严美琼有一位十岁的儿子,听了两位老师的分享深有感触,她上台忏悔自己对孩子没耐心,老是挑孩子毛病,教育方式不对,但又改不过来,以后要转个念: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别人的孩子来养才成。
顶着一头白发的陆光芬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笔记却记得比年轻人都还认真。说起自己在家帮忙照看的小学六年级的孙子,每次都让她气得直跳脚:“他真的很调皮,学习也不认真,有时候我气起来真的很想打他。”今天听到老师讲,要用鼓励代替责骂,心中突然豁然开朗,反思自己对孙子态度太过严厉,希望回去能够改变与他相处的方式,用鼓励,亲和的方法来对待孙子,多一些爱的陪伴。
会众陈进飞平时热心公益,也很认可慈济文化,阅读了很多静思人文的书籍。当苏月菊老师问现场民众,有什么人能放弃财富地位呢?他毅然回答:我会!在抽到了静思语卡“付出当下,福已在其中”时,他分享说:“自己在付出的时候,有时候自己已经收获更多了。”
“她们都很谦卑,姿态都很低,用她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故事来分享,很有感染力。”会众张年对两位老师的言谈举止很是赞赏。苏月菊老师说的“脸上有笑容,心中有包容,讲话有内容”这句话让她印象深刻。身为造型师的张年,工作中要与不同的客户打交道,她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好像照镜子,与人相处要为对方考虑,这样在给对方合理建议时,就可以有个愉快的协作氛围。
“只有一盏灯,是没办法照亮整个书轩的,所以必须要灯灯相续。当我们每一盏小灯一起共同发挥团队的力量,一起发光,让这个光可以照亮全世界。”苏月菊说,孩子的好坏,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期许大家一起来共同把孩子教好。
(文:陈艳、卓俐君、黄晓芳福建厦门报导2014/04/12)
苏月菊老师从小就很懂事、孝顺、学习特好。拿惯了第一名的她自我要求特别高,有凡事力求完美的情节。自从结缘慈济后开始学会放下,不再执着第一名,学会把机会让给别人。(摄影者:谢煜汀)
相关专题: 台湾慈济视频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