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寰宇慈济:南美洲新建百余间大爱屋安置飓风灾民

2013年10月18日 09:03
来源:慈济基金会

蒙哈那斯村第一期大爱永久屋今年初完工,乡亲欢欣鼓舞住进新居;这户人家自行粉刷墙面,让住家更美观。(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摄影:裘瑟琳)

在洪都拉斯南部乡间,百余间大爱屋矗立,空心砖房在现代人眼中或许落后,却是当地居民一生的梦想、全家的堡垒。故事,要从一位落脚当地的台商说起。年轻时就眷顾贫穷,只手行善造屋;年过半百,他醒悟助人的究竟之道,不只在自己的双手,而是在于接引出百手、千手,普遍照料更多人。 

热带之风轻拂,宽广的绿映衬蓝天,为蒙哈拉斯村(Monjaras)带来蓬勃朝气,放眼望去,疏落树丛下房舍新旧杂陈,“送旧迎新”的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半倾的土砖屋、用木条及塑料布拼凑搭盖的简陋居所,记录了2011年10月热带暴雨造成的灾情,不远处,灰色砖房、施工中的新屋,则是受灾户灾后新生活的起点。

2013年1月,洪都拉斯慈济志工在当地完成第一期三十间大爱屋,目前施工中的房舍,是8月开工的第二期;随着坚固新房陆续落成启用,蒙哈拉斯村民逐渐远离被洪水重创的困境。

洪患肆虐援助深入穷乡

“我们灾后不到一周就进去了,那时候不管有钱还是没钱的人,通通买不到食物。”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Tegucigalpa)的台商、慈济志工张鸿才,回忆两年前热带暴雨带来洪水,宏国最南端的乔卢特卡省(Choluteca)毁屋上千,多处道路中断,政府出动直升机空投粮食。慈济志工则是乘坐四轮传动车,跋山涉水四处勘查,最后选定省会乔卢特卡市及马可比雅市(Marcovia)的蒙哈拉斯村进行急难救助,帮助一万两千个家庭暂解缺粮危机。

发放之后评估中、长期援助,志工发现,乔卢特卡市受灾虽重,但由于是省会商业活动频繁,居民就业机会较多;相对的,马可比雅市工作机会少,居民多半以打零工维生,在大水肆虐之前,当地已经是一片贫穷破败景象。

“像我们装香积饭的纸箱,用完后都被受灾民众拿回去装东西,或拆开补墙壁。”张鸿才说,乡间居民的家园和家当流失,晚上只能睡在树下;志工于是为蒙哈拉斯村及邻近的西德纽村二十八户房屋全毁、无处栖身的居民搭建简易急难屋。

然而塑料材质的简易屋,在几个月的高温多雨下出现脆化现象;2012年4月,他与本土志工马丽贝(Maribel)和受灾户及市长商讨援建、迁居大计。

“我们不要搬!”全体受助户举手表达就地重建的强烈意愿,这与张鸿才原先计划找土地建“大爱村”的构想大相径庭,进一步了解乡亲们的坚持——“这里就业机会虽然少,但多少有零工可以做,马可比雅其他地方一点机会都没有。”“蒙哈拉斯没有黑帮,不用交‘保护费’。”“孩子上学、人们就医方便……”

几经评估之后,志工与市长决定顺应民意,帮助二十八户住在简易屋的乡亲原地重建永久屋,并给予土地所有权状,让他们永久安家。完工之后,建材还有多余,“那二十八户自行募款,凑了八千伦拉皮(约美金四百元),我们也捐了一些,多盖了两间再帮助两户乡亲。”张鸿才道出了受灾居民与志工们,互助合作所成就的美事。

三十户入厝,居民欢喜不已:“我以为我到死都不会有房子住了,感恩慈济!”但放眼全村,需要帮助的家庭仍比比皆是;志工今年(2013年)二月展开复查,评估有上百户人家住在用厚纸板及破铁皮搭盖的简陋房屋或土砖危屋中,处境堪虑。

张鸿才回报慈济花莲本会,审慎评估后,决定增建一百二十七间大爱永久屋,沈寂一阵子的蒙哈拉斯村,再度出现大兴土木的景象。

2011年经洪水侵袭,蒙哈拉斯村贫穷人家的土屋不是倒塌就是成为危房,但居民没有选择,冒险居住。这一户在今年8月于旧家留下一帧全家福,不久后他们将迁入慈济建设的大爱屋。(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摄影:张鸿才)

改良建屋 以工代赈助乡亲

慈济大爱永久屋讲求坚固实用,因应当地预拌混凝土设备缺乏的不利条件,因此以空心砖为墙,钢架构上盖铝锌合金板成屋顶,减少混凝土及模板用量,并且施工容易,节省建材与工时。

具备土木、水利工程背景的张鸿才分析:“空心砖不适合高的建筑,但我们的房子只有一层,当屋顶的钢架和柱子的钢筋焊接起来,整间房子就变成一个坚固的盒子。”大爱屋强度合乎洪都拉斯的国家标准,而且在今年四月宏国发生芮氏规模六点五地震时,村里有房子出现裂痕,但三十户大爱屋全数安然无恙。

有了好的开始,志工与乡亲们对第二期的一百二十七户充满期待。为了帮助饱受失业之苦的村民,志工用“以工代赈”方式,招募他们承担建设工程,响应者达七、八十人,许多住进第一期大爱屋乡亲,也投入第二期援建工作。

“像雷欧(Leo)就很发心,搬材料、量测、监工,做很多事。”张鸿才特别赞叹雷欧及艾迪达(Editha)夫妻檔。雷欧在马可比雅市的糖厂当机械维修工,但配合维修周期,每半年只能工作一到两个月,收入微薄;更令人不舍的是,他因工作意外失去一只眼睛,困苦生活雪上加霜。

然而贫穷、灾难的打击,并没有折损他单纯善良的心念;夫妻俩成为蒙哈拉斯村一百一十三位慈济小区志工的一员,带领乡亲协助工程进行。

第一期的房子占地九坪,其中一坪是屋檐下的走廊,二期工程设计“后来居上”,室内面积为九坪与十二坪,并使用当地可说是奢侈品的铝窗;乡间普遍缺乏卫浴,但各户均有厕所与化粪池。

当二期工程启建,张鸿才问雷欧对于新一批永久屋的看法时,雷欧潇洒地回应:“虽然我的房子室内较小,但有前庭,挂上吊床也凉爽舒适。我永远不会忘记原本全家住在树下,是慈济给我了这个家,我在心中永远感恩!”

第一批住户对所拥有的家感到满足,没有忌妒。“他们住进简易屋时感动到哭,搬到永久屋时又哭了一次。”说起雷欧与艾迪达这对受助而后助人的夫妻,张鸿才既赞叹又心疼。

蒙哈拉斯村民从受灾受助到如今手心向下,互勉帮助更多同胞,心富更幸福;张鸿才引领他们行善,也同时教导他们身为志工的荣耀与责任。(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摄影:裘瑟琳)

密契风灾慈悲脚印在宏国

“那时洪都拉斯虽然穷,但生活环境很好,人们和谐友善,电力技术团雇人帮我们洗衣、煮饭,一个月只要二十美金,可是她们做得非常好。”曾任台电驻外人员的张鸿才,转述当时同事的评价:“第一年,没有人想留下来,满一年之后就慢慢喜欢上这个地方;再过一年之后就不想离开了。”

1980年,张鸿才进台电没多久,就凭着留美土木工程硕士的专业及英文能力,获选加入驻洪都拉斯电力技术团,协助友邦进行电力设施的规画建设,以及电力人才的培训。1988年他与本地姑娘结为连理,两年后长子张佑勤呱呱坠地;曾经历丧妻之痛的他,在远离故乡的中美洲,圆满了一个幸福的家。1997年他从台电退休,开始在宏国经营工程事业,但就在开启事业第二春之际,一场惊世风暴袭来。

强烈飓风密契于1998年10月底横扫中美洲多米尼加、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国,张鸿才位于首都的家没有大碍,然而家门外的世界几成人间炼狱。根据洪都拉斯官方统计,全国总计七千多人死亡,一万两千多人失踪,多达一百三十九万多人受灾,约占当时总人口四分之一。

慈济派员会同美国慈济志工前往勘灾,赈灾团员于11月11日进入首都勘查。“你现在有空,就去帮他们一下吧!”在老朋友、驻洪都拉斯大使引介下,张鸿才与慈济赈灾团搭上线,熟门熟路的他协助赈济物资出关、运输事宜,双方一开始合作愉快,但到了发放现场,张鸿才对于志工带动受苦乡亲、接引本地人当志工的做法不以为然,务实的他认为物资发放为重,没有必要做“繁文缛节”的事。

2001年因公职外派当地的慈济志工蓝翠华接续慈善志业,张鸿才不便每次都拒绝她的邀约做慈济,但出去访视、发放,有时候觉得慈济的动作“太慢了”,干脆跳过既定程序,直接掏腰包帮助对方。

有次发放,志工发现有户人家缺席,因此带上物资亲自前往关怀;远远的就看见妇人抱着孩子,呆呆地靠在树上,原来房子失火,她为了收拾残局、照顾孩子分身乏术,因此无法前往领取物资。蓝翠华认为应该提报开案给予补助,但张鸿才忍不住说:“你看,她睡在树下,光一天就很苦了!”

他马上丈量土地画设计图,估算材料经费,自费为妇人盖新房子。对于经验丰富的工程业者来说,桥梁、道路、水坝都能建了,小小民居何难之有?在张鸿才出钱买建材,左邻右舍免费出工帮忙下,房子约三周就重建完成。

济贫教富延续感动为行动

张鸿才的爱心不落人后,在电力技术团服务时,常为了水力发电站的建设,进入河川中上游山区勘查,借住当地人家,也因此看到偏远地区生活实况,不忍对方生活苦,他通常会多给一点“住宿费”,一出手就是百元美金起跳,足以让山里人家维持好几个月温饱。

相同的善心,不一样的作法和观念,让张鸿才和慈济人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但长期互动下,他渐渐了解志工付出无所求,接引受助者的用心。“2001年到2005年那段期间,美国的师兄几次前来,我接待的同时,感受到他们不是为了做生意或访朋友而来,纯粹是出于一种爱,这就不容易了。”

有次慈济美国总会的葛济舍和朱济觉来到洪都拉斯参访,期间借宿他家,畅谈下发现济舍和自己是同一所高中同届毕业的校友,听他细数大半辈子人生历程,让张鸿才既敬佩又疑惑:“他究竟是哪里'头壳坏去',竟能舍掉自己的事业,跑去做慈济?”

2006年,蓝翠华职务调动回台,由她独撑的洪都拉斯慈济会务、为数不少的受助穷人,眼看就要陷入无人关照的困境,张鸿才毅然接下棒子,承担志业。

为了多了解慈济,他放下我执,积极聆听证严上人开示、研读上人著作;历经智慧洗礼、实务经验,让他想通了许多事。

“慈济的做法真是有道理,不但要给他们物资,还要给他们教育。”张鸿才表示,人在被帮助的当下,心里会受感动,如果能够有好的互动,让这分感动持续下去,就能启发对方的良知良能,从被帮助的人成为“手心向下”能助人的人。

从不认同到理解、投入,今年六十三岁的张鸿才打趣地表示,自己也和老同学一样“头壳坏去”了。其实从一路走来的历程来看,他行善的初发心没有改变,只是加入慈济人文的“微量元素”后做得更圆满。

旅居宏国二十六年,亲见社会变迁,特别是1989年后受到中南美洲贩毒猖獗影响,治安及民风皆严重恶化,张鸿才更感觉菩萨招生、净化人心的重要性。“养自己的佛心,学上人的法,跟随上人的步履,为众生无所求的付出,就是未来在人生尾端要做的事。”张鸿才自许。

[责任编辑:谭繁鑫] 标签:慈济 慈善 南美洲 大爱屋 飓风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