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慈济讯息:常回家看看 情深慰孤寡


来源:慈济基金会

人参与 评论

徐斌一蹲就是十多分钟,为长者剪脚趾甲,但因长者的指甲太硬,有的根本剪不动。(摄影者:黄德欣) 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是志工“回家”看望爷爷奶奶的日子,志工6月29日如约前往福建厦门海沧敬善养老院,看望

徐斌一蹲就是十多分钟,为长者剪脚趾甲,但因长者的指甲太硬,有的根本剪不动。(摄影者:黄德欣)

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是志工“回家”看望爷爷奶奶的日子,志工6月29日如约前往福建厦门海沧敬善养老院,看望一个月没见的长辈们,和他们说说话、捶捶后背揉揉肩。尽管没有血缘关系,几年陪伴下来,老人家对志工都有一见如故的亲近感,让平日清冷的养老院多了温馨的天伦之乐。

推己及人缩小自我弘孝道

志工徐斌只要有时间都会参加每月一次的敬老院关怀,不管是关怀老人还是互动团康,她都乐在其中。这次她带来一套剪指甲的工具,因为上个月看到有的老人指甲长了,没剪心里就一直挂念着。

这次,徐斌几乎只在做一件事:帮林水来爷爷剪脚趾甲。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但爷爷又黄又硬的趾甲让徐斌眉头紧锁,有志工建议先用水泡一泡脚,趾甲软化了就会比较好剪。

徐斌立刻找来爷爷的洗脚盆去水房端水,用手试了温度适宜,才端来给爷爷泡脚。在泡脚的时候,徐斌用手一点一点地搓去爷爷脚上的泥,那盆水慢慢地从清澈变成浑浊,都看不到水里的脚了,在场很多人看到了都皱眉,但徐斌眉头丝毫没皱,耐心把爷爷的脚洗干净,边洗边跟爷爷说话,连额头上冒出的汗水也顾不得擦。

为能顺利为长者修剪趾甲,徐斌便端来温水先为长者泡脚,软化趾甲的同时,也为爷爷洗脚。(摄影者:黄德欣)

给爷爷剪趾甲,怕伤到脚,徐斌一点一点慢慢剪,十个脚趾头至少花了十分钟,时间在她的专注中流逝却毫无察觉,剪完趾甲,徐斌终于舒了一口气笑了。林水来爷爷一直都是孑身一人,无儿无女,从来没人像徐斌这样帮他洗脚。不苟言笑的爷爷在志工的鼓励下,对徐斌说:“甘温啦,甘温啦!(闽南语:感恩啦!)”

徐斌表示,上次来关怀时,林水来爷爷还是拒人于千里之外,“那说明是志工爱的存款还不够;这次来爷爷慢慢接纳了志工,会露出笑脸来,心里很感恩他,也觉得很踏实。”

“那么硬你怎么剪得下去?”志工问徐斌,她说泡过脚后趾甲确实好剪了,但也是要小心地剪,“在泡脚的时候也是蛮惭愧的,因为做的比较少,它(趾甲)才会积得那么硬。”说着说着,徐斌鼻子一酸,眼眶泛红,哽咽着说,“因为我们做的不够多,所以才让洗脚水那么黄,下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带的工具可以更多一点,可以帮他们刷刷脚板。”

身行榜样 以孝为先教子女

穿着志工背心的卢雪平虽是第一次来养老院关怀,外表亲切斯文的她就像对待自家长辈一样跟老人互动,丝毫没有一点拘谨,帮爷爷揉肩捶背,她弯着腰在爷爷耳边问:“这样捶会不会重?会不会痛?”

看到爷爷双手指甲长了,卢雪平便握着爷爷布满老年斑的粗糙双手,认真地剪了起来。她表示,自己一直都很想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是都没机会,直到听到志工陈碧华的邀约,二话不说马上就答应了。

因为跟婆婆一起住了十多年,日常的互动多,卢雪平与婆婆相处得很好,所以与老人家的互动对她来说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我们都会老,陪伴老人,让他开心,对孩子也是很好的榜样。”

为长者剪指甲的卢雪平只想为老人多做一些,她认为孝顺是美德,人都会老,要为孩子做好榜样。(摄影者:黄德欣)

卢雪平说,自己最信奉“百善孝为先”,在她眼中,孝顺是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其他的,“如果一个人跟父母长辈关系不好,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总会觉得他身上缺少点什么。”在与老人互动时,卢雪平也会想到自家的长辈,也更加坚定以后对自己的父母还要做的更好。

“其实老人是非常孤独的,特别是这里的老人,他们多是五保户,无儿无女,很缺乏关爱,所以我们跟他们互动,多给予肌肤上的接触,这样才能感受我们传递给他们的爱。”志工出发前集体默契的如何肤慰老人,在卢雪平看来十分用心也很必要,“在慈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爱,人人平等,大家都乐于付出,每个人都带着慈济面霜(笑容),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全身心投入关怀的卢雪平感慨时间短暂,自己所做的还很少,“如果可以,我们还能做的更好,可帮她们洗洗衣服,打扫房间。”

观机逗教 放下身段变自在

人文志工黄德欣穿梭其间,用镜头记录下志工和老人之间温馨互动的时刻。放下相机的时候,他会跟每个老人互动,一句“阿公!阿嬷!”声音高扬、尾音拉得绵长,热络得好像是他们的儿子一般。对于互动时比较放不开的阿公,他会反握老人的手,加重些力道,握一握。

黄德欣认为,这样能给予老人一些安全感,让他卸下防备,“如果只是轻轻地握住,老人是感觉不到那分心意的。”多年参与慈善关怀的经验,让黄德欣在肤慰上更有体悟,而他也不吝传授这些宝贵的经验给新发意志工。

做好人文志工的同时,黄德欣也要求自己尽好志工的本分,所以每次来敬老院都珍惜与老人相处的时光。他表示,每一次来,这里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仍要把握当下,来了能付出多少就付出多少,以心宽念纯之心对待老人,哪怕只是一个下午的欢乐,也是值得的。

陈晔不懂闽南话,加上九十岁的易秀玉奶奶听力不佳,俩人便透过纸笔传递心里话。(摄影者:黄德欣)

福建中医药大学大三学生陈晔第一次来海沧敬老院,她因为不懂讲闽南话,一开始其实很紧张,个性害羞的她不擅长跟老人互动,担心老人会拒绝她。看见陈晔在现场不知所措,黄德欣就鼓励她去给爷爷奶奶按摩,去握他们的手,“要把握和他们握手的机会哦,因为握一次就少一次。”

怕陈晔太拘谨,黄德欣还给她支招:“可以问爷爷奶奶一些简单的问题,像名字呀、年纪呀、生活和子女呀。”得到指点的陈晔立刻效法,在与老人的互动中,先前的紧张感和距离感慢慢就淡化了。

陈晔给马福爷爷按摩肩颈,因为是学中医的,她还会找出穴位用手指和关节或揉或捏,非常用心。跟九十岁的易秀玉奶奶聊天,因奶奶有些耳背,她就把想问的问题写在纸上,奶奶亦在纸上回复她,俩人纸上传话一来二去,竟也聊得很投机。在给老人奉上午后点心环节,她一勺一勺地喂爷爷吃粥,怕粥烫嘴,她还吹了吹粥上的热气,保证爷爷吃粥的频率是不紧不慢的。

“把自己当做爷爷奶奶的孙女时,所做的一切就很自然了。”陈晔说,在家的时候会帮外公洗脚、剪指甲,也会陪他下棋、散步;不在他身边就经常打电话给他,提醒他要吃药,注意身体的变化。“上人也说过,孝顺不只是给老人饭吃,给衣服穿就是孝顺,还需要一个‘敬’字。”陈晔觉得,老人年纪大了会有孤独感,更需要家人多陪伴,“我们要把握时机行善行孝,回去以后对老人家多个拥抱,给他泡泡脚,说句我爱你,就够了。”

在志工的关怀中,老人们不仅有了倾诉的对象,也享受到志工带来儿女般的天伦之乐,尽管这样的欢乐时光总归是短暂的,临别时,虽然都心有不舍,但大家都知道,下个月这一天,志工一定还会再来。

(文:卓俐君福建厦门报导2014/06/29)

相关专题: 台湾慈济视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慈济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