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灵境界和社会责任感 上海佛教界八年环保规划
2010年04月15日 15:20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二、上海佛教界八年环保规划(2010-2017)

佛教所提倡的简朴、惜福的观念与现代环保运动所推崇的绿色消费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生活环保,则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提倡不使用一次性快餐容器,减少使用化学类洗洁剂,实行垃圾分类;提倡无污染饮食、绿色食品;动员参加资源回收、净滩、净山、植树、节水等活动;大力提倡从身边的件件小事着手,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粮食,这些都是生活环保的公益行为。我们有义务让生态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此,上海佛教界将在历年环保努力所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佛教环保事业,为社会环境的日益改变多作贡献。我们计划在未来的八年里,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信仰为载体,积极弘扬佛教哲学内蕴的生态环保思想。

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是主要支撑点之一,佛教可以在提供道德伦理支撑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文化中:济世利人的道德规范、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净恬淡的精神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等,为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提供了有利的思想资源。倘若各寺院团体的僧职人员都能正确认识到佛教哲学的这些思想资源,并切实贯彻于心,那么,以信仰为载体而开展的各项环保事业便有了思想上的保证。

以寺院团体僧职人员队伍为核心,借助环保手册、环保讲座、环保行动,将佛教的生态环保思想推广到更广泛的信众中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各阶层辐射,从而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合力。

大力弘扬“心灵环保”观念,帮助创造中国当今社会新的“精神特质”,进而带来世代的变革。最近,上海玉佛禅寺正在与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筹划共同组建“心灵环保共建工程领导小组”,以便在心灵净化与环境保护共同建设工程工作上携手努力,将精神文明教育与环境保护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二)、加强教育培训,让环保成为寺院团体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教育培训的工作,是要将佛教的生态环保事业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间,让它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利用“觉群人生讲坛”平台,大力宣讲美好生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密联系,让环保意识和行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寺院需要定期开展:

环保知识讲座;

组织专题研讨;

开办心灵禅修体验营;

撰写并发表有关佛教与环保思想及小常识的教育资料,分发给信众,或创建相关的环保网站;

设计并在寺院张贴有关佛教与环保宣传教育的墙报或标志牌。

认真探索佛教环保理念与现实生活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自觉而有效地开展一系列环保实践活动。

(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以保证工作常态化。

结合“文明宗教活动场所”、“健康单位”、“卫生单位”的创建活动,以“环保工作站”为固定活动小组,设立专项基金,保证寺院环保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规模化。

(四)、继续推进“文明敬香”活动,以鲜花供佛逐步替代燃烧蜡烛供佛的传统,既能减少大气污染,又可起到文明敬香的效果。

在寺院醒目位置张贴文明敬香宣传栏或印发相关宣传手册,让信众从思想上认识到文明敬香的意义以及文明敬香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让信众体会到支持文明敬香给他们带来的实惠,诸如免费提供三支香、优惠购买鲜花、电子蜡烛等。

(五)、让佛寺成为环境友好型佛寺,并创建一个城市生态佛寺模式。

1、增加寺院绿化、美化寺院环境。与“天下名山僧占多”的状况不同,上海基本无山,所有的寺院差不多都是平地而建,而且上海的土地资源极其紧张,不可能有空余地块专门进行树木植被。但是,名寺古刹大都会和古树珍木联系在一起,寺院有义务配合文物管理部门做好古树珍木的养护工作,既美化了环境,又增添了寺院的传统文化氛围。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在寺院有限的空地上增加花草盆栽的数量,既能美化寺院环境,又能清新空气,一举两得。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制作出一系列可作为“城市佛寺绿化与环境建设指南或手册”之类的材料,供其他的城市佛寺参考使用。在时机成熟的基础上,以玉佛寺为基地,设立“佛教与环保教育中心”,对城市佛寺的环保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并为各地城市佛寺的环境美化提供人才培训。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邢彦玲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