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妙湛法师一方面维修寺院,一方面努力培养佛教接班人。1981年春,复办了由弘一律师和瑞今法师创办的佛教养正院,聘请了四川、安徽、上海、浙江等地的法师和众多专家学者来任教。由于当时的办学条件有限,学僧分别在功德楼和法堂上课。刚开始时,学僧比较少,白天劳动,晚上上课。后来学僧多了,才改为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学僧经常为常住砍柴、运煤,帮助基建搬砖运瓦,拉渣土、挑砂子水泥等等。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妙老每天亲自带头和学僧一起出坡劳动,无论是扫地或其他作务,都跟学僧在一起,每次干活都是汗流浃背,一天要换好几套衣服。有时学僧都回去了,他一个人还在干活。在“文革”期间,每天早晨他一个人扫地,从东山门一直扫到西山门,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还被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妙老的一言一行,使学僧养成了一种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
1983年夏,妙老陪同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率领的佛教代表团到北京,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当时这两位大德都动员妙老一定要把闽南佛学院复办起来。他回厦门后,非常高兴,信心百倍,发愿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复办闽院。他经常告诉养正院的学僧:“闽院不复办,我死不瞑目。过去我在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学习时,倓虚老法师交代我,将来有条件、有能力,一定要办佛学院,为佛教培养人才。”因此,到了1984年底,经福建省宗教事务局和厦门市政府、市宗教事务局的审批,同意复办闽南佛学院。通过正式考试招生,录取了预科男女众各40名,于1985年5月17日举行复办闽南佛学院开学典礼。男众部设在南普陀寺,女众部设在万石莲寺。闽院复办后,要求入学的学僧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为满足学僧的求学愿望,妙老发大慈悲心,尽量创造办学条件,从二个班增加到四个班、六个班,1992年发展到八个班(包括养正院),另外还设研究班,男女学僧共20多人。当时养正院乙班只好借住在虎溪岩寺上课,女众预科乙班借住在南普陀寺禅堂地下室上课,学僧人数达350多人。这是闽院有史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
为了解决女众部学僧的校舍问题,妙老花了不少心血。为了此事,他经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最后选定厦门金榜山董内岩紫竹林寺作为闽院女众部的修学道场。在妙老悲心宏愿的感召下,终于得到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悟因法师和新加坡、香港钟氏家族的慷慨捐资。经过妙老三年的亲自监造,于1996年春季,闽院女众们终于有了一个安心学习的好道场。
妙湛法师对佛教事业极为重视,不仅为办好闽南佛学院,而且还为中国佛学院、福建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岭东佛学院、依兰尼众佛学院、泉州佛学苑等,在经济、师资以及学员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1991年,他发表《全国佛教徒都来支持中国佛学院》一文,倡议全国各大寺院的诸山长老从经济上要给予大力支持。1993年,在“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和1995年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上,妙老坚决支持中国佛协的办学方针,贯彻执行赵朴老提倡的“三培养”和“五建设”的精神,并且提出“佛教大国一定要有佛教大学”的口号。他说:“造就佛教僧才,是关系到我国佛教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佛教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不仅要在中国弘法,还要向世界弘法,为世界各国培养高级佛教人才,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纪念太虚大师诞辰百年时,他在《僧教育的新构思》中说:“佛学院必须由过去单一培养教理知识的僧才,转变为培养多层次多专业知识的僧才,才能适应当前我国佛教的实际需要。”
编辑:邢彦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