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贤宗法师“慈悲系列”
人为什么活着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品牌:你的性格、气质,在别人心目中都会形成特定的印象。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对你接下来的事业、家庭和人际交往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如何定位,如何展开自己的生命,就决定了我
生活是为了灵魂, 生存是为了躯体
在佛学的思想里,身体是我们修行的依凭,是一个借用的工具,我们今世依靠这个身躯来行、住、坐、卧和思考,以求达到证悟佛法之真谛,解脱生命之轮回的境界。
在世人的观念里,身体就是一切,人们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个身体。我们不愿意接受身体终有一天会幻灭的事实,总是觉得身体和生命会永远存活于天地之间。殊不知生活和生存是不同的,生活是为了灵魂,而生存只是为了躯体。本来是无常的东西,我们执着为恒常,所以烦恼就产生了。
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是因为观念不正确,错误的认识会在我们内心产生毒素。这些毒素会影响我们的内分泌,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长时间泡在这些毒素里就会疾病缠身,而这一切都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
所以要正确地面对我们的身体,观照它的无常性。在身体的内部,是一番不净的景象,这个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许多垃圾。借助现代解剖学,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堆缠绕的肌肉、骨骼以及五脏六腑。我们引以为傲的身体是那么肮脏不堪,而自己辛苦一辈子就是在为这个身体服务,难道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吗?所以,佛家告诉我们,身体只是我们用来修行的工具而已。
禅修要静下来,观察身心的真相,远离错误的认识,断除盲目的执着。通过反思、觉察和超越,让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什么问题能困扰你了。
有些人认为这种思想是消极和颓废的。其实是他没有搞清楚,佛学是求真的,它教人从更深的层面去把握世界和生命存在的真相,从而可以善待自己的人生,乃至善待万物。
所以,在一家成功企业的背后,一定也要有一种具有通约性的文化在高处支配其运作,而且这种文化一定要是真的、善的、美的,是为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的才可以。只有这样,这种商业背后的“道”才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这种文化在最高的意义上,要与宇宙的规律相契合;在普世的意义上,也要符合道德律令的制约。陆机在《文赋》中说:“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就是说,如果是不合礼义廉耻的东西,即使你再喜欢,它再能够给你带来好处,你也一定要将它捐弃。因为不符合“道”的东西,终归是不会长久的,而且会伤及你的慧命。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本英国人写的书,作者叙述了自己沿着玄奘法师走过的路程重新游历的所见所闻。书中说,他在中国讲起玄奘法师,有很多人不知道,但讲起唐僧,却是家喻户晓。但是,在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玄奘法师曾经游历过的国家,当他对当地人说他是沿着玄奘法师的路走过来的,连饭店的老板娘都会对他肃然起敬。那些国家的人说,玄奘法师是他们的精神偶像。
现在很多EMBA班,都会让他们的企业家学员去走玄奘法师走过的路,让他们在荒无人烟的环境里面去挑战自己的极限,但是很多时候,即便有现代化的随行设备和完善的后勤保障,很多学员也没有办法坚持下来,我们想想,古人曾面对怎样的困难?
那么,玄奘法师当时西行的时候,究竟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宁愿往西进一步而死,也不愿往东退一步而生呢?
那是一种止于至善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一种心灵的“道”在支撑着他。固若金汤的理想使他克服了一切常人所无法克服的障碍,直到达成自己的理想,取经而返。我们都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是没有小说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帮助玄奘法师的,而困难却时时都会出现,死亡时时都会悬临在他的上空,等待着他,捕捉他任何一个疲惫不堪的神情。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也经常会碰到困惑、难题,碰到我们无法面对的事情,我们往往都会找无数个理由退缩,不去担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没有坚定的“道”指引着自己前进,那为什么还要奢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像佛教那止于至善的理想、缘起性空的淡然一样,长存于世呢?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人,真的是寥若晨星,很多人都在生活的茫茫大海中折戟沉沙。既然佛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具备相同的佛性,那么为什么众生在尘世中还是有分别呢?因为当你自己不愿意实现那个可能性时,你身上所有如天赋而来的佛性也就像沉舟残骸一样,永远失去了重光于世间的可能性。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佛性”——这诚然是真理,但那也只不过是告诉你,每个人都有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如果你愿意去努力,愿意去修炼自己,就有可能成佛;但是,如果你“不为”,自己不愿意去改变,这种可能性就会远离你。而随着成佛的可能性的消弭,失败、堕落的可能性就接踵而至了。
我推荐过稻盛和夫的书《人为什么活着》。书里说,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职务,不管你做什么样的事情,其实质都是人性圆满修炼的过程。只要你做的事情符合“道”,是向善的,那么即使再琐碎,也是有益的修行。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