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净因:义净律学思想对戒律现代化研究的启示

2013年11月13日 16:24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净因

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佛教戒律话题从汉传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溯源、戒律的现代意义、藏传佛教戒律思想、中国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思想研究、戒律及其现代实践7个分主题进行研讨探究,分享交流。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净因发表了题为《义净律学思想对戒律现代化研究的启示》的论文,以下为论文摘要。

摘要:格雷戈里·肖潘(Gregory Schopen)在《遗骨、金石与佛教僧侣》(Bones, Stones and Buddhist Monks)一书中指出,研究佛教史的学者常常会以经典为依据解说僧团理想的生活和行为规范,这与考古成果以及金石碑文材料展示的某地区特定时期内僧团真实的生活状况有一定的距离。换言之,经典的记载仅仅反映了早期印度某地区僧团生活和行为的理想规范,随时间的演变﹑地域之不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差异而有所改变。如实解读特定时期某地区僧团生活和行为规范,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点。

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如实描述了他游学印度11年的所见所闻,尤其详细记载了印度佛教的宗教组织、寺院生活、各地僧团的戒律与制度,分为40章,是再现公元7世纪以古摩揭陀国王舍城为中心的印度僧团律制实施情况的活材料。另一方面,在每一章介绍当时印度佛教寺院生活和各方面的情况后,便与中国寺院的情况进行比对,并提出批评意见。这为研究公元七世纪前后中、印律制之差异提供了方便,说明戒律随时代的变化﹑地域条件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变化。这为探索戒律本土化、时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建立契合当今中国僧团修持的“现代律学”新学科扫清障碍,使戒律在当今社会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与制约性,使之真正成为僧团行为的指南,确保清净僧团的建立。

[责任编辑:张虓] 标签:人民大学 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