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曼法师:为何千年寺庙常有 百年企业难得
2010年06月29日 10:56《佛门管理》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很多投资者为了聘请、留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不惜重金,甚至还赠予大量股份,但关于高层职业经理人离职的案例还是屡见不鲜,而且还有不少是挖企业的墙脚,集体离职--段永平离开小霸王创建步步高时,小霸王的中层管理人员几乎悉数投奔到步步高的门下;而创维的100多号人马则跟随陆强华集体跳槽至高路华。

二、一家年利润10亿美元的公司创始人这样表述他对理想团队的期望:"如果你能够让一个组织中所有的成员齐心协力,那么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市场情况下、任何行业中纵横驰骋,战胜挑战。"

对于这句话,每一位企业的领导者都会表示十二分的赞同;但是,一旦具体到了自己的企业,又有多少人在内心深处感到很无奈呢。就连《天下无贼》里的黎叔都一方面在感叹:"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另一方面又在叹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因为,进入企业的员工常常是"有组织,无纪律!"

管理中经常遇到的局面是:员工与上层管理者离心离德、管理层成员之间相互倾轧;领导者夜以继日地工作却没有业绩;管理者竭尽了全力,员工却仍然拂袖而去。

三、我们有了可以模仿的科学管理理念,有了可以誊抄的科学管理框架,甚至规范的企业战略都可以制定得很好,但是,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四、对于任何一位胸怀天下的企业家来说,战略,或许早已是成竹在胸。然而,当既定的战略付诸实施时,却突然发现事实跟自己的想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统计,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普通员工有20%~50%的年度流动率;即使是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也有20%在流动。如果我们把目光投放到更大范围来看,据亚太人力资源网统计,亚洲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从2004年的14%增长至2005年的16%,首要原因是外部公司能提供更高的薪酬待遇。面对员工的流失,尽管企业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就是成效不大。

……

这些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却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中的顽疾,令管理者头疼万分,可解决起来却又无从下手!

相比于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如果我们择取中国佛教寺院作为一个讨论的范本,再把镜头拉近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居住在寺院里的僧人真正地是来自五湖四海,个人的禀性、好恶、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各不相同;而在主观上,这些僧人已经、而且确实是"舍亲割爱、抛却世间享乐"的人。按照现代管理的常例,面对这样一个"没有物质利益的牵挂和约束的群体",物质的奖惩是很乏力的;精神的鼓励、社会荣誉感、成就感对他们而言同样是苍白的。

但是,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

佛教寺院里有一句老话"打不走,骂不走,是佛家的好弟子",很好地诠释了佛教僧人对于寺院的忠诚。听到这句话,大多数管理者肯定会想:如果我的员工都像佛门弟子一样忠诚,那该多好。

在寺院里,每个僧人都心平气和地恪尽职守,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一丝不苟地完成。寺院的发展目标一旦确定,整个寺院的住众都能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围绕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如果有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犯了错,也会主动地通过正常而有效的程序,规范地进行忏悔,如实地检讨并彻底改正,而不会掩盖问题的真相;同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忏悔的人在获得寺院的准予忏悔之后就不再被人歧视,自己也把因犯错而带来的精神负担抛在一边--放下包袱,重新努力地投入日常的事务和责任当中。

佛教寺庙无论大小(大至数千人的丛林,小到五六个人的庙宇),我们都能见到同样的情形--明确的目标管理和有效的执行。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唐僧"随便"拉来几个人就能完成西天取经的艰巨任务。

对此,很多管理者羡慕无比。

在此,如果我再透露一点寺院管理的内部消息,一定更令人诧异!因为,在中国佛教丛林建制中,十方丛林指僧众聚居之寺院,尤指禅宗寺院。昔时印度多于都城郊外选择幽静之林地,营建精舍,故僧众止住之处,即以兰若(空闲)、丛林等语称之。《大智度论》第三卷中说,僧众和合居,住于一处,犹如树木聚集之丛林,故以之为喻。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故又称禅林。丛林之中,寺产一切归公,且依一定规矩而容纳十方来住之僧众,其住持人选亦经僧众同意,而由十方名德之合适者出任,故丛林又可称为十方丛林。方丈都来自外部寺院的聘任,经过寺庙内部选举产生。但他们无一不对自己所住持的寺庙忠诚,即使任期不超过六年(最多两届,每届三年),他们仍能把自己的学识与管理倾注在该寺庙中。而寺院方丈入住任职寺院的首要任务就是组建管理团队,制订严密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来保证寺院管理目标的实现。

如何才能有效地保障寺院生活的神圣与纯洁、保障寺院的兴盛与健康,既是寺院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借鉴的地方。

寺院住众的组成和来源特点,客观上决定了寺院管理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特殊性。但是,不管特殊的程度如何,也不管佛教寺院与现代企业之间存在着多大的差异,只要是一个社会组织,就必然地要面对"人的管理"。只不过,寺院管理首先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因为,寺院的住众来自不同的地方,其个人的禀性、好恶、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各不相同,而且还是一群摆脱了物质利益牵挂的人,要想领导这样一群本该是"一盘散沙"人,实在是一件难事。然而,寺院做到了!

这就是现代的企业管理者为什么要跟佛学管理的理由。

凤凰佛学书店:

《佛门管理:有效解决企业九大难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慧曼法师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