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政治和环保方面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寺院经济已然成为当代经济形式的一种,因此,寺院不仅仅是宗教实体,同时也是经济实体,在此,笔者不再追溯寺院经济的历史和是是非非,只谈一下都市佛教寺院经济的作用及其定位问题。
都市佛教寺院经济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三:一是维持寺院和僧团的生存与发展;一是向国家纳税,为社会做贡献;三是用于佛教的慈善事业。这三者中,维持寺院、僧团的生存和发展应视为寺院经济存在的主要理由和主要作用,因为佛教首先应当是宗教实体,其社会贡献主要应在宗教人文精神领域,这是佛教确证自身独特的社会价值的唯一所在,不像佛教其他的社会功能,它是不可取代的,因此寺院经济要紧密围绕维持僧团生存与发展以及佛教弘法事业这个核心。
由此寺院经济在佛教中的定位就很清楚了:佛教首先是宗教实体,其次才是经济实体。太虚法师针对居士林所作的“职业”和“志业”的区分对于今天寺院经济的定位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太虚认为,职业是“迫于机械的必然形势,应付现前环境”的劳动,职业又分为两种,一是“直接为维持身命所需要者”,如涉及衣食住行等农工商业,这是较低级的;二是“间接为维持身命所需要者”,如政治、法律、军事、礼教、学校、寺庙等,这是较高级的。而“志业”是“发于精神的自由意志,为创造当来运命之活动”,其高下依次分为五类:宗教、学理、艺术、游戏、俗染。职业与志业之间的关系,最好能够一致,否则志业必定衰败。如果将寺院经济视为“职业”,那么佛教的宗教功能当视为“志业”,寺院经济应为佛教的宗教功能服务并体现佛教的文化精神气质,使其不同于俗世经济,如果本末倒置,将会从根本上损害佛教事业。因此,在坚持佛教宗教事业高于寺院经济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寺院经济,可为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在政治文明方面,当代都市佛教可以通过参政、议政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同时也是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重要途径。在佛教史上,一些高僧大德通过对国主和重臣的影响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功德,如佛图澄对于石勒多所辅导,曾劝其少行杀戮,当时将被杀戮的,十有八九经澄的劝解而获免。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断健全的今天,有着较为畅通的参政议政途径,都市佛教可以通过各级人大、政协来反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民生要求,为国为民为教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生态危机是当今全人类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尤其城市更是各种污染的集中地,从全国来看,就生态环境而言宜居城市少之又少,因此环境保护也是都市佛教所关注的。当代都市佛教一般都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环保工作:种树植草绿化城市;编写并散发环保小册子,普及环保知识;通过组织放生活动来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倡导素食以保护野生动物;结合佛教教义宣传环保等等。都市佛教通过上述环保工作和活动有助于提高市民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
五、结语
城市文明一般来说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共同造就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状况。其中,市民的文明程度即市民素质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关键,它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和灵魂,贯穿并统摄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文明,毕竟社会能否和谐、生态能否和谐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的高低。
当代都市佛教在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指导下,应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走“人间佛教”之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服务现实社会、关怀现实社会、净化现实社会,在伦理、心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环保等方面投身于城市文明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与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张有才 编辑: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