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棺
内容提要:佛陀在世时,佛弟子以佛陀为精神中心,佛陀涅槃后,信徒就以佛塔作为精神中心了。佛塔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寝陵、坟墓,佛塔地宫和天宫的功用是瘗藏佛舍利。舍利瘗藏的供养物即“七宝”,七宝供养属于“财供养”,蕴含了佛家净土光明与智慧思想,赋予了深刻的宗教内涵,因此七宝供养物也成为佛教的圣物。本文试图通过北宋佛塔“地宫”和“天宫”发现的七宝实例,探索北宋社会舍利信仰及其相关文化现象。
关键词:七宝 地宫 天宫 佛塔瘗藏 舍利文化 北宋
作者汪海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佛教七宝也称七珍,指七种珍宝,但所指并不确定,也不限于七种,而是泛指世间一切珍贵稀罕之物。早期佛经中提到的七宝,很多是中国本土没有的,故依梵音翻译,且音译略有差异。不同的经书所译七宝内容也不尽相同:《智度论》译为金、银、毗琉璃、颇梨、车渠、马瑙、赤真珠;《阿弥陀经》译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般若经》译为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虎珀、珊瑚;《恒水经》译为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法华经》译为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称赞净土经》译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同一部经书,不同历史时期所译的不同版本也略有不同。以《无量寿经》为例,汉代版本译为金、银、琉璃、水精、车渠、珊瑚、琥珀;曹魏时期译本为紫金、白银、琉璃、水精、砗磲、珊瑚、琥珀;唐代版本是黄金、白银、琉璃、颇梨、美玉、赤珠、琥珀;宋代版本为黄金、白银、琉璃、颇梨、砗磲、真珠、琥珀。藏传七宝与汉传说法也不尽同,一般指红玉髓、蜜蜡、砗磲、珍珠、珊瑚、金、银等等。
七宝起塔,源于佛灭时代。《四分律》记:“云何安舍利?应安金塔中,若银塔,若宝塔,若杂宝塔……”,此“金银杂宝”即“七宝”之属。随同舍利瘗藏的供养物“七宝”,与舍利一同被视为佛教圣物。《菩萨璎珞经·供养舍利品》曰:“佛言起七宝塔,满中全身舍利”;《大唐西域记》载:“七宝小窣堵波,置如来顶骨”。这里所说的七宝不限于外部装饰,而含有内部瘗藏物。
金银
金器的使用可追溯到大约四千年前。黄金的物理性能稳定,在自然界中多以游离状态存在,故获取较易。黄金质表华美,机械加工性能好,延展性强,因此黄金一出现就用于装饰。殷墟就有金箔出土,商代有夔凤绞金饰器出土;春秋战国至汉是金器盛行的时代,此时金器为王公贵族所垄断,民间难得一见;隋唐时期民间金器的使用才大行于世。银在自然界中是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提炼技术较为复杂,故其发现与使用比金器要晚。目前所知最早的银的使用,当属春秋时期的错金银兵器和礼器。由于在自然界中银的储存量大于黄金,故而一旦其提炼技术为人们掌握,银器就流行起来,而且由于其价格方面的优势,使得民间用银器的数量远远超过金器。北宋时期京师开封城商品经济繁荣,且出现大宗金银交易。《东京梦华录》记载“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金银至今仍作为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是自然界中最早被人类所认识的财宝之一。
殿宇里的佛造像要贴金,即“佛要金妆”;菩萨要铸金银身,表示“金身护体”;许愿灵验要给佛菩萨镀金身,有“真金不怕火炼”的意蕴。佛教七宝所谓金银,并没有明显界线区分,一般被视为同一类物质。金棺银椁或金椁银棺本身就是七宝圣物。目前已发现的瘗藏佛舍利的金银棺椁主要是唐宋两代皇室制作。北宋时期较具代表性的有山东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的金银棺椁。
1994年3月,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发现宋代瘗藏佛牙舍利的金椁银棺,系北宋皇室精品之作。整器由金椁、银棺、银须弥座组成。金椁为银质贴金箔,长26厘米,高28厘米,宽8.4厘米。椁盖为五棱体,套两道金箍,前档有錾宝相花火云冠。金椁安置在银须弥座上,须弥座围透雕栏杆,通体錾吉祥缠枝纹,束腰有镂空如意云斗图案。座头两侧悬“太平通宝”鎏金币二枚,是宋太宗时期皇家特制的供养钱。金椁整器集锤鍱、贴焊、铆合、镂雕、錾刻、贴金等繁缛手法于一体,玲珑剔透,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工艺考古价值。银棺长16厘米,高4厘米,宽5-6厘米,由盖、体组成,素面,银封箍一道,分前后两室,以木匣分隔,前盛佛牙,后储舍利,有丝织物包裹。
金银棺椁在北宋地宫中多有发现,比较著名的还有:陕西武功报本寺塔、江苏涟水妙通塔、河南邓州福胜寺塔、南京长干寺遗址出土的金棺银椁和山东兖州兴隆塔的鎏金银椁等。台湾佛光山展出的金银棺椁大多也是北宋时代的。
需要说明的是,金银棺椁本非储殓佛舍利的专用品。三国曹操死后,众官入殓于金棺银椁;唐玄奘圆寂后,唐高宗为他安排了极其隆重的葬礼,用金棺银椁储殓玄奘舍利。只是唐宋时期更多地以金银棺椁瘗藏佛舍利,渐成为一种佛教仪轨和固定法事。
其他形制的舍利金储具也有发现。如南京长干寺遗址地宫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塔高1.1米,堪称“金塔之最”,更为特别的是,塔内还有一套金银棺椁,这种复合式的瘗藏储具还是第一次发现;隋唐盛行的盝顶金银函和吴越国流行的金涂塔在宋代瘗藏中仍有大量发现;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的瓜棱形金瓶,有碑文铭记其确切制作年代,可作为北宋舍利金瓶的标准器。
1988年在五台山中台顶佛塔地宫遗址出土了一千多枚背面刻有佛像的“淳化元宝”金币,是宋太宗布施给五台山的供养钱。另外,北宋佛塔还常见金银佛菩萨像、金银代舍利颗粒和金条等瘗藏物。
作者:汪海波 编辑: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