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漫谈
2009年10月28日 09:11《佛教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其一,研究佛乐的专家学者少而甚少,更不用说在晨钟暮鼓中生活的僧人们对佛乐置若罔闻了。没有一支专业的佛乐队伍,专门从事佛教音乐的研究、传播。这就出现了想学佛乐者而无处学的尴尬局面。

其二,佛乐的研究和出版发行不系统,层次不齐,较为零乱,方向不明。有的音像公司和经营者追求公司或个人利益,偷版、盗版,不劳而获,制作出版的佛乐制品质量低下,影响佛门的声誉,广大购买者及信众极为不满。

其三,佛教音乐的制作、配器粗制滥造,是“雅而不雅”,“俗而不俗”,让人的感觉是不伦不类,难尽人意。佛教音乐是“雅”而不“俗”。

其四,重视不够。现全国佛教院校除中国佛学院曾开设过佛乐课程,其它佛教院校几乎没有。

其五,现代的佛乐制品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纯传统;二、是纯现代。前者是完全保持佛乐的本来面目,以寺院庙堂传统的音乐为主,这类作品是佛教界人士接受,社会人士不接受。后者是佛教界人士难以接受,现代人接受。传统的要继承,这是文化的延续;现代的去创新,这是佛法的圆融,是对机说法,是随缘度化众生。在保持传统音乐成份上,也要适应当今人们的需要,“传统”与“现代”两者结合。这有利于佛教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佛乐的普及与推广不应只在寺院,让佛教音乐走向社会,要社会了解佛乐,真正达到慈悲济世,利乐众生之目的。

让我们以一颗清净之心共享音乐禅悦的风味,菩提智慧的清凉、清音之美。

【头条】:特别专题:百年虚云 千年禅心

【观点】:大乘佛教菩萨道 佛教与慈善事业

【禅茶一味】:刘过 临江仙·茶词  

【素食】:紫菜可改善记忆衰退

【觉悟】:菩提一叶:“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一日禅】:打开快乐之门 认识自家宝藏

【心灵物语】:潘基文:不浪费一个苹果

【众生】:孟庭苇太原开歌唱会 对五台山有独特情怀

【书店】:解码天下第一神数 揭示蕴藏在星象中的人生密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正兴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