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佛教造像的审美
2009年06月26日 13:17《佛学文摘》 】 【打印共有评论0

长治观音堂观音殿南壁印塑像

综上所述,佛教造像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日趋注重表现现实人物的性格和情态,这丰富了佛教艺术曲折反映现实的能力。当然在宋元以后艺术匠师在造像上刻意描摹世俗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通过外部仪表体现内在宗教理想的能力,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仍保持优良的传统,注重通过刻画人性而表现佛性的审美理想,即佛教所说的“佛像众生像不一不二”。因为要由世人所熟悉的众生像来化导众生,所以说佛像与众生像不二,但如果佛像仅仅只是众生像,那么佛寺也就无别于市井,就无法以佛教思想来化导众生,因此佛像又与众生像不一。概括地说,佛教造像要求能表现三十二端严,八十种妙好,观之相好庄严,慈祥端庄,既超绝世俗又和蔼亲切,从而体现一切诸善福德具足。这样才能表现佛像超凡脱俗足以感人的内涵,才符合其独特的美学观念。

值得指出的是,现在有些佛像制作者,对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不加揣摩,照搬西方雕塑,结果佛像面相块面凹凸过分,有的身躯肌肉毕露;有的造型粗细拙劣;有的色彩俗艳不堪。这是对高尚的佛像艺术的亵渎,未能真正表现佛像艺术审美的内涵力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郑瑜华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