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洞窟中,表现这些本生故事的壁画,一般比较简单。其中值得注意的,除了那些曲折地透露出的社会生活景象,还有那些优美的、生动的形象,以及在本生故事画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绘画艺术在构思、技巧、表现方法等方面的成就。
关于本生故事画的演变,我们可以从几个代表性的作品来探讨这种发展情况。
“睒子本生”是和我国封建的以儒家伦理观念为中心的思想极为吻合的一个孝子故事,因此,在南北朝时期是极为流行的佛教绘画题材之一。它也常常与传统的孝子故事混杂在一起,被编进孝子传等图书里。这个故事记述迦夷国王入山射猎时,误射在深山修行的睒子。睒子临终,仍挂念盲父母无人奉养。后来,获得天神的药救,死而复生。新疆赫色尔石窟第六十九窟的睒变,作单幅构图,画面只简单地画上二人。睒子蹲溪旁,执陶瓶汲水;国王在马上,张弓欲射。这是最简略的表现方式,但是构图很精美,而且真实的描绘已能清楚地表述故事的内容。在新疆也有绘盲父母二人的,它的表现效果大致相同。
云岗石窟的浮雕中也有睒变。第一窟的“睒子本生”,如壁画一样,表现迦夷国王在郊外游猎,误伤睒子。但是却采取了较复杂的构图。在宛延的溪流两岸,一边是跪在溪旁汲水的披着鹿皮衣的睒子,另一边是奔驰的野鹿和追猎而来的人马,人群前面是国王;它张弓欲射的姿态与乘骑俯首停蹄的动作,很真实地描绘了骑猎活动中的人物情态,而整个浮雕严整的构图与生动的形象,和出现在边远地区壁画上的睒子本生,具有相同的式样与成就。
新疆、云岗等地石窟的睒变都为五世纪末作品,从这些早期作品可以看出:画家在以单幅构图表现故事性题材时,具有选择“情节”的才能。于作为一个连续性的故事,只能依靠一个出现在画面的片断,来说明故事的特殊内容,这就要求画家善于选择能说明故事本身特殊内容的部分来表现。睒子本生的中心事件,是由于披鹿皮衣汲水而被误射,因此直接表现这一情景,可以从汲水点明睒子奉养父母;以被射来引起观众探索事件发展后一系列的动向;但特别重要的是选择这一情节来表现,就能非常明确地与其它许多大同小异的故事画区别开,显明的交代出自己的独特内容。不然,以一个仅有的画面来描绘其它部分,如盲父母修行、或国王射猎、或祈神拔箭等活动,就可能与其它故事的某些情节雷同。善于选择最能表现故事特殊内容的情节来加以表现,应该说是早期单幅本生故事画的特色,睒变以睒子汲水遇国王射猎的场面来表现故事,就和在另外一些本生故事画的成就一样,简略而又明确地表现了故事画的主要内容。这正像早期文献中习惯以“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来称呼萨埵那太子本生、尸毗王本生一样,以简略的四字,就概括了整个故事的中心内容。
单幅构图表现一个本生故事,也有采取同一画面穿插多个情节的,如新疆石窟在一个画面表现护鸽、割股、秤肉三事的“割肉贸鸽图”就是具体例子。在莫高窟第二七五窟的也以割股肉、举身坐盘平列在一个画面。
以单幅构图表现故事的作品,在新疆石窟早期壁画中是普遍采用的形式。只有极少数作品(例如新疆米兰的须大拏本生)采取连续性画面。因此,单幅构图的本生图可以说是新疆一带早期本生故事画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的图样可称为“西域型”,也是本生故事画发展的早期样式。这种样式的作品,以其善于选择具有特色而又易于显示故事主要内容的情节,为其特点。其中一些优异的作品也是富有现实生活意味的图画。(未完待续)
作者:金维诺 编辑: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