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义,同一种爱
2008年07月21日 11:27南方周末 】 【打印共有评论0

“救灾没有意识形态”

绵阳九洲体育馆安置点,人们看到久违甚至从未见过的景象:灾民排成五百多米长队,等待喝上一碗绿豆粥。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中国,佛教施粥传统已承袭上千年。众多宗教寺院在地震中损伤惨重。但除了自救外,他们还主动救助别人。

四川拥有众多佛教胜地,且为道教发源地。大邑县鹤鸣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中国道教界为汶川地震灾区祈福追荐赈灾大法会”,现场筹得善款一千五百多万元。

作为佛教净土宗祖庭,江西东林寺是少数直接入川援助的外地佛教寺院,他们车队从庐山本寺院出发,面包车尾写着“阿弥陀佛”,卡车两侧各有一个红色横幅,一边是官方惯用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边则是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和成千上万无宗教背景的志愿者入川一样,许多宗教慈善组织都是“不请自来”,也未获得官方的审批,且在灾区分配到适合自己的任务。而背后,国家宗教局透露,四川省宗教部门向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协调努力。成都市民宗局机关党委书记王建民说:“救灾没有意识形态。全世界的华夏儿女只要发自内心真心赈灾,我们都应该欢迎。”

在重灾区什邡市洛水镇,来自石家庄的天主教“进德公益”的修女们接到的任务是消毒防疫,盛满消毒液的喷雾器足足有20公斤,撒灰时白了眉毛,修女们依然感到非常满足。为了能找到具体的事做,她们3天里已经辗转数地,呆在车上干着急。

带队的“进德公益”副主任韩清平神父说,他一直坚持身着神职服装,这并未给他带来任何麻烦。“我会主动告诉他们,我是一个神父。”而头戴修会会帽,颈戴十字架,身穿白大褂的修女们,她们的特别装束引起灾民们的兴趣。“进德公益”的物资都是直接发放给灾民。“我们不会直接交给政府,这是我们的一贯做法。” 韩清平神父说。

而来自南京的基督教“爱德基金会”采取一贯的“参与式”扶助方式,“爱德”并不介入项目的实施,而是负责对当地群众、官员和专家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对项目质量以及资金的把关和监督。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

辉强调说,基金会并无传教功能,他还认为,一个政府可接受的行动模式非常重要。“只要沟通得好,政府多半是非常支持我们的。”

在历史上,基督教在华以慈善事业而获取不少民心,1949年以前的中国诸多著名大学和医院,就由教会创办。不过,他们强调自己行善中并无宗教色彩。

中国基督教两会总干事阚保平牧师说,以往社会不大接受基督教,与“常常是闭门不参与社会活动,外界很难理解我们”有关。他说,今后基督教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改善形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苏永通 蔡木子 贾思玉 许中科 编辑:梅文惠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