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扶残济困,热心社会慈济。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一些天灾人祸的影响还是不可避免,一些生活困顿的人们需要社会给予关心。福建省佛协应社会需要,积极引导佛教界广大佛弟子热心社会慈济,时常开展扶残济困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从1993年至1999年,省佛协及基金会拨出35万多元,先后救济残疾人、小儿麻痹症患者、白内障患者、贫困病人、鳏寡老人及福利院的孤儿等2000多人,并到20多个县市去慰问,得到省残疾人联合会与莆田市、南平市等县市政府的表彰。l996年5月,福建省佛协被省政府评为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在福建省佛协的积极引导下,福建各地佛协组织及其基金会、各寺院庵堂都十分重视佛教社会慈善慈济工作,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的工作尤其突出。几年来,基金会慰问孤寡、病残和受理各类社会救助,累计已超过三千例,共支出善款200多万元人民币,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
4、义诊施药、关心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救死扶伤,以医济世,福建省佛教界有着优良的传统。为更好地开展弘法利生工作,帮助民众减少病痛,解决就医难问题,福建省佛协遵循佛陀的教诲,本着拔苦与乐、慈悲喜舍的精神,于1995年4月16日在福建省佛协所在地正式成立福建省佛教义诊所。几年来,义诊施药达40多万元,就诊病人8万多人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也于1995年12月成立了义诊院,聘请资深医师坐诊,同时不定期组织医务骨干深入厦门市街道、农村及本省偏远的贫困山区和灾区义诊施药。四年来,累计施药30万元,义诊病人25万人次。福建省佛教界在义诊施药方面工作成绩突出、较有影响的还有福州西禅寺中西药义诊所、泉州华侨赠药处等。其中西禅寺中西药义诊所,开诊于1994年10月,三年中义诊施药达80多万元,是几个义诊所中投入最多的一个。此外,各地还有不少义诊所,它们为减轻民众的病痛做出了贡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医疗的紧张局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5、献爱心、支持希望工程。现代化建设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因此关心儿童教育、成长即是关心国家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意义重大而深远。几年来,福建省佛协十分关心儿童的教育事业,积极呼吁广大佛教徒共献爱心,参与和支持希望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共捐助善款达240多万元,成绩斐然。
福建佛教界支持希望工程这项慈善公益事业的活动发起于1995年春,为解决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失学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3月21日,福建省佛协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采用结对救助失学儿童的办法,向省希望工程捐款一万五千元。9月,界诠会长去皖北扶贫,发现宿县郭赵村的教育状况十分落后,回福州后立即发动大家为郭赵小学建校捐款8万元,在村民们支持下建起了“普贤小学”。
在福建省佛协的引导和带动下,各地佛协及各大寺院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建设。例如,1996年6月21日,一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福州西禅寺,向永春县锡乡何溪民族村小学捐赠慈善款3万元人民币,改善教育设施;1997年11月27日,福州市佛协向永春县富泉乡芭蕉村小学捐款人民币2万元,用于改造学校危房教室;1999年2月,泉州开元寺捐资20万元为福清市龙田镇海滨村建希望小学一座。厦门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这几年在希望工程项目的投入尤其引人瞩目,如:1995年,慈善基金会为重庆佛教希望工程捐款16万元,使2000多名失学儿童重新回到学堂;1998年夏秋,在那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洪斗争中,慈善基金会投入希望工程款l26万元,在黑龙江、湖南和闽北等地重建希望小学4所,修复小学校舍7所。1999年,慈善事业基金会先后为湖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闽东和厦门等地贫困山区捐资42.7万元,重建或助建校舍7所。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支持希望工程共投入慈善款190多万元人民币,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
从以上这些事例可以看到,福建佛教界支持希望工程这项慈善公益事业已在福建广泛开展,并已取得十分骄人的成绩。这是自民国时期佛教界倡导兴办佛教学校以来的又一种崭新的办学方式。这种社会型的参与式办学方式,是国家办学的有益补充,福建佛教界在这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此外,福建佛教界还积极开展造桥修路、植树造林、义务献血、保护中华海豚、拯救大熊猫等多项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综上所述,福建佛教界本着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自古以来一直热心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今日福建佛教界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赈灾救灾、扶残济困、义诊施药、支持希望工程等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特别是创立了富有现代管理模式的佛教慈善基金会和投身希望工程这种社会参与型的佛教办学方式,体现了这一时期福建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因应时代要求的变化和发展,展现了福建佛教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亮丽风貌。
作者:世起 编辑:邢艳玲
|